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遊節精彩多 舞臺上下詮釋“鄭和精神”

2017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當天 記者 吳傑 攝

2017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當天 記者 吳傑 攝

雲南網訊7月11日, 在2017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的舞臺上, 一場別具地方特色與民族特色的精彩文藝演出讓觀看者稱讚連連, 彰顯出鄭和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舞臺下, 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作為此次文藝演出的唯一承辦學校, 參與的師生們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舞臺效果,

在一個多月的緊急籌備、創作與排練中, 克服種種困難, 詮釋著“勇於實踐, 勇於進取, 精益求精”的鄭和精神。 演出第二天, 他們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一次文化活動】

“在呈現的藝術內容中, 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均為原創”

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藝術總監胡紅介紹, 此次“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遊節”的開幕式及文藝演出都由該校策劃實施。 她說:“這是我們學校第一次承辦這麼大型的活動, 優中選優的挑選出了200多名師生共同參與其中”。 最終, “大家高品質的完成了1000多人的演出量, 而且, 在整個過程中, 積極發揮出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科優勢, 體現出師生們吃苦耐勞, 精益求精的品格。 ”

在呈現的藝術內容中,

“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均為原創, 圍繞著‘鄭和’和‘晉寧’兩大關鍵字, 為本次文化節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文藝的方式再度講述鄭和故事, 力求進一步挖掘並呈現文化內涵。 ”

回顧起整個演出的歷程, 從籌備到排練, 再到正式演出, 經歷了很多優秀藝術作品成型的經過:創作, 推翻, 重組, 再推翻, 再重組, 反反復複……不可思議的是, 這次演出排練歷時不到一個月。

【一段別樣歷練】

“一次次突破自我, 把此前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滇劇與少數民族戲劇系主任馬俊介紹, 這些參與200多名學生來自不同學制, 不同專業, 年齡從14歲到21歲, “他們專業功底扎實, 外形條件不錯, 藝術悟性高, 大多數是‘訂單式培養模式’的優秀學生,有志于成為雲南省花燈劇院、雲南省歌舞劇院等優秀團體中的一員。 ”

在時間緊, 任務重, 要求高的前提下, “他們凝聚在一起, 每天訓練的時間平均在10個小時以上, 為了同樣的一個目標不斷努力, 一次次突破自我, 也一次次把此前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馬俊繼續說。

開幕式上, 首次增設的“鄭和紀念大典”讓人印象深刻, 《鄭和賦》、羅盤交接儀式、升帆儀式等元素被巧妙的穿插進去, 進一步突出著“鄭和走出晉甯、揚帆啟航、睦鄰友好”……像這樣經得起推敲的小細節還有很多, 對此, 該校戲劇學院副院長王和平說:“舞臺上, 藝人們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留下, 每一個眼神, 每一個動作都會深思熟慮, 舞臺後, 為藝人服務的人、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我覺得, 專業和業餘的最大區別在於‘責任心’, 這是一種盡心盡力的體現, 是一種精益求精的追求, 也是不斷‘磨’出來的態度。 老師們在以身作則, 也在言傳身教。 ”

2017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當天 記者 吳傑 攝

【一種藝術態度】

“我們就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學生們通過參與此次實踐,有苦有樂,有進步,有改變,讓王和平感慨和感動的是:“學生們在不斷成長和自我提升,為了更好的舞臺效果,願意去下苦功夫。”

他說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兒:“由於舞臺上需要再次放大道具,於是,耍龍的槳比預計的更大了,這就需要此前編排舞蹈的老師進行動作上的簡化,便於學生們把槳舞起來,可是,學生們依然覺得那個複雜的動作更好看,所以,提議按照原計劃進行,學生們對老師說,願意抽時間去加強練習,希望保持原有的美感。”

來自2014級花燈表演專業的朱瑩回憶起演出最難忘的瞬間時說:“我記得在我前面的同學上臺後有個突發情況,他扇子上的螺絲掉了,後來,他一直就緊緊地捏著扇子盡力表演,直到完成最後一個動作,下臺的時候,手上都已經捏出血了……”

曾獲得過全國第十八屆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金梅獎的楊竣宇已經有很多大型活動的演出的經驗,不過,此次演出依然讓他受益匪淺:“積累了更多的舞臺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號召能力。其實,我們就想把我們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彩排現場

【一直在路上】

通過這次文藝演出,我在專業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收穫,雖然在排練的過程中很辛苦,但是,能和同學們一起努力,讓我感到很快樂,也接觸到了一些新鮮的東西,多一個鍛煉自我的機會。

剛開始排練的時候,動作並不怎麼協調,但是,我會不停地提醒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幹,哪怕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我很享受,因為我熱愛舞蹈,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岩刀,舞蹈學院2016級學生

這次有幸參與到鄭和文化節的演出,很開心,從剛開始對這次演出的迷茫和擔憂,到最後能熟練的完成每一個動作,是一種成長,也是一個珍貴的學習過程。

從排練到走上舞臺,有我們的很多努力和汗水,也有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幫助。謝謝老師能給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更加出彩。

