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人機大戰”背後的文化與競技

前段時間, “人機大戰”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 特別是號稱“世界圍棋第一人”的中國圍棋九段柯潔, 以0比3輸給了人工智慧程式“阿爾法狗”, 由此, 電腦終將戰勝人類的恐慌情緒, 大有蔓延之勢。

其實這已不是人類第一次敗在電腦手下。 1997年, 有著32個“大腦”的“深藍”超級電腦, 就戰勝了當時的“國際象棋世界第一人”卡斯帕羅夫。 2006年, 在一次中國象棋人機大戰中, 五位中國象棋特級大師也敗給了由中國人設計製造的超級電腦。

說起來當然也有意思, 這些讓人類顏面掃地的電腦, 都是人類自己煞費苦心研製出來的。

電腦終將戰勝人類, 是很多人所執的觀點, 也是一些科幻作品的悲劇結尾。

而當我在報紙上看到柯潔在輸棋後潸然淚下的照片時, 我卻突然堅定了我的判斷:電腦是永遠不可能戰勝人類的, 因為它不會流眼淚, 它沒有情感。 它既不懂失敗帶給棋手的那種失落的複雜滋味, 也沒有勝利時的歡欣鼓舞。 電源一切斷, 它不過就是一堆冰冷的元件而已。

就圍棋而言, 它誕生於中國, 在春秋戰國時即有記載, 是一種公認的策略性棋盤遊戲。 但它又不僅僅是一種遊戲。 在千百年的流傳中, 圍棋已經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諸多內涵, 成為文化的一種標識。 真正的好棋手, 都是領悟到了圍棋的某種真諦的。 陳祖德說, 因為它太深奧、太多玄機,

圍棋可以說是智力的體操;聶衛平說, 學習圍棋領悟其中的哲理, 人人都可以獲得教益。 著名作家金庸則更把圍棋與中華文化中的和平、和諧理念聯繫在一起, 認為圍棋象徵的是中國文化中好的、和平的思想, 所以圍棋中會有“雙活”的局面。 而這些深邃的內涵, 電腦是理解不了的, 它只是靠精細的計算戰勝人類, 贏的是棋盤上的縱橫。

人類的聰明才智, 人類的文化積澱, 人類的情感交流, 註定了是電腦永遠不可能複製的精髓。 著名羽毛球手林丹和李宗偉, 是一對在球場上拼殺了多年的老對手, 他們甚至把戰勝彼此當作自己人生的目標。 而他們的對峙, 他們的勝負, 更是給全世界的羽毛球迷提供了一種有高度觀賞性和精神內涵的體育盛宴。

他們也在這其中惺惺相惜, 遂成好友。 假設林丹與一台電腦作戰, 怎麼會有這樣的機緣。 人和電腦的對弈, 永遠只是在比拼程式設計的精細。 而電腦的精准, 也是人類的積累。 輸入機器的那些經典棋局, 都是人類曾經的輝煌。 從這個角度來說, 擔心電腦終將戰勝人類, 恐怕有點杞人憂天的感覺。

在充分利用電腦為人類創造新文明、新財富的同時, 積極研究與之同步發展的新文化態勢, 恐怕才是人類在面對電腦技術高度發達時的應有態度。 尼采說過:我們的寫作工具參與了思想的形成。 毫無疑問, 電腦在促進人類科技進步的同時, 也在改變著我們的思想方式, 創造著新的文化。 如果從文化的角度看待“人機大戰”,

大概也會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

無論如何, 柯潔在淚灑賽場的那一刻, 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情懷。 而人類和電腦面前的路, 都一樣還很長很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