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部「校園性侵暴力」電影,比《熔爐》更觸目驚心

經常有人說:

韓國人能拍中國人拍不出的電影。

這個“拍不出”, 主要是因為韓國人“敢拍”。

幾部口碑極佳的韓國片, 如《熔爐》、《辯護人》等等, 懟天懟地懟社會, 撕完人性撕政府。

看完電影, 觀眾總忍不住懷疑人生, 思想包袱三噸重。

今天要說的電影也很沉重,

《蚯蚓》

在看電影之前, 蟲妹已經瞭解到《蚯蚓》是一部講“校園暴力”的小成本電影。

豆瓣評分6.7, 從剛開始的及格分上爬了不少。

很多網友對電影的評價是深受觸動, 被震撼到了。

看完電影, 蟲妹也被深深震撼了。

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子藝的女孩子考取了首爾的藝術學校,

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然而子藝的父親是殘疾人, 家裡的環境很不好。 偏偏子藝是敏感期的少女, 在意別人的眼光, 尤其是別人對自己家庭環境的說法。

這就埋下了一個隱患。

子藝到了藝術高中, 才開學就有欺生的女孩子對她冷嘲熱諷。

然後在接下來的聲樂課中, 子藝小試身手, 被女孩們狠狠嫉妒了, 同時吸引了校園王子的注意。

跟很多韓劇的邏輯類似, 挑起女性間戰火的源頭都是男人。 這位校園王子就是壓垮表面和諧的最後一根稻草。

王子主動撩了下子藝, 子藝就意亂情迷了。

誰知兩人鑽蘆葦的現場被吃瓜群眾拍出avi., 送到了愛慕王子的校園大姐頭的面前。

大姐頭的解決方式很有意思, 她把子藝的朋友嚇唬一通, 套出了子藝家貧的秘密。

轉頭告訴校園王子:子藝撒謊了, 她家裡很窮的。

雖然都是韓國影視作品, 韓劇和韓國電影的展開截然不同。

校園王子得知子藝家貧, 他沒有一臉疼惜驚奇, 反而是惱羞成怒, 責問她為何要高攀, 更用煙頭燙了子藝。

子藝一改之前倔強驕傲的模樣, 默默挨打。 編劇寫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人設垮掉?

更垮的是, 子藝去找大姐頭打了一架。 大姐頭見了子藝就開懟, 蟲妹必須得說, 懟得漂亮:“打你的人不是我, 為什麼不去找那個人?”

大姐頭此刻表現出來的邏輯和是非觀, 跟她之後所做的事完全兩個人。

子藝的武力值遠勝大姐頭, 她差點把大姐頭打癱。

熊孩子都有一對熊家長, 大姐頭的家長還有權有勢, 半逼著學校把子藝勸退了。

勸退後的子藝沒有回老家, 在便利店打工, 還聽取便利店老闆的話發起了反暴力活動。

學了7年司法還去開便利店的人, 他能有多靠譜呢?

可悲的是, 這個不靠譜的人是子藝唯一能借力的人。

學校裡的同學被子藝的反抗激怒了,他們有組織的輪奸了子藝,並拍攝錄影作為要脅,逼奸、淩辱、毆打子藝,強波子藝賣淫,最後還把錄影上傳到網上。

自始至終,他們毫無愧疚。

真是“莫道地獄無人見,人間便是大地獄”。

影片講述的故事非常慘烈,一個美好的少女受盡屈辱自殺,校園暴力是如此可怕,未成年人作惡的麻木冷漠遠超成年人。

電影片名叫《蚯蚓》,子藝在被退學時就說:“混在這些了不起的人當中,能不能挺起胸膛呢,你願意就這麼活著嗎?像條蟲子一樣。”

