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顧小煩”談北上廣:打拼漸融入潛意識,焦慮已成為流行病

每年, 一大批學子滿懷期待來到北上廣, 卻有更多曾經滿懷熱情的年輕人猶豫未來何去何從。 漂泊的“北上廣”們需要快速適應異地, 承擔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 並且在陌生的地方缺乏良好的社會支援系統。 “我覺得我對上海沒有感情, 我在上海生存, 但並不生活。 ”“在北京看不到未來, 7年社保不斷才能積分, 還不一定能落戶, 搖號更不敢奢求, 房價更是不敢想。 ”“我爸就我一個女兒, 似乎他和我都沒有其他選擇。 只是看著我爸與銅銅鐵鐵打交道, 似乎也能看見我未來二十幾年的樣子。 ”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

卻依然默默承受努力打拼。 上海市心理衛生服務行業協會成員心理諮詢平臺“顧小煩”特別為“北上廣們”組織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 從心理層面, 利用“顧小煩”的心理主題優勢, 動用專業諮詢師資源, 來照顧“北上廣”的煩惱。

為什麼要這麼拼?

不論是自己想要去大城市看看, 還是希望為家人, 為下一代創造更多的生活條件, 年輕人們來到大城市奮鬥、打拼, 努力起來連身體也顧不上。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打拼這兩個字所吸引, 投入到燃燒青春的集體潛意識中。 和從前不一樣, 他們最初不是單純為錢, 也不一定非要到大城市安家落戶, 只是年輕時一腔熱血想要到外面看看。 而離開家鄉, 看到光怪陸離的“外面的世界”,

心思想法便有了巨大變化, 留意到大城市更多的機會, 更繁華的生活, 也同時留意到遙不可及的房價和怎樣都無法完全融入的大城市文化。

他們一面打拼, 一面焦慮著。 或者打拼只是用來緩解焦慮。

圖片來自“中國人的一天”特別報導, 主角是一名經常加班加外賣, 每天乘地鐵三個小時回家普通滬漂。

要不要回家?

離開家人朋友, 紮入陌生方言的人堆裡, 有時聽到“你們這些外地人怎麼這麼不講規矩”, 就算不是指向自己, 心裡也曾暗自驚慌。

再有就是吃、住、買房, 光鮮亮麗的大城市似乎離自己依然遙遠,

守著幾平米的出租屋, 偶爾一個貪睡的週末就連吃飯也乾脆省去了。 房價帶來的問題, 並不僅僅是北上廣族買不起房, 因為他們在來之前就已深知自己買不起, 但眼看著房價這一城市的基本生活標準離自己越來越遠, 起初的希望和熱情便一絲一絲從現實中被抽離了。

所以我在北上廣這麼熬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從心理層面來說, 這些來到大城市的人, 被他們朝思暮想的文明世界背叛了。 站在選擇當中, 他們要做出的決定不僅僅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而是:要回到那個舊的自己, 還是殺死自己的一部分, 成為一個新的自己。

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這常常是我們的疑惑最終的落腳點。 上海市心理衛生服務行業協會成員“顧小煩”心理諮詢平臺從心理角度出發,

為年輕人提供自我探索的平臺, 很受年輕人歡迎。

顧小煩採用“心理劇”這一心理療愈形式, 設計“滬漂的第二人生體驗館”活動, 由資深心理諮詢師帶領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 學會和內心的自己對話。 參與者普遍表示以前從沒參加過這樣的活動, 全場參與感和互動性非常強, 結束後也覺得很有啟發。 參與者小H說:“來的時候還因為一些事感覺心事重重的, 參加完之後就覺得很放鬆, 而且很開心, 好像壓力都被釋放了。 其實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只是內心不夠力量來解開這個糾結。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