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釣魚人需警惕厭氧菌,你懂什麼是厭氧菌嗎?

作者:江蘇大豐 趙洋洋

據《金陵晚報》報載:“62歲的滄州肖大爺在垂釣小龍蝦時, 左手食指被狠狠鉗了一下, 出血了。 他拿紙巾擦了一下手, 又貼了隨身攜帶的創可貼。 到傍晚, 肖大爺左手腫了起來, 第二天發高燒, 下午昏迷, 後來一度心跳驟停, 病發3天后身亡。 ”據醫生推測, 肖大爺可能死于厭氧菌感染。 厭氧菌顧名思義, 就是它們在有氧氣的環境中就無法生存, 但在不與氧氣接觸的狀態下就能大量繁殖。 許多小龍蝦生長在河底淤泥中, 氧氣很少, 有利於厭氧菌的繁殖, 所以, 龍蝦便有可能攜帶著厭氧菌。 另外,

當龍蝦鉗傷人後, 如果是又窄又深的傷口, 那麼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缺氧環境, 這就更加有利於細菌繁殖, 引起感染。 大家都知道, 如果被鐵銹的釘子紮傷, 傷口深的話, 就容易造成破傷風, 兩者是一個道理。 很多人都有過被小龍蝦鉗傷的經歷, 為什麼極少會出現像肖大爺這樣的悲劇呢?這是因為老年人年老體弱, 不少人還患有基礎病, 對細菌的耐受與抵抗力都會比常人差很多, 所以一旦被感染就會很快嚴重起來。 近兩年來, 老年垂釣者被“厭氧菌”意外傷害事件常見於報端:2014年6月, 福建廈門一位72歲的釣友, 不小心給鱸魚刺紮了一下, 50個小時後不得不截肢。 患者的致病原是嗜水氣單胞菌, 這也是厭氧菌的一種;2015年9月, 江蘇省中醫院搶救過一名67歲的釣者,
他海釣時被深海魚的魚鰭刺傷引起中毒。 幸虧搶救及時, 倖免於難;今年3月, 臺灣一名70歲的釣友被活海蝦紮了一下手背後, 感染海洋源性創傷弧菌後不幸身亡。 而海洋源性創傷弧菌也與厭氧菌有關聯。 因此, 垂釣者在釣魚時, 必須提高警惕, 小心被“厭氧菌”傷害。 那麼如何防治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呢?筆者結合專家指點, 以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 觀察水源污染

每到一處, 要注意此段水域是否被污染, 如發現水的顏色有變, 或有異味, 索性更換地方垂釣。

二、使用摘鉤器

對於無毒, 但具有危險的兇猛魚, 不妨使用摘鉤器。 如何制做摘鉤器呢?找一根20釐米長, 0.2釐米粗的鋼絲(粗一點、細一點都可以), 在鋼絲的一頭窩一個直徑3釐米大的圓圈, 將另一頭前端砸扁, 而後用一鋼銼在當中銼出一個小缺口, 成為一把精製的小叉子。 摘鉤器的使用方法是:將魚嘴外部的鉤線置於摘鉤器的前端豁口內, 再沿著釣線把摘釣器的尖部伸向魚的口腔, 推動釣鉤內底彎部,

使魚鉤脫離魚體, 而後抽出摘鉤器, 將鉤、線一併拉出。

三、帶副手套

海釣, 手的活動最頻繁, 手也是直接接觸任何東西的最主要部位。 所以自製一副專用手套還是大有必要的, 專用手套可用普通勞保用的白線手套的拇指、食指剪去一段, 剪口再用白線稍事鎖上,

一副釣魚專用手套便完成了。 戴上專用手套, 拇指、食指的上半截是裸露的, 所以對一切操作顯得十分得心應手, 既可避免赤手持竿受暴受寒, 造成手的表皮皸裂之苦, 又可防止手掌手背被漁線、魚鉤或上鉤的魚刺傷、割傷。

四、切忌一貼了之

要知道沒有處理過的傷口,要謹慎使用創可貼。盲目使用創可貼,反而人為造成了一個封閉缺氧環境,更加有利於傷口內部厭氧菌的繁殖。受刺傷、劃傷時,應及時把傷口的血擠出來,用乾淨的水沖洗,最好用雙氧水,可以有效避免厭氧菌的繁殖;如果傷口小而深,容易出現厭氧菌感染,應儘快打破傷風針。

五、及時就醫搶救

密切觀察傷口變化,若經過上述處理後,紅腫發痛等症狀仍有增無減,應及時就醫,切不可延誤時間,而殃及生命。

文章源自:去哪釣魚app

要知道沒有處理過的傷口,要謹慎使用創可貼。盲目使用創可貼,反而人為造成了一個封閉缺氧環境,更加有利於傷口內部厭氧菌的繁殖。受刺傷、劃傷時,應及時把傷口的血擠出來,用乾淨的水沖洗,最好用雙氧水,可以有效避免厭氧菌的繁殖;如果傷口小而深,容易出現厭氧菌感染,應儘快打破傷風針。

五、及時就醫搶救

密切觀察傷口變化,若經過上述處理後,紅腫發痛等症狀仍有增無減,應及時就醫,切不可延誤時間,而殃及生命。

文章源自:去哪釣魚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