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周融資1.3億,巨頭蜂擁入局,無人便利店是風口還是炒作?|深度

無人便利店從概念到落地只用了半年時間, 新秀企業和行業大鱷相繼投入其中。 僅一周的時間裡, 無人便利店先後完成兩輪融資共1.3億人民幣。 風口之上, 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用單車後下一個受到各方關注的爆炸性新型業態。

本文共計4974字, 閱讀時間7分鐘。

文 / 劉娜

面積約10平米的玻璃“盒子”裡空無一人, 整潔、冰冷而又科技感十足。 店內, 4個監控探頭注視著一切, 三個擺滿物品的貨架和冰櫃靜待顧客的光臨, 這是一間無人值守的商店。

掃碼進門, 沒有收銀員略顯疲憊的微笑, 取而代之的是收銀機螢幕上閃出的白光, 顧客選取貨品到掃碼結帳, 20秒完成。 走到門口, 便利店艙門自動打開並感謝惠顧。

雖然看起來像是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 但在上海等地的城市角落裡, 十幾家無人便利店已經成為了人們短暫通往未來的艙門。 保守估計, 目前至少有7個品牌的無人便利店已經走上街頭,

人工智慧正在逐步取代人類的簡單重複工作。

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機械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無人便利店從概念到落地只用了半年時間, 新秀企業和行業大鱷相繼投入其中。 風口之上, 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用單車後下一個受到各方關注的爆炸性新型業態。

無人便利店悄然而至

隨著資本的進入, 一家家無人便利店被放入了社區周邊。

在上海靜安區的一棟高層寫字樓下, 一個占地約10平米大小的玻璃“盒子”十分顯眼, 屋內四個攝像頭注視著三台貨架、兩台冰櫃和一台自動收銀機。

這是一家名為繽果盒子的無人便利店, 在它身旁的寫字樓內,

入駐著多家互聯網公司, 這裡的上班族們, 走出樓門數步之外即可購物。

繽果盒子

“繽果盒子”內支付台

門口的閘機檢測著購物者的誠信度, 如果沒有完成支付, 哪怕相同的商品還有一件未付款, 便會有語音提示“您有未支付商品”;而如果沒有購物, 則需要掃碼開門。

在下午7點到9點的兩小時內, 一共有12名顧客光臨這家無人便利店, 多數購買了飲料, 零食等快消產品, 客單價在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

這些人中不乏常客, “都來了好幾回了, 比711和全家都近, ”樓上上班的小李說, 讓他多次光顧的另一個原因是,

這裡的檸檬維他比711便宜了將近一塊錢。

目前, 像繽果盒子一樣的無人便利店, 將一線城市人流較大, 但非天價租金的次中心地段作為目標鋪設地點。 由於小而輕並且可快速複製, 繽果盒子8月將會開放200家, 今年鋪設5000個網點, 主要面向一線城市的高端社區。

店面小、易鋪設、沒有人工費用是無人便利店的天生優勢, 自然而然的, 它可以離目標使用者更近、貨品價格也低於傳統便利店, 這些都成為白領們青睞的主要原因, 當然, 新奇的體驗也吸引著年輕人前來購物。 這類無人便利店主營商品和便利店商品高度重合, 還是快消零食、飲料、進口食品、小件洗護用品, 以及利潤較高的自營乾果麵包等。

不同便利店在選品上的側重點也不同, 在離上海約1500公里外的珠三角,另一家無人便利店F5未來商店幾乎在同一時間在中山、佛山、廣州等地興起。

F5未來超市

它更像是一家速食店,消費者選餐、掃碼支付後就可吃到機器人製作的咖喱魚蛋、魚丸粗面以及其他廣式日常小吃,這對廣東市民來說新奇又好玩。

F5未來商店主營鮮食商品、現沖飲品以及生活百貨快消品,除了各種熱食小吃,F5未來商店還可以提供24小時現沖咖啡、茶飲和其他飲料。

整個購物過程類似于麥當勞的自助點餐,唯一不同的是麥當勞在螢幕點擊並支付後,需要去人工櫃檯取餐,但F5未來商店在點餐後,餐品會直接由機器呈上。目前,像這樣的具有特色的無人便利店正在各地興起。

同樣看好無人便利店並在“魔都”上海試點的還有一家瑞典的初創公司Wheelys。這家移動咖啡館車連鎖品牌,早期只有三個雇員,專門開在星巴克周邊“搶生意”。2015年進入爆發式增長,目前進入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產品Moby-Store概念店實際上是一輛有無人駕駛功能的無人便利店,當顧客通過手機下單後,這輛“無人便利車”會開網下單地點附近。該無人便利店包含了定位、支付以及無人駕駛技術。但截至目前,Moby-Store還只是個概念。

