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機器人大擂臺比賽場地進化史,這些機關設計你GET到了嗎?

盟盟君此前曾發過幾條有關機器人大擂臺的視頻, 引起了很多機器人愛好者的關注。 設想一下, 如果在中國舉辦一個這樣的機器人大戰賽事, 又會是何等的人氣?

事實上, 要想舉辦這樣一場機器人PK的賽事, 除了要有兼具設計製作能力的機器人團隊以外, 還得要有適配的場地作為支撐。

今天, 盟盟君就來扒一扒機器人大擂臺的場地。 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普及, 指不定哪天中國也會舉辦自己的機器人格鬥賽事呢?本文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TV賽事場地, 其中涉及規格、機關、護欄等多個方面

機器人大擂臺場地(Robot wars arena 後文簡稱“RW場地”), 是英國格鬥機器人專用場地的巔峰之作, 無論是場地規模與品質, 均稱上乘, 其場地經歷過怎樣的變化呢?

機關不斷進化 成為影響比賽走向不可或缺的因素

RW場地經過前後四代的進化, 逐漸得以發展成熟, 並開始形成風格多樣的各式機關,

而這些機關也是觀看比賽時的亮點之一。

第一代場地(S1-2):奠定基礎

周圍只有一圈類似扶梯扶手的護欄, 場地周圍由廢金屬、霓虹燈裝飾。

另外由於當時小組賽是計時越障等非純格鬥賽, 因此這時機關種類十分混亂, RW wiki上沒有記述, 本人只記得翹板、圓鋸、擺錘, 帶配重的擋板和陷阱,以及一台工作人員操作的機械臂, 如有遺漏, 歡迎補充, 這些機關均是能在比賽結束後能搬走的。

作為老RW Arena標誌的門、可升降操作臺、主持人主持用的平臺等在此時已出現。

總之, 這一代場地是英國RW官方為打破原美國RW賽制而特意準備的,

細節粗糙, 也不安全。 美國Battlebots LB99的舉辦, 促使RW更改了障礙賽的思路, 轉而同BB一起走純對抗路線, 並以Battlebox為藍本開始第一次重大改進。

第二代場地(S3) 安全性存在隱患

第二代場地保留了絕大多數初代場地元素, 包括廢舊金屬和霓虹燈裝飾, 不過這次燈光被刻意調暗, 成功營造出一種神秘、陰暗的氛圍, 為後續許多賽事(包括新BB)採用, 不過這帶來了畫面較暗的缺點。

護欄上多了鋼板(當然打了眼兒是個大問題), 並被更好地固定了, 但是週邊沒有環繞的聚碳酸酯護牆, 因此還是不夠安全(Pussycat(伐木工)的鋸子曾飛出了場地, 險些傷人)。

場地機關包括陷阱(此時並無觸發機關, 只是敞開在外, 選手掉入後有火花特效),

升降刺(這一版升降刺升降速度很快, 力量很大, 因坑了不少人而飽受爭議), 場地固定彈射板(本來不起眼, 但表現得十分成功, 並得以沿用, 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個場地還設立了PC保護牆

鑒於當時比賽的烈度不大的事實,第二代場地總體上是成功的,也是後來成熟期老RW場地的雛形。燈光、機關給後來的RW乃至FRA所有賽事都帶來深遠的影響。

第三代場地(S4):提升了安全性

第三代場地的建造將重點方向放在了安全性上,護欄再次加固,以應對Hypno-Disc(魔盤)這種當時的大殺器,護欄週邊出現了一圈PC護牆(只是吊在空中,和英國非TV賽事的場地護牆一樣),以防止碎片濺出場外,但是場地護欄和護牆間仍存在緩衝區,以供Chaos2(未來戰艦2)這樣的OOTA狂魔使用。地板卻仍是膠合板,無改進。不過對於S4的實際情況來說,第三代場地確實達到了安全指標。

在第三代場地半決賽中,Chaos2將Firestorm扔出場外

第三代場地平面結構圖

第三代場地與先前場地的其它區別包括:

1.場地陷阱變為可升降的,被黃黑相間的斑紋標識(場地彈射板也這樣被標識出來),但此時陷阱只在一定時間後開啟,並非觸發式,火花特效被煙霧特效取代。

2.飽受爭議的場地升降刺被取消。

3.操控台變成固定的操控房間,與主持平臺相聯,Craig會在這裡進行賽後採訪(但平臺空間狹窄,看過S4賽後採訪視頻的人都會感到戰隊成員們當時多麼尷尬),此時機器人入場的門已回歸,但不知為何沒有像S1一般拍攝入場過程,整個主持平臺、入場門部分牆面設計得像潛艇。

3.場地上多了裝飾用的煙火噴射器,牆上和場地上都有。

點評:第三代場地保留了大量RW的優秀元素,並為安全做了大量準備,很適合當時的情況,非常成功。這也是老RW場地裡最適應選手發展的了。

RW第四代場地(S5-7):最終成型

第四代場地(S5-7)是老RW最後一代場地,也是舉辦比賽最多、運用時間最長的一版場地。

第四代場地的設計者仍是Julian,依舊是膠合板地板(經常被斧頭、豎轉等破壞),護欄是鋼制框架裡嵌入了18mm厚的PC板,強度在S6-7已十分力不從心(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在S7被從天而降的Hydra砸塌,Gravity一戰成名),不過外側PC護牆的高度被提高,防止碎片或機器人直接砸進觀眾席,觀眾席前方也設置障礙物以保持安全距離(第三、四代場地觀眾席已變成常規形式而非過去的高架式)。

