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洋深處的訪客︱比利時探險家與印尼人的沉寶爭奪戰

盧克·海曼斯(Luc Heymans)是比利時的金融投資家。 在涉足海洋考古之前, 他對海洋尋寶的知識一無所知。 然而, 他卻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水手, 曾作為法國著名航海家埃裡克·塔巴厘(Éric Tabarly)的副手, 進行過多次橫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

盧克·海曼斯

埃裡克·塔巴厘, 1931-1998, 法國著名海員。 因為膽識、聰慧過人被稱為“鐵人”。 不幸的是, 1988年他在愛爾蘭海墜船後再無蹤跡。

一次偶然的機會, 海曼斯被邀請加入深海尋寶。

雖然海曼斯是海洋考古的門外漢, 卻憑藉敏銳的投資直覺, 感到打撈沉船中的寶物是筆高風險高收益的買賣。 他親自在迪拜註冊了水下研究公司Cosmix Underwater Research Ltd., 高價聘請技術卓越的深海潛水夫和海洋考古專家組建團隊。 就這樣, 一艘艘滿載寶藏的千年古沉船, 即將被他們破除封印, 重見天日。

井里汶的古沉船

井里汶(Cirebon)是印尼爪哇島上的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 約有30萬人口。 這個城市曾是一個蘇丹(一些伊斯蘭國家統治者的稱號)統治下的獨立國家, 但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功業。 1705年, 井里汶蘇丹放棄了獨立權, 這片土地成為了荷蘭的殖民地, 原蘇丹就地受封為王。 印尼從荷蘭的統治中獨立之後, 這個城市成為印尼的一部分。

井里汶優越的地理位置, 使其海灣長期以來成為了與中東、印度、爪哇、蘇門答臘和中國之間進行貿易活動的重要的商業海港。

井里汶的地理位置

2003年, 一些漁民在井里汶附近的爪哇海域下網捕魚時, 打撈上來一些文物, 疑似發現了古沉船。

他們隨即向印尼當局彙報了此事, 但由於缺乏必要的打撈設備和資金, 印尼政府無法對之進行任何搶救性行動。 據當時的印尼海運、沿海和島嶼管理局局長蘇迪曼(Sudirman)先生透露:“此次沉船物品打撈的費用是1000萬美元左右, 印尼政府沒有能力獨自完成這樣的水下發掘。 ”

得到了這一沉船消息後, 海曼斯對印尼提供的沉船資料和情報進行了研究。 他以Cosmix公司的名義和印尼合作夥伴聯合向印尼政府提出沉船打撈計畫。 印尼政府積極回應, 並簽署了協議。 根據這項協定, 印尼政府允許海曼斯的公司在那片海域進行海底調查, 並允許其打撈沉船附近發現的任何有價值的物品;在被打撈出的物品中, 如果有任何疑似達到印尼國家遺產級別的文物,

則印尼政府有權保留。 剩餘的物品均可由海曼斯公司出售, 所得利潤則需要和印尼政府平分。 在經過一系列的協商和簽署協議之後, 印尼政府給海曼斯公司發放了進行海底打撈的許可證。

2004年, 受雇於海曼斯的法國著名深海潛水專家丹尼爾·威斯尼凱爾(Daniel Visnikar)對海曼斯說:“你看, 這是漁民撒網捕魚時撈到的陶瓷碎片。 多麼令人驚喜啊!”通過對這些碎片的鑒定, 這艘沉船的價值被認為不可估量, 海曼斯遂帶著從美國投資者那裡籌集到的大約1000萬美元, 和由13人組成的資深深海潛水團隊去往發現瓷片的爪哇海海域, 這個團隊包括3位澳大利亞人、2位英國人、2位德國人、3位比利時人、3位法國人。 他們在距離雅加達130海裡的海面上開始沉船搜索工作。 經過探測,他們在海面下50米左右處,發現了這艘沉船遺址,其殘骸散佈在40乘40平米的海底。

海底堆積的瓷山

五代十國的珍寶

打撈工作進行得異常順利,從一開始驚喜就接踵而至。下海勘察的第二天,威斯尼凱爾在一個瓷片的堆積物種發現了一個高約30釐米的瓶子,當他移開瓶子的時候,看到一把黃金匕首,上面刻有阿拉伯銘文。一位經驗豐富的潛水夫說:“第一次潛入海底後,我簡直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在那一片廣闊的海底,只能看到到處是堆成小山的瓷器,卻未發現任何屬於船隻結構的木頭。”因為這條木質結構的船已經沉入水下1000多年,木材完全腐爛,因此在沉船現場沒有任何木屑,只剩下瓷器和一些青銅、黃金等金屬製品。