Moby-Store概念店

創業公司湧入,巨頭摩拳擦掌

2016年年底,亞馬遜官方放出一則宣傳片,確認推出新型概念零售店Amazon Go。這種開放式無人零售店,拋棄了傳統超市的收銀結帳過程,顧客們不再需要提著購物籃等待結帳,只需拿起你想要的東西,然後走出商店。不過目前Amazon Go只對內部員工開放。

亞馬遜推出線下超市Amazon Go半年後,國內無人便利店出現了井噴期。僅一周的時間裡,無人便利店先後完成兩輪融資共1.3億人民幣。月初,繽果盒子剛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幾乎在同一周,F5未來商店宣佈完成了一筆3000萬元的融資, 計畫在3-6個月內開出30到50家門店。繽果盒子目前在上海靜安區和浦東區各設一家店,在廣東中山地區有5家店,總共數目不到十個。

不僅如此,據投行知情人士透露,無人便利店領域還有至少兩家剛完成融資,但由於技術相對不成熟,暫時還沒對外公開。

除了已經介紹的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國內還有很多無人便利店紛紛試營業或者在市場中投放使用,例如神奇屋智慧便利店、小E微店、怪獸家、甘來智能微超、EATBOX等。

前有創業公司頻受資本青睞,後有阿裡巴巴等巨頭摩拳擦掌,甚至傳統零售巨頭娃哈哈也躍躍欲試。

7月8日,淘寶無人便利店正式在杭州對外開放,該店通過手機淘寶掃碼獲得入場碼,系統自動在大門處識別商品,自動從支付寶扣款。

淘寶無人便利店

除此之外,阿裡巴巴還提出了自己的無人店“淘咖啡”概念。淘咖啡是一個線下實體店,面積大約200平,內部大約可納50人左右,其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增加。目前,淘咖啡還在試驗階段。

有趣的是,零售業的龍頭老大娃哈哈也不甘寂寞,意圖試水無人便利店這一新興領域。6月25日,娃哈哈與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台、10年百萬台Take Go無人店。

Take Go是阿裡巴巴旗下芝麻信用與深蘭科技合作,在今年2月推出快貓無人值守便利店和“拿了就走,免現場結算”的信用結算系統。深蘭科技作為Take Go無人商店的研發企業,想將其主要分佈在商場、醫院、公園、學校、車站、企業工廠等地。

繼亞馬遜、阿裡巴巴和娃哈哈之後,據可靠內部消息稱,上市公司永輝超市或將向某智慧硬體技術上游採購無人便利店設備。在此之前,永輝超市曾試水“超級物種”等以體驗為主的新型概念超市。

無人便利店為什麼成為風口?

消費升級下,社區便利店已經受到創業者和資本方的關注,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該領域更是異常火熱。先是便利蜂在中關村連開五家分店,緊接著阿裡、京東等電商巨頭對外公開已經分別佈局線下小商超業務多年,京東更是聲稱要開100萬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

從行業背景來看,便利店本身正在對傳統零售行業進行換血。有資料顯示,便利店銷售額三年以來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其增長速度跟大賣場的銷售增速嚴重放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於大賣場來說,大宗商品被電商購物平臺分流甚至取代;高頻快消產品如香煙、飲料、零食被大小便利店、夫妻店截流;同時,大型商超普遍面積很大同時SKU數多,導致房租等各項成本相對較高。三重壓力衝擊下,大賣場行業包括百貨業發展速度明顯下跌。

另外,隨著人口紅利的退去,老齡化會加劇,人力的成本正在越來越高。這些社會因素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漲被看作是機器人應用的驅動因素。

“中國地租和人力成本連年上升,而便利店的客單價卻並未同步提高。無人便利店的選址更加靈活,租金成本更低。”山行資本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然而,倉儲、補貨、電力等運營成本是否也如創業者預期那樣降低,仍未得到驗證。”

從技術背景來看,勞力上漲的同時,科技的發展導致智慧型機器人的性價比越來越高。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人力勞動自然會被智慧型機器人替換。目前普遍認為,簡單重複性工作會被優先替代,超市收銀員則是最先會被淘汰的行業之一。