“蚯蚓”既是指校園中受欺壓的學生,也是指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

導演頗有雄心的在表現校園暴力的同時,還把矛頭指向了因為擁有特權而尤其囂張的權富階級。

子藝父女對上財閥、國會議員毫無勝算,再加上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不會判刑。

最後在層層重壓下,父女兩人走上了絕路。

整部影片都籠罩在密不透風的絕望下,不管是被壓迫還是孤注一擲的反抗,子藝父女自始至終都不曾獲得公平和正義。

令人遺憾的是,影片的短處也很明顯。

或因成本實在太小,電影的拍攝和剪輯透著股濃郁的韓劇味道,配角的表現更是驚人的差。

女反派們的第一次出場就讓蟲妹恍惚了,個個都是一臉肉毒桿菌過量的腫脹僵硬,外加泛著油光的妝容,一時間沒分出哪個是女二。

至於男二號就更一言難盡。

不是我刻薄,大廈保安隊隨便哪個小哥哥都殺他一臉。

這演員看著不像高中生,更不像有錢人。選角導演你說說,你選他圖什麼呢?

ta們演技好?

不得不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鮮肉小花。

關鍵場景要飆戲,他們除了斜眼、瞪眼加咬牙沒有別的表情。

隔著螢幕都能聽到他們的潛臺詞:導演,我拼盡全力了,你看我演的好嗎?

不僅是演員問題,劇本對角色的設計也存在問題。

一個成功的反派角色,ta可以不是大奸大惡,但ta必須讓人認識到她的行為原因。

《我的前半生》中吳越老師用張弛有度的表演告訴我們,什麼叫小三中的戰鬥機。

淩玲對著情人柔情似水、深情無悔,實際上都是她精心設計的攻略計謀。

淩玲做小三,不僅是因為她喜歡陳俊生,更重要的是,她得給孩子找個爹,陳俊生無疑是上佳人選。

反觀電影裡的這幾個反派,我們知道他們很壞,道德淪喪,全無人性。

他們的壞是臉譜化的,看電影時覺得觸目驚心,讓人反思的餘地卻不多。

或為了強調階級衝突,導演讓影片中的有錢人都是壞的。

在蟲妹有限的人生閱歷中,也見過一些富二代,ta們大多謙遜低調有禮貌。

並不是所有官二代都是李天一。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未免傷害電影的現實感。

此外,普通學生的戲份特別少,幾乎看不到他們對校園暴力是如何反應,影片視野更顯局限。

校園暴力不好拍,過分戲劇化顯得不夠真實,想拍的真實而有衝擊力就特別考驗導演的敘事能力。

經典校園暴力題材片《大象》,它的敘事方式:從多個學生的角度來表現事故發生當天的情形。

觀眾看到他們每個人都是校園的一分子,是活生生的人。最後學生們死在黑洞洞槍口下,格外讓人震悚。

當然,拿“蚯蚓”和“大象”比,有點過分了。

雖然電影拍的一般,校園暴力卻特別需要關注。

關於反校園暴力法,英國早在1998年頒佈《學校標準與框架法》,要求學校制定反欺淩措施。

韓國也已於2004年頒佈《校園暴力預防及對策法》。

在我大中華,校園暴力一直在發生,有些案件性質的惡劣程度甚至超過《蚯蚓》。

警方瞭解並介入的多是因網上有視頻流出,引起廣泛關注的案件。

即便警方介入了,那些被曝光的罪犯(雖然不是員警,就想稱呼他們為罪犯),大多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未被判刑。

至於並沒拍視頻的校園暴力事件,受害人想找回公道,談何容易。

特別讓人羞慚的是,去年美國判決三位中國留學生13年、10年、6年有期徒刑。

因為她們夥同毆打、欺淩一同胞女留學生長達五個多小時。

這種情況在中國已經屢見不鮮,美國媒體的看法卻是“其惡劣在刑事案件中實屬罕見。”

關於反校園暴力、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意見,近幾年呼聲漸高,可惜至今尚無法律案提出。

“讓暴力離開校園”,這條路,中國恐怕還要走很久。

學校裡的同學被子藝的反抗激怒了,他們有組織的輪奸了子藝,並拍攝錄影作為要脅,逼奸、淩辱、毆打子藝,強波子藝賣淫,最後還把錄影上傳到網上。

自始至終,他們毫無愧疚。

真是“莫道地獄無人見,人間便是大地獄”。

影片講述的故事非常慘烈,一個美好的少女受盡屈辱自殺,校園暴力是如此可怕,未成年人作惡的麻木冷漠遠超成年人。

電影片名叫《蚯蚓》,子藝在被退學時就說:“混在這些了不起的人當中,能不能挺起胸膛呢,你願意就這麼活著嗎?像條蟲子一樣。”

