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透過現象看本質,重新認識副豬,讓豬病混合感染不再複雜

近年豬場主要細菌性傳染病的病原體是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大腸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等, 而副豬嗜血桿菌占以上各類菌的分離率達到四分之一。 由於副豬嗜血桿菌比其它病原菌較難分離, 實際感染率更高。

副豬嗜血桿菌是常存在於豬的上呼吸道, 構成其正常菌群, 當飼養管理不當、空氣污濁, 飼養密度過大擁擠, 長途運輸, 天氣驟變等應激因素都可引起本病的暴發, 並使病情加重, 因此應激因素常是本病發生的誘因。

所以副豬嗜血桿菌是一種 “條件性病原菌”。 當豬場豬群感染了豬圓環病毒病、豬藍耳病、傳胸、鏈球菌病之後,

其乘虛而入常常造成多種病原的混合感染, 使豬場的病情更加嚴重、複雜化, 給豬病的確診和有效的防治都帶來一定的難度, 並常出現誤診, 導致豬群防控措施不得力, 給豬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因此豬病通獸醫李敏在上週五將副豬防治方面的心得介紹給大家,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長按識別二維碼按提示進入直播間瞭解更多。

副豬主要以病豬關節腫大, 疼痛、跛行、呼吸困難以及胸膜、腹膜、腦膜、心包和四肢關節漿膜的纖維性炎症為特徵的豬病。 目前副豬已分離的菌株分為15種血清型, 以4、5、13型最為常見 血清型之間沒有交叉免疫力, 所以選擇疫苗應與豬場毒株相吻合, 才會起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病豬發病急, 耳尖發紫, 眼瞼發青腫脹, 呼吸困難, 死亡率高。

病程長, 極度消瘦, 關節腫大, 伴有呼吸道症狀

胸膜、腹膜內有大量的纖維性滲出物

左圖:副豬關節腔內潤滑液增多, 積液為清亮或微黃。 右圖:關節炎型鏈球菌病關節腔積液呈化膿性, 比較濃稠,色澤深。

左圖:副豬嗜血桿菌病形成“絨毛心”,心肌表面形成絨毛,心包與心肌之間是淡黃色滲出液、不粘連;右圖:鏈球菌病形成“鎧甲心”,心包與心肌粘連。

預防措施: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豬場其它任何一種疾病的防治一樣,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我們加強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選擇有效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改善豬群飼養管理等,減少各種應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健康豬群穩定的生產。

對於副豬疫苗免疫,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對於頻繁和暴發副豬的豬場我還是建議接種。目前副豬越來越複雜,另外耐藥性越來越強。疫苗防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國家包括廣東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5型,然後未定型,最後是4型,所以選擇疫苗免疫如果血清型符合就可有效預防。

母豬:種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降低復發的可能性。後備母豬在產前8-9周首免,3周後二免,以後每胎產前4-5周免疫一次;

小豬:母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仔豬在2周齡首免,3周後二免。如果母豬免疫副豬疫苗,一般母源抗體有30天的保護期,仔豬30日齡免疫一次就可以了。

用自家苗:如果從豬場分離到典型的病原菌,再用該分離菌株到生物製品公司培養製成疫苗,那肯定最有效。但是,如果是把組織搗碎製成疫苗那種,建議還是慎用。

我們國家的疫病比較複雜,也很難采到典型病料,就算有,組織裡面也會含有其他微生物,比如說圓環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強,甲醛很難把它完全殺滅,豬瘟病毒也一樣。因此,一旦滅活不完全,對今後控制疫病將帶來比較大的麻煩。國家也不提倡。還是儘量選擇商品化的疫苗,比較單一和有針對性強。

本菌對氟喹諾酮類、頭孢類、增效磺胺類、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藥物相對敏感;大多數菌株對紅黴素、壯觀黴素和林可黴素有抵抗力;極易產生耐藥性。往往對發病初期敏感的藥物,後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豬場長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黴素。本菌已對其產生了耐藥性。

