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部再度表態規範“挖人大戰” 中西部高校人才能否不再“孔雀東南飛”?

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 多年來, 中西部和東北高校的人才, 由於待遇、科研經費、環境等差異, 流向東南部沿海高校。 這一趨勢被人形象地稱為“孔雀東南飛”。 在人才外流情況嚴重的蘭州大學, 甚至流傳一句戲言:這些年蘭大外流的老師, 都能在外地再建一座蘭大。

這一現象早在2013年就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近日, 中組部、教育部聯合召開座談會, 強調鼓勵人才合理有序流動, 會上, 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明確表示, 反對從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搶挖人才, 這也是教育部再一次表態,要規範高校的“挖人大戰”。

注入新鮮血液, 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東南沿海高校嘗到了挖人的甜頭。

2016年1月, 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南通大學就曾面向全球百萬年薪廣納英才。

南通大學人事處處長姜朝暉:去年已經引進了傑青一名, 是我們醫學院的院長, 他是搞生殖醫學研究的, 跟我們的優勢學科結合在一起, 我們的臨床醫學本來基礎就是很好的, 引進了以後, 對我們發揮我們的優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們還從遼寧體院進行了一位體育方面的百人計畫專家, 擔任我們體科院的院長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姜朝暉表示, 隨著一流大學與高水準大學、一流學科的推進, 高校對人才的引進非常地重視。

對於特別傑出的人才, 採取“一人一議”的方式引進.

姜朝暉:前不久, 我也到浙江、廣州等地進行考察, 我發現新一輪的人才競爭, 政府對人才的支撐力度非常大, 對我們高校來說, 人才競爭的壓力更大, 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是越來越嚴峻。

同樣是在東南沿海, 中國製造2025首個樣本城市——泉州為了推進製造業的轉型提升, 當地政府與高校對於人才的迫切渴望不謀而合。

泉州師範學院人事處處長胡東紅表示, 這兩年他們通過一些優惠條件引進3名國家“千人計畫”人才, 在推動學校轉型發展進程中發揮很大作用。

胡東紅:一個是去年3月份, 一個是(去年)7月份, 一個是今年2月份到位的。 這幾個都是應用型的千人,

看重的是泉州市整個產業的一個發展前景。

一方面, 東南沿海高校得益于人才“輸血”, 另一方面, 中西部和東北高校卻因人才“失血”而困擾。

位於河南中部的大專院校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先後被挖走了近十名拔尖人才。

學院人事處副處長張鳳超:如果是合理流動一下, 也是可以的, 但是真正需要的他們走了, 我們是很惋惜的, 就是覺得不願意讓他們走。

地處大別山區域的一所安徽省屬大學, 今年終於有了一門中藥學學科被遴選為國內一流學科, 大別山特色中藥資源保育和開發科研團隊被遴選為安徽省高校領軍人才團隊。 然而, 該校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師說, 他們學校的人才流失率比較高。

高校教師:你像我們屬於內地省屬大別山區的高校,

首先區位上就沒有人家有吸引力, 然後又沒有人家有錢, 同樣的一個教授, 人家給兩百萬安家費, 我們只能給二三十萬, 這怎麼比呢?

2015年《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後, “雙一流”學校、科目對高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出現了東部高校到西部高薪挖人的案例, 讓原本已經“東強西弱”的情況進一步嚴峻。 因此, 教育部明確, 在對西部地區採取人才保護政策的同時, 支援東部地區高層次人才向西部地區流動, 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

在“雙一流”大學的評價體系中, 最重要的參考標準是一個學校或學科中擁有多少頭銜顯赫的學者。

南通大學人事處處長姜朝暉:傑出人才和領軍人才他們在科學研究, 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有著他們獨特的優勢, 在學術方面有學術號召力和影響力。

面對現成的人才, 東部高校只要用房子、高薪等就能挖過來, 就能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孫愛民:作為一個成手, 其他的高校, 他肯來, 肯定是願意直接(挖),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拿來主義, 把他弄走。

因而, 一旦中西部和東北高校中湧現出“千人學者”或“長江學者”, 自然會被財大氣粗的東部高校挖走。 東部高校為何熱衷挖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陳曉曦的分析可謂入木三分, 一語中的。

陳曉曦:挖人為了挖名聲, 同時為了衝擊更高一級的評估, 如雙一流。而雙一流的背後又決定著資源的配置和佔有。所以,高校對資金的支配權,應當受到一定的節制。

在今年3月召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工作推進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公開喊話:請有一些高校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因為你挖那個大學的人才,就是掘那個大學的命根!

那麼,嘗到挖人甜頭的高校如何才能高抬貴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昨晚在接受中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高校間人才流動是正常現象,但不應有基於利益驅動的干預。

儲朝暉:事實上,人才一定要找一個能實現他人生目標的地方去。我認為,行政部門過多的干預實際上效果不會好。過去東部一些高校挖人,就是因為行政部門要評211、評985,帶動了一些高校去挖人。在行政部門沒有這些動作的情況下,高校也不會去挖人。總體來說,還是靠各個高校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教師能在高校裡實現他的人生願望和目標,這是最關鍵的。

如雙一流。而雙一流的背後又決定著資源的配置和佔有。所以,高校對資金的支配權,應當受到一定的節制。

在今年3月召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工作推進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公開喊話:請有一些高校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因為你挖那個大學的人才,就是掘那個大學的命根!

那麼,嘗到挖人甜頭的高校如何才能高抬貴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昨晚在接受中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高校間人才流動是正常現象,但不應有基於利益驅動的干預。

儲朝暉:事實上,人才一定要找一個能實現他人生目標的地方去。我認為,行政部門過多的干預實際上效果不會好。過去東部一些高校挖人,就是因為行政部門要評211、評985,帶動了一些高校去挖人。在行政部門沒有這些動作的情況下,高校也不會去挖人。總體來說,還是靠各個高校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教師能在高校裡實現他的人生願望和目標,這是最關鍵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