海曼斯手持遼代花瓶,背後是中國秘色瓷

玻璃器

一組資料,足以讓人直觀地認識到這艘沉船打撈過程的漫長和出水物的價值:從2004年2月到2005年10月,海曼斯親自在船隊坐鎮19個月,其國際團隊下潛了22000到24000次,從深海中打撈出25萬多件珍寶,價值約8000萬美元。其中有雕刻精美的岩石和水晶、波斯玻璃器、埃及的石英製品、埃及法密德王朝的七彩玻璃器皿、帶有阿拉伯銘文的匕首、瑰麗大方的精雕銅鏡、馬來西亞的青銅和黃金製品、以及中國的御用瓷器;除此之外,還有11000顆珍珠,4000顆紅寶石,400顆深紅色藍寶石和2200顆石榴石。

精美的銅鏡

一個古老的黃金匕首,手柄處有阿拉伯文銘文。一起展出的還有一些黃金首飾、寶石和其他珍貴物品。

最令人稱奇的是古色古香的稀有瓷器:碟子上的飾紋有龍、鸚鵡等其他鳥類紋飾;茶壺上的蓮花圖案清晰可見;瓷器上的釉完好無損。最為令人震撼的是,這些瓷器並非一般的商品,而是遼代(907-1125)的花瓶和五代時期(907-960)的越窯秘色瓷。而且,這種瑰麗的綠色是皇家專用的釉色。海曼斯找來的德國陶瓷專家彼得·施瓦茨驚歎道:這的確是中國的御用瓷!這些瓷器數量巨大,據後來雅加達拍賣委員會的秘書阿裡斯·喀布爾(Aris Kabul)向路透社(Reuters)提供的資料:所有發掘物中,陶瓷占90%左右。

五代時期的中國瓷器

海曼斯跟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透露:不管是數量還是品質上,這艘船上的寶藏都是迄今為止東南亞出水最大的。他還猜測:這些中國御用瓷器表明船上應該有一位中國大使。

最讓考古學家們驚歎的是這艘沉船的年代。這艘船出自相當於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在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是盛唐時期的主要貿易管道。直到唐朝衰落,北方戰亂,中原商人南遷,海洋才成為中國貿易的新出口。五代十國的貨船從中國沿海城市出發,經南海,西進印度洋,“海上絲綢之路”從此興盛。考古學家從中證實,早在10世紀,中國、爪哇、蘇門答臘、印度和埃及就在這條海路上進行了大量的貿易活動。正因如此,巴黎吉美博物館(Guimet Museum)專家保羅·德斯盧克對海曼斯說:“西元10世紀的沉船極其罕見,我們對五代十國的認識非常蒼白,博物館裡的文物極少,這艘船填補了這一空白,非常有歷史意義。”但至於這艘沉船所屬國家,還未有定論。

寶藏爭奪戰

一般認為,水下打撈是一件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體力和專業訓練的事,而且海曼斯的團隊進行了2萬多次的下潛工作,但海曼斯卻說這次打撈工作是此次行動最容易的部分。在這些東西被打撈上來之後,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當海曼斯團隊找到寶藏的消息傳開後,其他一些公司也開始偷偷派潛水夫出現在現場。為了防止他們盜走寶藏,海曼斯團隊耽誤了不少精力,並向印尼警方提出支援。印尼海軍加入這場寶藏爭奪戰,利用軍事武裝抓捕拘禁了非法打撈者。更為吊詭的是,儘管海曼斯和合夥人獲得了對沉船進行勘探和挖掘的許可,但是印尼警方仍然逮捕了兩名Cosmix公司的潛水夫,使公司面臨“非法打撈”的指控。這兩名潛水夫在監獄裡呆了一個月。

雖然根據之前和印尼政府的協議,海曼斯有權拍賣並出口這些沉船物品。但是,印尼政府後來發現,印尼並沒有任何處理這種勘探和出口沉船寶藏的法律。因此,此前的協議將被作廢。經過一年的訴訟和兩年的等待,印尼政府用了幾年的時間起草了針對這些發現的新法律,而因為這些煩瑣和拖拉的公事程式,這些寶藏則只能默不作聲地躺在倉庫裡。

