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德當年指揮三河壩戰役激戰三晝夜

梅州大埔縣三河壩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 陳韶輝 攝

離開福建, “南粵星火路”紀念建軍90周年採訪報導團(以下簡稱“採訪團”)到達了梅州市大埔縣筆枝尾山麓的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八一南昌起義後朱德曾在此指揮三河壩戰役。

作為全國五個之一、廣東省唯一全區域屬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 梅州擁有眾多革命史跡。 近年來, 梅州結合本地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地理風景以及人文景觀, 打造紅色旅遊精品, 實現革命史跡保護和利用互推共進。

扼守三河壩 阻擊尾追敵軍

“望三水回環滾滾波濤疑戰鼓, 佇筆峰遠眺層層巒嶂似豐碑。 ”這是鐫刻在三河壩戰役紀念亭上的一副對聯, 真實寫照三河壩戰役為建軍歷史上一座矗立的豐碑。

90年前, 中國共產黨打響了獨立武裝鬥爭第一槍, 用革命的武裝反擊武裝的反革命。 起義軍南下廣東建立根據地, 前敵委員會決定朱德、周士第等人扼守三河壩,

阻擊尾追的敵軍部隊。

1927年10月, 3000餘名起義軍與兩萬名來敵激戰三河壩, 頑強阻擊三天三夜, 數百名起義軍誓死殺敵長眠於筆枝尾山。 為保存實力, 朱德審時度勢, 帶領部隊向饒平轉移, 與陳毅一起負責把這支部隊保存下來, 轉戰贛粵湘, 次年4月與秋收起義部隊會師, 開拓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三河壩戰役起義軍除了完成掩護南下潮汕的八一起義軍阻擊強敵外, 還讓井岡山上的革命星星之火變成革命熊熊烈火, 席捲全中國, 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

如今,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已經成為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 據介紹, 每年有數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

尤其是清明期間, 梅州、大埔有關單位和部門選擇在此舉行集體掃墓儀式緬懷革命先烈, 30多年來經久不衰。

革命老區換新貌 美麗花海迎遊客

成片的花海、整齊的客家民居, 灰磚青瓦, 獨具古韻。 遠處青黛色的山籠罩在大片雲霧中, 與這裡乾淨的民居、清澈的池塘相得益彰, 形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6月20日, 採訪團抵達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白馬村, 這裡已然呈現出獨特的景區風貌。

蕉嶺縣是梅州市下轄的原中央蘇區縣之一, 南昌起義後, 朱德帶領起義軍從福建行軍到蕉嶺縣, 在這裡留下了革命火種。 如今, 蕉嶺縣長潭鎮白馬村的村民們發揮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在不等、不靠、不要的情況下, 進行了新一輪的村莊環境整治革命,

建立了獨具特色的花海旅遊景區。

“這都是薰衣草, 該換季節了, 要重新栽上其他的花種。 ”白馬村村支書指著眼前的花田介紹說, 村民們每戶入一到兩股, 每股3000元, 共同打造花海旅遊區。

現在白馬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已經走在全縣前列, 例如以村民入股形式成立的上合農工商發展有限公司, 集約土地362畝, 打造“美麗鄉村·花海世界”, 實行季節輪作, 確保常年有花。 白馬村上合片村民理事會理事長林輝增介紹說, 僅2015年10月, 這裡吸引各方遊客30多萬人次, 帶旺了農家樂、土特產的銷售, 啟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為了接待來到村裡的客人, 理事會發動村民搞了活動中心。 ”林輝增告訴記者, 理事會自己還成立了保潔隊伍,

每天定點清理打掃。 接下來計畫在花海的基礎上還原農村風情, 現在村裡已經有了種植桑葚的採摘區, 供遊客自由採摘。 此外, 這裡的民宿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發揚客家文化 打好“紅色牌”

“紅色文化與客家文化同樣珍貴, 梅州將大力推進‘紅色產業’發展, 打好‘紅色牌’。 ”梅州市委黨史辦主任鄧文慶介紹說, 如今梅州發揮自身優勢, 獲得了中央和省裡的大力支持。 作為葉帥故里、世界客都和著名的革命老區, 梅州正在國家和省的支持下美麗蛻變。

據梅州市發展和改革局透露, 2014年3月國家出臺《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 梅州成為廣東唯一全域納入規劃範圍的地級市。

此後, 中央和省的各項優惠政策不斷在梅州落實。 在紅色旅遊、民政、體育等社會民生專案上,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教育專項專案按國家政策定額補助;通過“一事一議”方式成功爭取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項目享受西部政策補助標準,按公益性部分建設投資50.24億元的60%進行補助,獲中央預算內資金30.145億元(分年度下撥),是我省乃至東部沿海地區單體水利專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最多的專案。

梅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麗霞介紹說,梅州不僅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越,文化資源也非常豐富,梅州市規劃的這條產業帶,將從供給側發力,發揮梅州資源的特色,加大保護開發力度,致力發展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據悉,梅州市通過“一區兩帶六組團”建設,結合梅州的紅色資源、山區特點、客家特色和文化底蘊,不斷探索具有梅州特色的新發展路子。“在‘一區兩帶六組團’的佈局下,梅州將會像大鵬展翅一樣發展起來。”張麗霞說。

采寫:南都記者向雪妮 實習生 毛雅茹

在紅色旅遊、民政、體育等社會民生專案上,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教育專項專案按國家政策定額補助;通過“一事一議”方式成功爭取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項目享受西部政策補助標準,按公益性部分建設投資50.24億元的60%進行補助,獲中央預算內資金30.145億元(分年度下撥),是我省乃至東部沿海地區單體水利專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最多的專案。

梅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麗霞介紹說,梅州不僅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越,文化資源也非常豐富,梅州市規劃的這條產業帶,將從供給側發力,發揮梅州資源的特色,加大保護開發力度,致力發展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據悉,梅州市通過“一區兩帶六組團”建設,結合梅州的紅色資源、山區特點、客家特色和文化底蘊,不斷探索具有梅州特色的新發展路子。“在‘一區兩帶六組團’的佈局下,梅州將會像大鵬展翅一樣發展起來。”張麗霞說。

采寫:南都記者向雪妮 實習生 毛雅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