多種因素影響下,無人便利店成為未來零售業的主力似乎已經不需要討論。

Moby-Store概念店

無人便利店的技術模式

無現金交易已經融入大眾生活的今天,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人們最先想到的技術問題即:如何防住“小人”,防止商品被盜,以及如何快速準確的結算所有商品。

目前來看,市面上的無人便利店基本由以下四種技術形態,第一種就是相對簡單傳統的二維碼掃碼技術;第二種是貼FRID標籤識別技術;第三種是基於卷積神經網路的視覺識別技術;第四種是視覺識別的基礎之上添加視頻識別與感測器混合的技術,相對較為複雜難以實現。

首先,二維碼的技術模式相對比較簡單,通過商品二維碼識別商品並完成金額統計並支付。這種模式相對簡單,但無法掃描蘋果、柳丁等非標準化商品。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需要有尋找二維碼和掃碼支付行為,比較麻煩。

其次,FRID標籤識別是市面上使用較多的技術,簡而言之,該技術給每一個商品貼一個FRID標籤,每一個商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命名,比如貨架上有100瓶可樂,當顧客支付了可樂1,卻拿走了可樂1和可樂2時,閘機不會放行。

“該技術需要把RFID晶片貼到每個商品上,出店時,攝像頭再次掃描確定晶片商品已經支付才能開門。”RFID晶片廠商威海北洋的工程師呂守平說。目前,市面上使用這種技術的無人便利店較多,例如繽果盒子EATBOX等都是採用RFID識別技術。實際上該技術相對成熟,在無人便利店之前,已經成熟應用在圖書和檔案識別中。

實際上該技術在無人便利店之前,已經成熟應用在圖書和檔案識別中。

無人便利店的上游智慧硬體生產商YI 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告訴新京報,“RFID識別技術在無人便利店使用較多,其優點是對商品精確辨認,其缺點是遇到金屬商品無法掃描,並且每個晶片增加3毛左右的成本。”

在呂守平看來,每個晶片成本0.3元,人工貼標籤成本每個0.2元左右,就算按照每件商品1元完成貼標籤成本計算,一家小型無人便利店月售1萬件商品的話成本最高1萬元,還是會比人力成本更加便宜。24小時便利店三班倒班制需要至少4名員工,成本遠超這個數字,而且無人便利店的大小只有便利的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租金成本也會更低。

第三種技術運用卷積神經系統,通過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教會電腦學習認識商品。在人工智慧達成深度學習能力後,通過將大量圖片輸入電腦,能夠教會電腦識別每個不同的產品,甚至可以識別蘋果和香蕉,蘋果和蛇果等非標準化商品。

以Take Go為例,它沒有設置APP,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時,進店可以拿上商品就走,電腦通過店內攝像頭進行圖片識別;識別商品的類別價格後,顧客可以扣款就走,無需結帳。YI Tunnel也是採用該技術。無人便利店目前售賣的商品多為標準化商品,該類商品種類數量有上限,相對適合該技術。

第四種技術是在人工智慧的視覺識別基礎之上,加入了更多的運算以及人臉識別技術,Amazon Go就採用這種技術。這種技術是在店裡安放大量攝像頭,電腦背後運算商品的擺放位置以及顧客的人臉識別。這樣當一個商品被拿起,電腦立刻認出誰購買了什麼。

“Amazon Go的優點是體驗很神奇,每選購一個商品都自動被Amazon Go收錄。它的缺點首先是成本過高,每個店面的投入保守估計需要數百萬美元;其次是,Amazon Go對進店人數有限制,只能同時20人。”智慧收銀硬體YI 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

無人便利店的未來發展前景

無人便利店本質上是免去收銀員的自助便利店,它的應用場景多,複製加盟快速,在過去的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資本介入。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和智慧機械成本的下降,不少機構看好這一領域,預估還會陸續有資本繼續進入該領域。

這一新鮮事物從新概念走上風口時,受到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不可置疑的是,隨著資本湧入以及巨頭介入,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用單車後下一個爆炸性新型業態。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認為無人便利店是零售領域的創新嘗試,“我們看好零售行業的結構性機會,隨著未來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們相信以繽果為代表的新零售企業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風刮得不小,但也並不是每一隻豬都能飛起來。”在怡食家超市CEO、EATBOX項目負責人安利英看來,資本關注自然是好事,但關鍵並不在於是否處在風口,而是在於企業後續的運營能力。

安利英認為,無人便利店對運營團隊能力、選品能力以及團隊快速決策能力的考量必不可少。回到零售的本源,那就是怎麼把零售業態做成一個品牌。”