海曼斯的一些支持者也開始為自己近1000萬美元的投資擔心,他們害怕這筆投資會葬身爪哇海海底。海曼斯說:“我感到很有壓力,因為很多人告訴我,我永遠都不可能拿到把這些東西帶出這個國家的許可,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殘酷的考驗。”

邁克爾·哈徹(右)接受Morgan Mai International的訪問

就在此時,有印尼官員報告說:另一位尋寶獵人邁克爾·哈徹(Michael Hatcher)從爪哇海的一艘新的沉船中發現了一個據說很貴重的中國瓷器。海事與漁業部官員撒拉索(Adji Sularso)說,當局從西爪哇水域攔截了兩艘船,從中查獲了哈徹涉嫌偷運出境的2360件明代(1368-1644)文物。因為哈徹在東南亞海域的活躍和他之前的打撈記錄,印尼警方把他視為重點嫌疑人,提醒邊防官員阻止哈徹逃離出國。

最終,海曼斯和印尼方面達成了決定性協定:印尼政府宣佈了其中一些文物宣佈為國家遺產,規定這些遺產不得銷售,只能無償轉交給印尼政府;並且印尼政府將獲得其餘寶藏拍賣收入的50%。所以海曼斯和他的團隊最終只能分到4000萬美元。即使如此,這也將是目前為止該國涉及金額最大的一筆拍賣活動。

中國瓷器

流產的拍賣

2010年5月,這25萬多件文物的拍賣公告終於公示了,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一家拍賣公司承擔了此次拍賣工作。

此次拍賣會拍出27.1萬件文物,拍品估價8000萬美元左右。海事和漁業部官員匝瓦威(Ansori Zawawi)說:“我們希望此次拍賣收益超過8000萬美元,這一切都取決於拍賣的運作方式。潛在買家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和中國臺灣。”

然而,這次文物拍賣的保證金高達1600萬美元。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稱,這表明他們只想要真正想買的買家,或者說真正能夠負擔得起這個價格的買家參與競拍。而且,與一般將幾件到幾十件沉船貨物捆綁拍賣的慣例不同,這些文物都將逐一拍賣。這場拍賣最終卻沒有吸引一個買家。拍賣行官方表示:有大約20個感興趣的買家,但是沒有人按照競拍規定支付保證金。他們表示之後會舉行第二次拍賣。

海曼斯對此次拍賣的失敗並不奇怪,他告訴法新社:“(拍賣失敗的)首要問題是拍賣的規定,我真的不希望人們來繳納1600萬美元作為保證金。其次,時間也是一個大問題。首次拍賣的通告的發佈距離拍賣會只有五天時間,你如何期望買家在五天內決定把1600萬美元放在桌子上?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2012年,首拍失敗的兩年後,這船寶藏改在新加坡拍賣了。除去沉船中的一些已經捐給了印尼政府的文物,此次出售的價格仍高達5000萬英鎊左右。或許是因為首拍失敗的挫敗,二拍並沒有引來媒體的過多報導,社會關注度也不比打撈前後。

2009年,菲律賓Via Decouvertes Production公司製作的關於盧克·海曼斯的影片截圖,導演Franck Cuvelier。

雖然這次海底打撈的最終和最直接的目的都是為了經濟利益,海曼斯卻安排了一個水下攝影公司,全程記錄打撈工作。他的團隊對每一件物品進行編號,並記下了每件物品在海底的位置資訊。海曼斯說他們每週都會交給印尼當局一張儲存了最新資料的DVD,其中燒錄了詳細的資訊和資料,連同每件物品的照片。這為日後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料,從而有別於其他破壞性打撈。

遺憾的是,至今為止,中國官方的考古界也未能重獲這些寶貝中的一件,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雖然這些寶物記載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獨步寰宇的制瓷技術,但我們只能等待著印尼方面和其他收藏者進一步發表相關圖錄和研究,才能更親近地一睹這些沉睡海底千年的寶物之真容。

