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草原深處的記憶一一查幹浩特古城

查幹浩特古城址位於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境內, 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 始建於遼並沿用至明末期, 是北元(蒙古君主朝代)末代皇帝—林丹汗(蒙古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 也是在蒙古人建造都城和定都的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城。

查幹浩特, 意為白色的城池。 該遺址由東白城、白城、西白城、阿巴嘎山祭祀址及白城附近村落遺址等幾部分組成。 總面積69萬平方米。 它利用棋盤山作為天然屏障, 在兩座山峰之間的山坳處採用夯築城牆, 中心辟有寬10米的白城南門。

白城的內城建以宮殿。 中央宮殿位於城市的中軸線上, 四周環以配殿, 形成眾星拱月式的格局。 在白城外城和內城共發現24塊不同形狀和規格的柱礎石, 全部採用白色花崗岩製造,柱礎正面和立面均經過磨刻或鑿刻處理。城中出土有綠、黃色琉璃龍鱗紋殘磚、綠釉筒瓦、高足杯、銀錠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顯示出主人的權位之高。

白城遺址附近共發現3處村落遺址,均分佈著成排的房址。在白城北部的阿巴嘎山坡上,分佈著大片的墓葬群及阿巴嘎山祭祀遺址等多處遺跡,且保存較好。這些均對研究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價值。

2009年7月,經專家研討確認:在阿魯科爾沁旗根丕廟一喇嘛手裡發現的14首樂曲《牧馬歌》、《誠感辭》、《駿馬》、《善哉行》等為查幹浩特宮廷音樂。

據史書記載,查幹浩特建成於1617年,迄今已有400年的歷史。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至今內城城牆和宮殿基址仍未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已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喜歡這座古城,喜歡用鏡頭記錄下它的點點滴滴,喜歡歷史留給我們的那種淒涼的美感,那種如影隨形的滄桑。每次登上古城牆,殘牆斷瓦,雖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霜雨雪,依舊散發著奶茶烈酒的芬芳,鐫刻著歷代煙火的瘢痕,仿佛看到那個久遠的朝代,街上商販叫賣,馬蹄噠噠。

全部採用白色花崗岩製造,柱礎正面和立面均經過磨刻或鑿刻處理。城中出土有綠、黃色琉璃龍鱗紋殘磚、綠釉筒瓦、高足杯、銀錠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顯示出主人的權位之高。

白城遺址附近共發現3處村落遺址,均分佈著成排的房址。在白城北部的阿巴嘎山坡上,分佈著大片的墓葬群及阿巴嘎山祭祀遺址等多處遺跡,且保存較好。這些均對研究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價值。

2009年7月,經專家研討確認:在阿魯科爾沁旗根丕廟一喇嘛手裡發現的14首樂曲《牧馬歌》、《誠感辭》、《駿馬》、《善哉行》等為查幹浩特宮廷音樂。

據史書記載,查幹浩特建成於1617年,迄今已有400年的歷史。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至今內城城牆和宮殿基址仍未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已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喜歡這座古城,喜歡用鏡頭記錄下它的點點滴滴,喜歡歷史留給我們的那種淒涼的美感,那種如影隨形的滄桑。每次登上古城牆,殘牆斷瓦,雖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霜雨雪,依舊散發著奶茶烈酒的芬芳,鐫刻著歷代煙火的瘢痕,仿佛看到那個久遠的朝代,街上商販叫賣,馬蹄噠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