對無人便利店持觀望態度還有山行資本,他們認為,無人便利店在技術應用和商業環境依然處於初期發展狀態,後續發展仍需時間驗證。

目前無人便利店領域還在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在節約勞動力成本,在一些人眼裡,它可能只是自動化而非人工智慧。

但很顯然,這個時代已經很難有什麼新興科技能逃出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引力,僅目前來看,已經有公司開始分析傳統便利店的銷售資訊。

超盟資料李思賢創始人發現,目前的傳統便利店沒有一個清晰的消費者畫像,不知道應該賣給不同消費者什麼樣的品類。在他的監測中,中關村兩家相距僅300米的便利店,因為分別面向社區居民和白領人群,上架商品結構和擺放應該完全不一樣。

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採集客戶使用資料會更加方便快捷,無人便利店未來很有可能在此基礎之上,開發更多其他的可能性,如數據分析、大資料處理等。

除無人便利店之外,娛樂領域、餐飲領域也有智慧設備取代人力的趨勢。近期市面上密集處此案一些其他的無人項目,像無人KTV、無人健身房等等。“人口紅利消失後,智慧型機器代替人類勞動力會有一個過程,不同時間節點對應不同類型,”智慧型機器人公司擎朗科技創始人李通說,“現階段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熟,商用機器人在最近五到十年正在普及中,未來或許在更多領域看到機器人代替人力勞動力。”

李開複也曾公開表示,“未來3到5年,是商業機器人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人類未來10年需要面對的是,機器與人工智慧正逐漸取代人類,許多過去被認為很穩定的職業,未來都可能由機器代勞。”

未來已經到來。

你看好無人便利店嗎?來與尋叔討論吧~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在離上海約1500公里外的珠三角,另一家無人便利店F5未來商店幾乎在同一時間在中山、佛山、廣州等地興起。

F5未來超市

它更像是一家速食店,消費者選餐、掃碼支付後就可吃到機器人製作的咖喱魚蛋、魚丸粗面以及其他廣式日常小吃,這對廣東市民來說新奇又好玩。

F5未來商店主營鮮食商品、現沖飲品以及生活百貨快消品,除了各種熱食小吃,F5未來商店還可以提供24小時現沖咖啡、茶飲和其他飲料。

整個購物過程類似于麥當勞的自助點餐,唯一不同的是麥當勞在螢幕點擊並支付後,需要去人工櫃檯取餐,但F5未來商店在點餐後,餐品會直接由機器呈上。目前,像這樣的具有特色的無人便利店正在各地興起。

同樣看好無人便利店並在“魔都”上海試點的還有一家瑞典的初創公司Wheelys。這家移動咖啡館車連鎖品牌,早期只有三個雇員,專門開在星巴克周邊“搶生意”。2015年進入爆發式增長,目前進入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產品Moby-Store概念店實際上是一輛有無人駕駛功能的無人便利店,當顧客通過手機下單後,這輛“無人便利車”會開網下單地點附近。該無人便利店包含了定位、支付以及無人駕駛技術。但截至目前,Moby-Store還只是個概念。

Moby-Store概念店

創業公司湧入,巨頭摩拳擦掌

2016年年底,亞馬遜官方放出一則宣傳片,確認推出新型概念零售店Amazon Go。這種開放式無人零售店,拋棄了傳統超市的收銀結帳過程,顧客們不再需要提著購物籃等待結帳,只需拿起你想要的東西,然後走出商店。不過目前Amazon Go只對內部員工開放。

亞馬遜推出線下超市Amazon Go半年後,國內無人便利店出現了井噴期。僅一周的時間裡,無人便利店先後完成兩輪融資共1.3億人民幣。月初,繽果盒子剛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幾乎在同一周,F5未來商店宣佈完成了一筆3000萬元的融資, 計畫在3-6個月內開出30到50家門店。繽果盒子目前在上海靜安區和浦東區各設一家店,在廣東中山地區有5家店,總共數目不到十個。

不僅如此,據投行知情人士透露,無人便利店領域還有至少兩家剛完成融資,但由於技術相對不成熟,暫時還沒對外公開。

除了已經介紹的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國內還有很多無人便利店紛紛試營業或者在市場中投放使用,例如神奇屋智慧便利店、小E微店、怪獸家、甘來智能微超、EATBOX等。