經過探測,他們在海面下50米左右處,發現了這艘沉船遺址,其殘骸散佈在40乘40平米的海底。

海底堆積的瓷山

五代十國的珍寶

打撈工作進行得異常順利,從一開始驚喜就接踵而至。下海勘察的第二天,威斯尼凱爾在一個瓷片的堆積物種發現了一個高約30釐米的瓶子,當他移開瓶子的時候,看到一把黃金匕首,上面刻有阿拉伯銘文。一位經驗豐富的潛水夫說:“第一次潛入海底後,我簡直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在那一片廣闊的海底,只能看到到處是堆成小山的瓷器,卻未發現任何屬於船隻結構的木頭。”因為這條木質結構的船已經沉入水下1000多年,木材完全腐爛,因此在沉船現場沒有任何木屑,只剩下瓷器和一些青銅、黃金等金屬製品。

海曼斯手持遼代花瓶,背後是中國秘色瓷

玻璃器

一組資料,足以讓人直觀地認識到這艘沉船打撈過程的漫長和出水物的價值:從2004年2月到2005年10月,海曼斯親自在船隊坐鎮19個月,其國際團隊下潛了22000到24000次,從深海中打撈出25萬多件珍寶,價值約8000萬美元。其中有雕刻精美的岩石和水晶、波斯玻璃器、埃及的石英製品、埃及法密德王朝的七彩玻璃器皿、帶有阿拉伯銘文的匕首、瑰麗大方的精雕銅鏡、馬來西亞的青銅和黃金製品、以及中國的御用瓷器;除此之外,還有11000顆珍珠,4000顆紅寶石,400顆深紅色藍寶石和2200顆石榴石。

精美的銅鏡

一個古老的黃金匕首,手柄處有阿拉伯文銘文。一起展出的還有一些黃金首飾、寶石和其他珍貴物品。

最令人稱奇的是古色古香的稀有瓷器:碟子上的飾紋有龍、鸚鵡等其他鳥類紋飾;茶壺上的蓮花圖案清晰可見;瓷器上的釉完好無損。最為令人震撼的是,這些瓷器並非一般的商品,而是遼代(907-1125)的花瓶和五代時期(907-960)的越窯秘色瓷。而且,這種瑰麗的綠色是皇家專用的釉色。海曼斯找來的德國陶瓷專家彼得·施瓦茨驚歎道:這的確是中國的御用瓷!這些瓷器數量巨大,據後來雅加達拍賣委員會的秘書阿裡斯·喀布爾(Aris Kabul)向路透社(Reuters)提供的資料:所有發掘物中,陶瓷占90%左右。

五代時期的中國瓷器

海曼斯跟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透露:不管是數量還是品質上,這艘船上的寶藏都是迄今為止東南亞出水最大的。他還猜測:這些中國御用瓷器表明船上應該有一位中國大使。

最讓考古學家們驚歎的是這艘沉船的年代。這艘船出自相當於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在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是盛唐時期的主要貿易管道。直到唐朝衰落,北方戰亂,中原商人南遷,海洋才成為中國貿易的新出口。五代十國的貨船從中國沿海城市出發,經南海,西進印度洋,“海上絲綢之路”從此興盛。考古學家從中證實,早在10世紀,中國、爪哇、蘇門答臘、印度和埃及就在這條海路上進行了大量的貿易活動。正因如此,巴黎吉美博物館(Guimet Museum)專家保羅·德斯盧克對海曼斯說:“西元10世紀的沉船極其罕見,我們對五代十國的認識非常蒼白,博物館裡的文物極少,這艘船填補了這一空白,非常有歷史意義。”但至於這艘沉船所屬國家,還未有定論。

寶藏爭奪戰

一般認為,水下打撈是一件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體力和專業訓練的事,而且海曼斯的團隊進行了2萬多次的下潛工作,但海曼斯卻說這次打撈工作是此次行動最容易的部分。在這些東西被打撈上來之後,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當海曼斯團隊找到寶藏的消息傳開後,其他一些公司也開始偷偷派潛水夫出現在現場。為了防止他們盜走寶藏,海曼斯團隊耽誤了不少精力,並向印尼警方提出支援。印尼海軍加入這場寶藏爭奪戰,利用軍事武裝抓捕拘禁了非法打撈者。更為吊詭的是,儘管海曼斯和合夥人獲得了對沉船進行勘探和挖掘的許可,但是印尼警方仍然逮捕了兩名Cosmix公司的潛水夫,使公司面臨“非法打撈”的指控。這兩名潛水夫在監獄裡呆了一個月。