“蚯蚓”既是指校園中受欺壓的學生,也是指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

導演頗有雄心的在表現校園暴力的同時,還把矛頭指向了因為擁有特權而尤其囂張的權富階級。

子藝父女對上財閥、國會議員毫無勝算,再加上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不會判刑。

最後在層層重壓下,父女兩人走上了絕路。

整部影片都籠罩在密不透風的絕望下,不管是被壓迫還是孤注一擲的反抗,子藝父女自始至終都不曾獲得公平和正義。

令人遺憾的是,影片的短處也很明顯。

或因成本實在太小,電影的拍攝和剪輯透著股濃郁的韓劇味道,配角的表現更是驚人的差。

女反派們的第一次出場就讓蟲妹恍惚了,個個都是一臉肉毒桿菌過量的腫脹僵硬,外加泛著油光的妝容,一時間沒分出哪個是女二。

至於男二號就更一言難盡。

不是我刻薄,大廈保安隊隨便哪個小哥哥都殺他一臉。

這演員看著不像高中生,更不像有錢人。選角導演你說說,你選他圖什麼呢?

ta們演技好?

不得不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鮮肉小花。

關鍵場景要飆戲,他們除了斜眼、瞪眼加咬牙沒有別的表情。

隔著螢幕都能聽到他們的潛臺詞:導演,我拼盡全力了,你看我演的好嗎?

不僅是演員問題,劇本對角色的設計也存在問題。

一個成功的反派角色,ta可以不是大奸大惡,但ta必須讓人認識到她的行為原因。

《我的前半生》中吳越老師用張弛有度的表演告訴我們,什麼叫小三中的戰鬥機。

淩玲對著情人柔情似水、深情無悔,實際上都是她精心設計的攻略計謀。

淩玲做小三,不僅是因為她喜歡陳俊生,更重要的是,她得給孩子找個爹,陳俊生無疑是上佳人選。

反觀電影裡的這幾個反派,我們知道他們很壞,道德淪喪,全無人性。

他們的壞是臉譜化的,看電影時覺得觸目驚心,讓人反思的餘地卻不多。

或為了強調階級衝突,導演讓影片中的有錢人都是壞的。

在蟲妹有限的人生閱歷中,也見過一些富二代,ta們大多謙遜低調有禮貌。

並不是所有官二代都是李天一。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未免傷害電影的現實感。

此外,普通學生的戲份特別少,幾乎看不到他們對校園暴力是如何反應,影片視野更顯局限。

校園暴力不好拍,過分戲劇化顯得不夠真實,想拍的真實而有衝擊力就特別考驗導演的敘事能力。

經典校園暴力題材片《大象》,它的敘事方式:從多個學生的角度來表現事故發生當天的情形。

觀眾看到他們每個人都是校園的一分子,是活生生的人。最後學生們死在黑洞洞槍口下,格外讓人震悚。

當然,拿“蚯蚓”和“大象”比,有點過分了。

雖然電影拍的一般,校園暴力卻特別需要關注。

關於反校園暴力法,英國早在1998年頒佈《學校標準與框架法》,要求學校制定反欺淩措施。

韓國也已於2004年頒佈《校園暴力預防及對策法》。

在我大中華,校園暴力一直在發生,有些案件性質的惡劣程度甚至超過《蚯蚓》。

警方瞭解並介入的多是因網上有視頻流出,引起廣泛關注的案件。

即便警方介入了,那些被曝光的罪犯(雖然不是員警,就想稱呼他們為罪犯),大多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未被判刑。

至於並沒拍視頻的校園暴力事件,受害人想找回公道,談何容易。

特別讓人羞慚的是,去年美國判決三位中國留學生13年、10年、6年有期徒刑。

因為她們夥同毆打、欺淩一同胞女留學生長達五個多小時。

這種情況在中國已經屢見不鮮,美國媒體的看法卻是“其惡劣在刑事案件中實屬罕見。”

關於反校園暴力、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意見,近幾年呼聲漸高,可惜至今尚無法律案提出。

“讓暴力離開校園”,這條路,中國恐怕還要走很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