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福建等地農村紅白事之變:從“彩禮滿桌”到“清風撲面”

新華社福州電 記者日前走訪福建、山西、河南等省的一些農村發現, 隨著對移風易俗重要性認識的逐漸深入, 以往一些紅白事攀比排場的狀況已經有了較大改觀。

“彩禮滿桌”曾是沉重負擔

過去, 沿海僑鄉福建長樂市經濟快速發展, 民間婚喪喜慶講排場、比闊氣等鋪張浪費之風比較盛行, 婚喪喜慶逐漸由民間習俗演變為攀比、鬥富的平臺。

“結婚有天價聘禮, 喪事有綿延數公里的送葬隊伍, 動輒百桌的豐盛宴席, 參加的賓客非但不用包禮金還能有百元大鈔壓桌的待遇, 少則每人數百元, 遇到‘爽快’的主人甚至可以領到數千元的紅包。

‘喝酒你拿了多少紅包’一度成為見面的問候語, ”長樂市委文明辦主任林錦飆說, 如此風氣, 讓不少群眾發愁“家裡結不起婚, 死不起人”。

記者在河南省甯陵縣趙村鄉孔莊村一位邵姓村民家中瞭解到, 作為家裡獨子, 好不容易托媒人幫說成了一門親事, 女方既要新房又要轎車, 他的父母只能按照“規矩”花24萬元在縣城買了一套房, 加上酒席、彩禮、媒人禮、轎車等開銷, 結婚共計花了40多萬元。 “結了個婚, 全家欠了20多萬元外債。 ”這位村民說道。

在山西呂梁嵐縣, 一些幹部說, 過去大操大辦盛行, 隨禮禮金從500元起, 上不封頂。 群眾雖無奈, 但礙於“好面子、講排場、比闊氣”的“慣例”, 禮金不斷“加碼”。 陳規陋習加重了群眾的負擔,

扭曲了正常人際關係, 敗壞了地方形象。

從思想到行動向大操大辦“開刀”

“只想著做了人情, 卻忘了紀律, 不應該啊!”談起去年8月因為參與一企業家為其母親大操大辦的喪事酒席而受到黨紀處分, 長樂市松下鎮幹部林某懊悔不已。

長樂市紀檢監察部門通報稱, 該宴席設席102桌, 並給每位賓客紅包1150元。 部分松下鎮、村幹部以及曾經在松下鎮工作過的黨員領導幹部受邀參加, 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 相關黨員幹部分別受到了黨紀處分。

針對長樂市婚喪喜慶活動大操大辦等問題, 長樂市出臺《關於嚴格規範黨員幹部操辦或參加婚喪喜慶活動的暫行規定》, 對婚喪喜慶活動操辦規模進行嚴格控制, 要求非親不請、非親不去,

不借機斂財或亂髮錢物;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歪風, 主動做到不吃請、不收禮、不送禮。

此外, 長樂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池至清介紹說, 長樂已全面實行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批制度、黨員領導幹部參加婚喪喜慶活動報告公示制度, 包括時間、地點、關係、規模、有否發錢發物、是否違反規定等在內的具體資訊, 接受社會輿論監督。

“節省就是減負”。 河南寧陵縣委文明辦主任劉偉表示, 寧陵把“移風易俗”作為撬動群眾脫貧的杠杆, 做好脫貧“加減法”, 一把移風易俗金鑰匙打開了社會文明、群眾減負“兩把鎖”。

“革除陳規陋習、遏制鋪張浪費的關鍵在於黨員幹部帶頭踐行,

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劉偉說, 甯陵通過黨員幹部倡新風, “黨員帶群眾, 機關帶全部”, 樹立全縣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

鄉村“清風撲面” 紅白事文明辦

去年底, 不少長樂人紛紛轉發一條視頻:長樂金峰鎮鳳洋村黨支部書記周建飛在村民白事宴席上宣佈“從今天起, 我們鳳洋的紅白酒宴, 不再分錢”。

周建飛的一席話, 既解決了村裡事主的“後顧之憂”, 也為鳳洋村樹立了儉辦紅白喜事的新風尚。

池至清說, 在長樂市廣大黨員幹部的帶頭下, 長樂市越來越多群眾也加入移風易俗的隊伍中來, 社風、民風煥然一新。 儉辦喜事, 捐助公益。 既不浪費, 更有意義。 日前長樂潭頭鎮企業家劉宜仁簡辦其父喪事, 將原計劃在酒席上分發的30萬元捐贈給村裡辦公益事業。

兩葷兩素、一盆湯、5元一包的煙、15元一瓶的酒, 不收受禮金……記者日前在河南寧陵縣喬樓鄉許崗村看到, 這是村民許珍峰日前為父親操辦喪事的全部。 與以往“風光”操辦相比雖略顯“寒酸”, 但不浪費, 也為大家減了負。

“如今在村裡紅白理事會的操辦下, 原本一場喪事最高能花四五萬, 現在一萬多元就能辦圓滿。 ”喬樓鄉八裡曹村支書吳天奎說, 過去一家辦事, 全村吃席, 剩菜倒掉。 現在村裡辦紅白事普遍節儉實惠, 風氣為之一變。

在山西太原日前進行的一場婚禮現場, 記者看到主人只擺了十桌, 一位元賓客告訴記者, 現在一個人只隨200元禮金, 桌上也都是家常菜, “人情負擔”一下子減輕了不少。

山西代縣一位元村民告訴記者, “不說別的,要是原來黨員幹部家裡辦紅白喜事不收禮,咱出於人情,硬塞也要塞過去,但現在人家說,按照規矩不能收,咱也就理解了。”(完)

“不說別的,要是原來黨員幹部家裡辦紅白喜事不收禮,咱出於人情,硬塞也要塞過去,但現在人家說,按照規矩不能收,咱也就理解了。”(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