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災後重建,也需“常識重建”

歐陽金雨

眼下, 全省防汛救災進入全面恢復重建階段, 受災群眾基本重回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但生產自救之外, 直接面向群眾的生命安全教育、應急避險能力建設, 應引起高度重視。

回顧剛剛過去的抗擊歷史罕見特大洪水的戰鬥, 災區幹部群眾都在第一時間展開自救互救, 為減少人員傷亡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也必須看到, 一些地方的群眾, 接受過的災害預防教育甚少, 災後自救互救知識相對貧乏。 在這種情況下, 盲目救援容易引起次生事故, 消極等待則會錯過最佳救助時機。 這幾天, 不少媒體報導了我省某地幾天前發生的一樁不幸,

一場暴雨過後, 一人冒險回家結果遭泥石流襲擊, 其他群眾盲目施救, 又一波泥石流襲來, 導致重大人員傷亡。

應急避險能力, 本身就是人生存能力最關鍵的環節。 經驗與教訓都警醒我們, 人的“應急反應能力”的生成, 關鍵在於平時就做好防災救災常識普及。

雷電暴雨天氣如何應對?洪水來臨如何躲避?山體滑坡如何自救?遭遇泥石流, 如何逃生?暴雨中行車熄火怎麼辦?車輛被淹怎麼辦?人被困危樓怎麼辦?洪水過後, 如何抗病?如何防疫?等等這些, 都是需要不斷普及的常識。

當前, 我省人口規模大、社會結構複雜, 公眾年齡、知識結構、獲取資訊水準等方面的差異, 都是普及應急常識的限制因素,

這對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備方能無患。 我們希望有一條無形的秘密頻道, 穿越城市與鄉村, 讓人們在災難意外到來之際, 能快速安全地抵達下一個希望的出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