雖然根據之前和印尼政府的協議,海曼斯有權拍賣並出口這些沉船物品。但是,印尼政府後來發現,印尼並沒有任何處理這種勘探和出口沉船寶藏的法律。因此,此前的協議將被作廢。經過一年的訴訟和兩年的等待,印尼政府用了幾年的時間起草了針對這些發現的新法律,而因為這些煩瑣和拖拉的公事程式,這些寶藏則只能默不作聲地躺在倉庫裡。

海曼斯的一些支持者也開始為自己近1000萬美元的投資擔心,他們害怕這筆投資會葬身爪哇海海底。海曼斯說:“我感到很有壓力,因為很多人告訴我,我永遠都不可能拿到把這些東西帶出這個國家的許可,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殘酷的考驗。”

邁克爾·哈徹(右)接受Morgan Mai International的訪問

就在此時,有印尼官員報告說:另一位尋寶獵人邁克爾·哈徹(Michael Hatcher)從爪哇海的一艘新的沉船中發現了一個據說很貴重的中國瓷器。海事與漁業部官員撒拉索(Adji Sularso)說,當局從西爪哇水域攔截了兩艘船,從中查獲了哈徹涉嫌偷運出境的2360件明代(1368-1644)文物。因為哈徹在東南亞海域的活躍和他之前的打撈記錄,印尼警方把他視為重點嫌疑人,提醒邊防官員阻止哈徹逃離出國。

最終,海曼斯和印尼方面達成了決定性協定:印尼政府宣佈了其中一些文物宣佈為國家遺產,規定這些遺產不得銷售,只能無償轉交給印尼政府;並且印尼政府將獲得其餘寶藏拍賣收入的50%。所以海曼斯和他的團隊最終只能分到4000萬美元。即使如此,這也將是目前為止該國涉及金額最大的一筆拍賣活動。

中國瓷器

流產的拍賣

2010年5月,這25萬多件文物的拍賣公告終於公示了,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一家拍賣公司承擔了此次拍賣工作。

此次拍賣會拍出27.1萬件文物,拍品估價8000萬美元左右。海事和漁業部官員匝瓦威(Ansori Zawawi)說:“我們希望此次拍賣收益超過8000萬美元,這一切都取決於拍賣的運作方式。潛在買家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和中國臺灣。”

然而,這次文物拍賣的保證金高達1600萬美元。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稱,這表明他們只想要真正想買的買家,或者說真正能夠負擔得起這個價格的買家參與競拍。而且,與一般將幾件到幾十件沉船貨物捆綁拍賣的慣例不同,這些文物都將逐一拍賣。這場拍賣最終卻沒有吸引一個買家。拍賣行官方表示:有大約20個感興趣的買家,但是沒有人按照競拍規定支付保證金。他們表示之後會舉行第二次拍賣。

海曼斯對此次拍賣的失敗並不奇怪,他告訴法新社:“(拍賣失敗的)首要問題是拍賣的規定,我真的不希望人們來繳納1600萬美元作為保證金。其次,時間也是一個大問題。首次拍賣的通告的發佈距離拍賣會只有五天時間,你如何期望買家在五天內決定把1600萬美元放在桌子上?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2012年,首拍失敗的兩年後,這船寶藏改在新加坡拍賣了。除去沉船中的一些已經捐給了印尼政府的文物,此次出售的價格仍高達5000萬英鎊左右。或許是因為首拍失敗的挫敗,二拍並沒有引來媒體的過多報導,社會關注度也不比打撈前後。

2009年,菲律賓Via Decouvertes Production公司製作的關於盧克·海曼斯的影片截圖,導演Franck Cuvelier。

雖然這次海底打撈的最終和最直接的目的都是為了經濟利益,海曼斯卻安排了一個水下攝影公司,全程記錄打撈工作。他的團隊對每一件物品進行編號,並記下了每件物品在海底的位置資訊。海曼斯說他們每週都會交給印尼當局一張儲存了最新資料的DVD,其中燒錄了詳細的資訊和資料,連同每件物品的照片。這為日後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料,從而有別於其他破壞性打撈。

遺憾的是,至今為止,中國官方的考古界也未能重獲這些寶貝中的一件,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雖然這些寶物記載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獨步寰宇的制瓷技術,但我們只能等待著印尼方面和其他收藏者進一步發表相關圖錄和研究,才能更親近地一睹這些沉睡海底千年的寶物之真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