前有創業公司頻受資本青睞,後有阿裡巴巴等巨頭摩拳擦掌,甚至傳統零售巨頭娃哈哈也躍躍欲試。

7月8日,淘寶無人便利店正式在杭州對外開放,該店通過手機淘寶掃碼獲得入場碼,系統自動在大門處識別商品,自動從支付寶扣款。

淘寶無人便利店

除此之外,阿裡巴巴還提出了自己的無人店“淘咖啡”概念。淘咖啡是一個線下實體店,面積大約200平,內部大約可納50人左右,其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增加。目前,淘咖啡還在試驗階段。

有趣的是,零售業的龍頭老大娃哈哈也不甘寂寞,意圖試水無人便利店這一新興領域。6月25日,娃哈哈與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台、10年百萬台Take Go無人店。

Take Go是阿裡巴巴旗下芝麻信用與深蘭科技合作,在今年2月推出快貓無人值守便利店和“拿了就走,免現場結算”的信用結算系統。深蘭科技作為Take Go無人商店的研發企業,想將其主要分佈在商場、醫院、公園、學校、車站、企業工廠等地。

繼亞馬遜、阿裡巴巴和娃哈哈之後,據可靠內部消息稱,上市公司永輝超市或將向某智慧硬體技術上游採購無人便利店設備。在此之前,永輝超市曾試水“超級物種”等以體驗為主的新型概念超市。

無人便利店為什麼成為風口?

消費升級下,社區便利店已經受到創業者和資本方的關注,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該領域更是異常火熱。先是便利蜂在中關村連開五家分店,緊接著阿裡、京東等電商巨頭對外公開已經分別佈局線下小商超業務多年,京東更是聲稱要開100萬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

從行業背景來看,便利店本身正在對傳統零售行業進行換血。有資料顯示,便利店銷售額三年以來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其增長速度跟大賣場的銷售增速嚴重放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於大賣場來說,大宗商品被電商購物平臺分流甚至取代;高頻快消產品如香煙、飲料、零食被大小便利店、夫妻店截流;同時,大型商超普遍面積很大同時SKU數多,導致房租等各項成本相對較高。三重壓力衝擊下,大賣場行業包括百貨業發展速度明顯下跌。

另外,隨著人口紅利的退去,老齡化會加劇,人力的成本正在越來越高。這些社會因素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漲被看作是機器人應用的驅動因素。

“中國地租和人力成本連年上升,而便利店的客單價卻並未同步提高。無人便利店的選址更加靈活,租金成本更低。”山行資本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然而,倉儲、補貨、電力等運營成本是否也如創業者預期那樣降低,仍未得到驗證。”

從技術背景來看,勞力上漲的同時,科技的發展導致智慧型機器人的性價比越來越高。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人力勞動自然會被智慧型機器人替換。目前普遍認為,簡單重複性工作會被優先替代,超市收銀員則是最先會被淘汰的行業之一。

多種因素影響下,無人便利店成為未來零售業的主力似乎已經不需要討論。

Moby-Store概念店

無人便利店的技術模式

無現金交易已經融入大眾生活的今天,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人們最先想到的技術問題即:如何防住“小人”,防止商品被盜,以及如何快速準確的結算所有商品。

目前來看,市面上的無人便利店基本由以下四種技術形態,第一種就是相對簡單傳統的二維碼掃碼技術;第二種是貼FRID標籤識別技術;第三種是基於卷積神經網路的視覺識別技術;第四種是視覺識別的基礎之上添加視頻識別與感測器混合的技術,相對較為複雜難以實現。

首先,二維碼的技術模式相對比較簡單,通過商品二維碼識別商品並完成金額統計並支付。這種模式相對簡單,但無法掃描蘋果、柳丁等非標準化商品。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需要有尋找二維碼和掃碼支付行為,比較麻煩。

其次,FRID標籤識別是市面上使用較多的技術,簡而言之,該技術給每一個商品貼一個FRID標籤,每一個商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命名,比如貨架上有100瓶可樂,當顧客支付了可樂1,卻拿走了可樂1和可樂2時,閘機不會放行。

“該技術需要把RFID晶片貼到每個商品上,出店時,攝像頭再次掃描確定晶片商品已經支付才能開門。”RFID晶片廠商威海北洋的工程師呂守平說。目前,市面上使用這種技術的無人便利店較多,例如繽果盒子EATBOX等都是採用RFID識別技術。實際上該技術相對成熟,在無人便利店之前,已經成熟應用在圖書和檔案識別中。

實際上該技術在無人便利店之前,已經成熟應用在圖書和檔案識別中。

無人便利店的上游智慧硬體生產商YI 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告訴新京報,“RFID識別技術在無人便利店使用較多,其優點是對商品精確辨認,其缺點是遇到金屬商品無法掃描,並且每個晶片增加3毛左右的成本。”

