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心理學人,如何能找到文化自信?

心理學, Psychology, 作為一種“舶來品”, 在國內得到多樣發展。

然而在用於處理實際問題時, 卻有些適應不良;“舶來品”必須要結合中國風土人情, 制度文化, 被中國化後, 才能適應國人的需求。

心理諮詢與治療更是如此,

從西方傳入的“純粹正統心理諮詢與治療”在面對國人需求時舉步維艱, 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界限問題、迷信等, 衝擊了以個人主義為背景的西式心理學。

該改變嗎?

改變了還是心理學嗎?

改變了能夠獲得業內認可嗎?

……

其實, 近年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 也開始參考了東方文化, 如中國的儒學、道家思想、禪宗等等。

西方學者們對“中國智慧”的神往, 往往並不亞於中國的心理學家們對西方“認知心理學”的迷信。

↓↓↓

1.如何看待我國心理學人對於中國文化運用于心理諮詢與治療自信不足這種現象?

2.中國的心理治療師在國際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的發展中能做些什麼貢獻?

3.心理治療的趨勢是整合發展。 在中國, 本土文化心理諮詢與治療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對此, 我們邀請到了張天布、徐凱文, 由趙小明主持進行三方訪談, 來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