——朱瑩,戲曲學院2014級花燈表演班

這次演出的機會很難得,大家也都非常認真,我們珍惜排練的每一分鐘,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班級,不過,大家都很友好,一起討論動作,一起付出。老師對我們很用心,不停鼓勵我們,認真解答我們的疑惑。

在排練的這一個月中,我學到的東西非常多,學了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舞段,雖然還沒看到一整台的演出記錄,但是,之前看到台下觀眾熱情的鼓掌時,我知道:一定因為非常精彩。

——練娜,舞蹈學院2013級學生

很榮幸參加了這次演出,這次演出讓我對舞蹈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對雲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每次嘗試做不一樣的事情,都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演出機會,讓我能飛速的成長起來。

——岩苦,舞蹈學院2016級學生

通過參加這次演出,我覺得收穫了很多東西,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舞臺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從表演藝術家的身上學習到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號召能力等。

這一個月的排練很辛苦,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我們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觀眾。儘管演出當中有一些小失誤,但是,總體還是非常滿意的。

——楊竣宇,戲曲學院2014級省花班

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演出,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是學民族舞的,由於演出需要,我們去接觸和學習街舞,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是我們不怕,我們會用更多的努力去改變、去學 !

在昨天的演出中,大家真的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大家都是最棒的,儘管會很辛苦,但是,我們依然會做到最好!

——吳夢嬌,2013級舞蹈學院學生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通過此次演出,我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也再次點燃著我們今後的學習熱情。當聽到台下觀眾的掌聲時,給了我們最足的動力,不管結果怎樣,一切都很值得。

——岩傑,舞蹈學院2016級學生

【一種藝術態度】

“我們就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學生們通過參與此次實踐,有苦有樂,有進步,有改變,讓王和平感慨和感動的是:“學生們在不斷成長和自我提升,為了更好的舞臺效果,願意去下苦功夫。”

他說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兒:“由於舞臺上需要再次放大道具,於是,耍龍的槳比預計的更大了,這就需要此前編排舞蹈的老師進行動作上的簡化,便於學生們把槳舞起來,可是,學生們依然覺得那個複雜的動作更好看,所以,提議按照原計劃進行,學生們對老師說,願意抽時間去加強練習,希望保持原有的美感。”

來自2014級花燈表演專業的朱瑩回憶起演出最難忘的瞬間時說:“我記得在我前面的同學上臺後有個突發情況,他扇子上的螺絲掉了,後來,他一直就緊緊地捏著扇子盡力表演,直到完成最後一個動作,下臺的時候,手上都已經捏出血了……”

曾獲得過全國第十八屆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金梅獎的楊竣宇已經有很多大型活動的演出的經驗,不過,此次演出依然讓他受益匪淺:“積累了更多的舞臺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號召能力。其實,我們就想把我們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彩排現場

【一直在路上】

通過這次文藝演出,我在專業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收穫,雖然在排練的過程中很辛苦,但是,能和同學們一起努力,讓我感到很快樂,也接觸到了一些新鮮的東西,多一個鍛煉自我的機會。

剛開始排練的時候,動作並不怎麼協調,但是,我會不停地提醒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幹,哪怕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我很享受,因為我熱愛舞蹈,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岩刀,舞蹈學院2016級學生

這次有幸參與到鄭和文化節的演出,很開心,從剛開始對這次演出的迷茫和擔憂,到最後能熟練的完成每一個動作,是一種成長,也是一個珍貴的學習過程。

從排練到走上舞臺,有我們的很多努力和汗水,也有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幫助。謝謝老師能給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更加出彩。

——朱瑩,戲曲學院2014級花燈表演班

這次演出的機會很難得,大家也都非常認真,我們珍惜排練的每一分鐘,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班級,不過,大家都很友好,一起討論動作,一起付出。老師對我們很用心,不停鼓勵我們,認真解答我們的疑惑。

在排練的這一個月中,我學到的東西非常多,學了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舞段,雖然還沒看到一整台的演出記錄,但是,之前看到台下觀眾熱情的鼓掌時,我知道:一定因為非常精彩。

——練娜,舞蹈學院2013級學生

很榮幸參加了這次演出,這次演出讓我對舞蹈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對雲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每次嘗試做不一樣的事情,都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演出機會,讓我能飛速的成長起來。

——岩苦,舞蹈學院2016級學生

通過參加這次演出,我覺得收穫了很多東西,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舞臺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從表演藝術家的身上學習到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號召能力等。

這一個月的排練很辛苦,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我們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觀眾。儘管演出當中有一些小失誤,但是,總體還是非常滿意的。

——楊竣宇,戲曲學院2014級省花班

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演出,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是學民族舞的,由於演出需要,我們去接觸和學習街舞,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是我們不怕,我們會用更多的努力去改變、去學 !

在昨天的演出中,大家真的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大家都是最棒的,儘管會很辛苦,但是,我們依然會做到最好!

——吳夢嬌,2013級舞蹈學院學生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通過此次演出,我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也再次點燃著我們今後的學習熱情。當聽到台下觀眾的掌聲時,給了我們最足的動力,不管結果怎樣,一切都很值得。

——岩傑,舞蹈學院2016級學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