在呂守平看來,每個晶片成本0.3元,人工貼標籤成本每個0.2元左右,就算按照每件商品1元完成貼標籤成本計算,一家小型無人便利店月售1萬件商品的話成本最高1萬元,還是會比人力成本更加便宜。24小時便利店三班倒班制需要至少4名員工,成本遠超這個數字,而且無人便利店的大小只有便利的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租金成本也會更低。

第三種技術運用卷積神經系統,通過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教會電腦學習認識商品。在人工智慧達成深度學習能力後,通過將大量圖片輸入電腦,能夠教會電腦識別每個不同的產品,甚至可以識別蘋果和香蕉,蘋果和蛇果等非標準化商品。

以Take Go為例,它沒有設置APP,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時,進店可以拿上商品就走,電腦通過店內攝像頭進行圖片識別;識別商品的類別價格後,顧客可以扣款就走,無需結帳。YI Tunnel也是採用該技術。無人便利店目前售賣的商品多為標準化商品,該類商品種類數量有上限,相對適合該技術。

第四種技術是在人工智慧的視覺識別基礎之上,加入了更多的運算以及人臉識別技術,Amazon Go就採用這種技術。這種技術是在店裡安放大量攝像頭,電腦背後運算商品的擺放位置以及顧客的人臉識別。這樣當一個商品被拿起,電腦立刻認出誰購買了什麼。

“Amazon Go的優點是體驗很神奇,每選購一個商品都自動被Amazon Go收錄。它的缺點首先是成本過高,每個店面的投入保守估計需要數百萬美元;其次是,Amazon Go對進店人數有限制,只能同時20人。”智慧收銀硬體YI 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

無人便利店的未來發展前景

無人便利店本質上是免去收銀員的自助便利店,它的應用場景多,複製加盟快速,在過去的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資本介入。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和智慧機械成本的下降,不少機構看好這一領域,預估還會陸續有資本繼續進入該領域。

這一新鮮事物從新概念走上風口時,受到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不可置疑的是,隨著資本湧入以及巨頭介入,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用單車後下一個爆炸性新型業態。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認為無人便利店是零售領域的創新嘗試,“我們看好零售行業的結構性機會,隨著未來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們相信以繽果為代表的新零售企業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風刮得不小,但也並不是每一隻豬都能飛起來。”在怡食家超市CEO、EATBOX項目負責人安利英看來,資本關注自然是好事,但關鍵並不在於是否處在風口,而是在於企業後續的運營能力。

安利英認為,無人便利店對運營團隊能力、選品能力以及團隊快速決策能力的考量必不可少。回到零售的本源,那就是怎麼把零售業態做成一個品牌。”

對無人便利店持觀望態度還有山行資本,他們認為,無人便利店在技術應用和商業環境依然處於初期發展狀態,後續發展仍需時間驗證。

目前無人便利店領域還在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在節約勞動力成本,在一些人眼裡,它可能只是自動化而非人工智慧。

但很顯然,這個時代已經很難有什麼新興科技能逃出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引力,僅目前來看,已經有公司開始分析傳統便利店的銷售資訊。

超盟資料李思賢創始人發現,目前的傳統便利店沒有一個清晰的消費者畫像,不知道應該賣給不同消費者什麼樣的品類。在他的監測中,中關村兩家相距僅300米的便利店,因為分別面向社區居民和白領人群,上架商品結構和擺放應該完全不一樣。

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採集客戶使用資料會更加方便快捷,無人便利店未來很有可能在此基礎之上,開發更多其他的可能性,如數據分析、大資料處理等。

除無人便利店之外,娛樂領域、餐飲領域也有智慧設備取代人力的趨勢。近期市面上密集處此案一些其他的無人項目,像無人KTV、無人健身房等等。“人口紅利消失後,智慧型機器代替人類勞動力會有一個過程,不同時間節點對應不同類型,”智慧型機器人公司擎朗科技創始人李通說,“現階段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熟,商用機器人在最近五到十年正在普及中,未來或許在更多領域看到機器人代替人力勞動力。”

李開複也曾公開表示,“未來3到5年,是商業機器人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人類未來10年需要面對的是,機器與人工智慧正逐漸取代人類,許多過去被認為很穩定的職業,未來都可能由機器代勞。”

未來已經到來。

你看好無人便利店嗎?來與尋叔討論吧~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