治療時常遇到的問題:

一說到治療就離不開藥物,有用戶反應上批豬治療副豬用這個藥有效,現在在用就沒有什麼效果,這是該菌產生耐藥性快且越來越強,我們發現有個別菌株可同時耐10種藥物,主要原因與飼料中長期添加了很多抗生素,不斷刺激細菌很難產生耐藥性,所以要求豬場平時講究科學用藥,做到輪換用藥、聯合用藥。

在治療時通過藥敏實驗副豬對某種藥物敏感,但治療時卻達不到效果?

這主要是因為副豬嗜血桿菌在漿膜、關節、腦膜、肺臟等部位數量多,而漿膜、關節、腦膜等處的毛細血管分佈少,肺部與血液存在著血肺屏障,一般藥物很難到達副豬嗜血桿菌分佈的這些部位。因此,在藥物的選用上,只進行藥敏試驗選用藥物是不夠的,必須使用穿透性強,組織分佈濃度高的藥物,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到副豬嗜血桿菌附著的部位。

為什麼有些發生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豬只使用藥物治療時,症狀不但不減輕,反而加重,甚至死亡?

這是因為副豬嗜血桿菌和其他格蘭氏陰性桿菌一樣可以產生內毒素。內毒素是格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對宿主有毒。內毒素只有當細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細菌細胞壁後才釋放出來,產生內毒素。

所以使用藥物時比較有效的途徑一是限制內毒素的生成,二是使用內毒素拮抗劑。黃芪多糖、淫羊藿等中藥製劑可促使內毒素滅活,降低其活性,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如扶正解毒散主要成分是黃芪多糖、淫羊藿、板藍根。

治療方法:

1、抗生素治療嚴重的副豬嗜血桿菌暴發效果不理想,一旦臨床症狀已經出現,個體注射給藥:立即隔離發病豬和疑似發病豬,清開靈注射液+恩諾沙星注射液+氨苄西林注射液,分別注射也可混合注射;對關節腫脹嚴重的豬:頭孢噻呋+氟尼辛直接肌注,連用3天。群體用恩諾沙星和麻杏石甘散(或扶正解毒散)拌料。

2、本病的治療效果不好,在豬場的生產實踐中,預防本病暴發才是上策。

仔豬斷奶階段:黃芪多糖可溶性粉+恩諾沙星預混劑+阿莫西林,連用一周;

體重25kg-50kg階段時使用:黃芪多糖可溶性粉+恩諾沙星預混劑+氟苯尼考。

本人認為治療本病,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都說副豬是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的影子,在治療副豬時要考慮副豬是原發病還是繼發病,是單純感染還是繼發感染,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才會使豬病治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個贊~

您有什麼豬病、防疫等與養豬相關的問題,我們的2000名認證獸醫師線上免費為您解答。

提示:第一次提問請先註冊呦,方便提問後收到回復哦!

推薦文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接問豬病

比較濃稠,色澤深。

左圖:副豬嗜血桿菌病形成“絨毛心”,心肌表面形成絨毛,心包與心肌之間是淡黃色滲出液、不粘連;右圖:鏈球菌病形成“鎧甲心”,心包與心肌粘連。

預防措施: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豬場其它任何一種疾病的防治一樣,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我們加強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選擇有效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改善豬群飼養管理等,減少各種應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健康豬群穩定的生產。

對於副豬疫苗免疫,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對於頻繁和暴發副豬的豬場我還是建議接種。目前副豬越來越複雜,另外耐藥性越來越強。疫苗防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國家包括廣東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5型,然後未定型,最後是4型,所以選擇疫苗免疫如果血清型符合就可有效預防。

母豬:種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降低復發的可能性。後備母豬在產前8-9周首免,3周後二免,以後每胎產前4-5周免疫一次;

