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農村改革 成都平原經濟區有這些經驗!

今天, 全省農業農村改革經驗交流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 會議分兩個階段, 上午圍繞農業農村改革作經驗交流。 在成都平原經濟區交流會現場, 8市和68個縣(市)區代表出席, 部分代表進行交流發言, 共用近年來成都平原經濟區農業農村改革中的經驗。

·成都經驗

--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強化綠色農業科技引領。

在全省率先組建現代農業創新創業聯盟, 建立1.5萬平方米的現代農業“雙創空間”和10個農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吸引創新企業和創新團隊65個、創業人員220人入駐。 與中國農科院、川農大等科研院校合作, 創新建設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科技創新中心。

--構建品質安全監管體系, 促進綠色農業品質提升。

在全國率先建立“智慧動監”管理系統, 實現了農產品品質安全產管結合、全程溯源、共建共治。 全市市、縣、鄉、村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網格實現全覆蓋,

抽檢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 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市。

--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啟動綠色農業發展動力。

按照農村產權交易、農村金融服務、農村電商服務“三合一”模式, 在全國率先建設政保銀企聯動的“農貸通”平臺, 實現了融資供需對接、金融風險分擔和信用資訊共用, 全市“兩權”抵押融資額達到13.9億元, 通過“農貸通”平臺實現農業融資27億元。

·綿陽經驗

綿陽市成為全省率先獲批申報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的市州。 “1+5”生態迴圈產業扶貧模式入選“四川省十大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是全省農業領域唯一入選案例。

--實施全域規劃, 引領種養迴圈全面發展

在全省率先出臺推進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的意見,

編制發展規劃, 把綿陽整個農業的版圖, 規劃為全域生態迴圈的藍圖, 將9個縣市區劃分為生態農旅融合區、都市綠色農業區、現代迴圈農業區, 在丘區、平壩示範推廣以種養結合為主的生態迴圈模式, 在山區示範推廣以林下種養為主的生態迴圈模式。

--提升服務功能, 增強種養迴圈保障能力

發揮國家科技城優勢, 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建成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41個, 科技對農業貢獻率達到58%。 率先在全省組建農業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建成農業、供銷、扶貧等6大產業聯盟。

·廣漢經驗

--堅持流轉規範化, 大力實施規模提升工程

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和“三權分置”改革, 鼓勵採用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等多種方式,

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出臺《扶持規模種糧獎補辦法》等政策, 依託農業龍頭企業, 建立“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模式, 大力發展訂單種植。

--堅持農業基地化, 大力實施基礎提升工程

制定《四川現代糧食產業(廣漢)示範基地建設規劃》, 確定了農業生產保護區, 穩定糧食生產面積。 2016年糧食播種面積達72萬畝, 總產首次突破33萬噸, 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四川觀察》編輯:楊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