小豬:母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仔豬在2周齡首免,3周後二免。如果母豬免疫副豬疫苗,一般母源抗體有30天的保護期,仔豬30日齡免疫一次就可以了。

用自家苗:如果從豬場分離到典型的病原菌,再用該分離菌株到生物製品公司培養製成疫苗,那肯定最有效。但是,如果是把組織搗碎製成疫苗那種,建議還是慎用。

我們國家的疫病比較複雜,也很難采到典型病料,就算有,組織裡面也會含有其他微生物,比如說圓環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強,甲醛很難把它完全殺滅,豬瘟病毒也一樣。因此,一旦滅活不完全,對今後控制疫病將帶來比較大的麻煩。國家也不提倡。還是儘量選擇商品化的疫苗,比較單一和有針對性強。

本菌對氟喹諾酮類、頭孢類、增效磺胺類、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藥物相對敏感;大多數菌株對紅黴素、壯觀黴素和林可黴素有抵抗力;極易產生耐藥性。往往對發病初期敏感的藥物,後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豬場長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黴素。本菌已對其產生了耐藥性。

治療時常遇到的問題:

一說到治療就離不開藥物,有用戶反應上批豬治療副豬用這個藥有效,現在在用就沒有什麼效果,這是該菌產生耐藥性快且越來越強,我們發現有個別菌株可同時耐10種藥物,主要原因與飼料中長期添加了很多抗生素,不斷刺激細菌很難產生耐藥性,所以要求豬場平時講究科學用藥,做到輪換用藥、聯合用藥。

在治療時通過藥敏實驗副豬對某種藥物敏感,但治療時卻達不到效果?

這主要是因為副豬嗜血桿菌在漿膜、關節、腦膜、肺臟等部位數量多,而漿膜、關節、腦膜等處的毛細血管分佈少,肺部與血液存在著血肺屏障,一般藥物很難到達副豬嗜血桿菌分佈的這些部位。因此,在藥物的選用上,只進行藥敏試驗選用藥物是不夠的,必須使用穿透性強,組織分佈濃度高的藥物,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到副豬嗜血桿菌附著的部位。

為什麼有些發生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豬只使用藥物治療時,症狀不但不減輕,反而加重,甚至死亡?

這是因為副豬嗜血桿菌和其他格蘭氏陰性桿菌一樣可以產生內毒素。內毒素是格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對宿主有毒。內毒素只有當細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細菌細胞壁後才釋放出來,產生內毒素。

所以使用藥物時比較有效的途徑一是限制內毒素的生成,二是使用內毒素拮抗劑。黃芪多糖、淫羊藿等中藥製劑可促使內毒素滅活,降低其活性,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如扶正解毒散主要成分是黃芪多糖、淫羊藿、板藍根。

治療方法:

1、抗生素治療嚴重的副豬嗜血桿菌暴發效果不理想,一旦臨床症狀已經出現,個體注射給藥:立即隔離發病豬和疑似發病豬,清開靈注射液+恩諾沙星注射液+氨苄西林注射液,分別注射也可混合注射;對關節腫脹嚴重的豬:頭孢噻呋+氟尼辛直接肌注,連用3天。群體用恩諾沙星和麻杏石甘散(或扶正解毒散)拌料。

2、本病的治療效果不好,在豬場的生產實踐中,預防本病暴發才是上策。

仔豬斷奶階段:黃芪多糖可溶性粉+恩諾沙星預混劑+阿莫西林,連用一周;

體重25kg-50kg階段時使用:黃芪多糖可溶性粉+恩諾沙星預混劑+氟苯尼考。

本人認為治療本病,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都說副豬是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的影子,在治療副豬時要考慮副豬是原發病還是繼發病,是單純感染還是繼發感染,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才會使豬病治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個贊~

您有什麼豬病、防疫等與養豬相關的問題,我們的2000名認證獸醫師線上免費為您解答。

提示:第一次提問請先註冊呦,方便提問後收到回復哦!

推薦文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接問豬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