第四代場地的平面結構圖

第四代場地的機關有:

1.火焰陷阱,數量比以前有所減少。在第二屆美國分賽中被CO2噴射器取代。

2.Pit Of Oblivion(陷阱),此時陷阱已成為觸發式,除S6使用了下面這種金屬網式觸發開關,S5-7所有正賽或附加賽都用一個黃輪胎作觸發開關,下降前有警報,掉下去仍是煙霧特效。

3.場地彈射板(Floor Spinner),威力到老RW結束前一直在變大。

4.下墜區(Drop Zone):一處專供處置已KO選手的機關,顧名思義,是處會高空墜物的地方,比如PA 24K(第六屆的黃蜘蛛)就被一台洗衣機砸了……

5.場地旋轉裝置(Floor Spinner),第三代場地就已出現,這次得到沿用,是借鑒了Battlebox設計出現的場地機關,不過由於做得比較大,相對之下更管用。

總結:

在S3之前,老RW一直踩在操控賽和格鬥賽的門檻上,路線偏試驗性質(當然美國的Robotica對這一路線再做了發揚),因此場地可作多種變化,機關等創意也很出眾,但由於烈度小等當時的國情,並沒在安全問題上重視太多,從S3起,老RW Arena正式轉型成了格鬥賽場地,並在S5達到了成熟,但從此沒有再做改進。就算如此,老RW Arena仍是成功的,尤其是它在燈光效果與裝潢方面的成就是其它比賽場地不能比的,在新RW Arena和新Battlebox,你可以發現它的深遠影響。

這個場地還設立了PC保護牆

鑒於當時比賽的烈度不大的事實,第二代場地總體上是成功的,也是後來成熟期老RW場地的雛形。燈光、機關給後來的RW乃至FRA所有賽事都帶來深遠的影響。

第三代場地(S4):提升了安全性

第三代場地的建造將重點方向放在了安全性上,護欄再次加固,以應對Hypno-Disc(魔盤)這種當時的大殺器,護欄週邊出現了一圈PC護牆(只是吊在空中,和英國非TV賽事的場地護牆一樣),以防止碎片濺出場外,但是場地護欄和護牆間仍存在緩衝區,以供Chaos2(未來戰艦2)這樣的OOTA狂魔使用。地板卻仍是膠合板,無改進。不過對於S4的實際情況來說,第三代場地確實達到了安全指標。

在第三代場地半決賽中,Chaos2將Firestorm扔出場外

第三代場地平面結構圖

第三代場地與先前場地的其它區別包括:

1.場地陷阱變為可升降的,被黃黑相間的斑紋標識(場地彈射板也這樣被標識出來),但此時陷阱只在一定時間後開啟,並非觸發式,火花特效被煙霧特效取代。

2.飽受爭議的場地升降刺被取消。

3.操控台變成固定的操控房間,與主持平臺相聯,Craig會在這裡進行賽後採訪(但平臺空間狹窄,看過S4賽後採訪視頻的人都會感到戰隊成員們當時多麼尷尬),此時機器人入場的門已回歸,但不知為何沒有像S1一般拍攝入場過程,整個主持平臺、入場門部分牆面設計得像潛艇。

3.場地上多了裝飾用的煙火噴射器,牆上和場地上都有。

點評:第三代場地保留了大量RW的優秀元素,並為安全做了大量準備,很適合當時的情況,非常成功。這也是老RW場地裡最適應選手發展的了。

RW第四代場地(S5-7):最終成型

第四代場地(S5-7)是老RW最後一代場地,也是舉辦比賽最多、運用時間最長的一版場地。

第四代場地的設計者仍是Julian,依舊是膠合板地板(經常被斧頭、豎轉等破壞),護欄是鋼制框架裡嵌入了18mm厚的PC板,強度在S6-7已十分力不從心(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在S7被從天而降的Hydra砸塌,Gravity一戰成名),不過外側PC護牆的高度被提高,防止碎片或機器人直接砸進觀眾席,觀眾席前方也設置障礙物以保持安全距離(第三、四代場地觀眾席已變成常規形式而非過去的高架式)。

第四代場地的平面結構圖

第四代場地的機關有:

1.火焰陷阱,數量比以前有所減少。在第二屆美國分賽中被CO2噴射器取代。

2.Pit Of Oblivion(陷阱),此時陷阱已成為觸發式,除S6使用了下面這種金屬網式觸發開關,S5-7所有正賽或附加賽都用一個黃輪胎作觸發開關,下降前有警報,掉下去仍是煙霧特效。

3.場地彈射板(Floor Spinner),威力到老RW結束前一直在變大。

4.下墜區(Drop Zone):一處專供處置已KO選手的機關,顧名思義,是處會高空墜物的地方,比如PA 24K(第六屆的黃蜘蛛)就被一台洗衣機砸了……

5.場地旋轉裝置(Floor Spinner),第三代場地就已出現,這次得到沿用,是借鑒了Battlebox設計出現的場地機關,不過由於做得比較大,相對之下更管用。

總結:

在S3之前,老RW一直踩在操控賽和格鬥賽的門檻上,路線偏試驗性質(當然美國的Robotica對這一路線再做了發揚),因此場地可作多種變化,機關等創意也很出眾,但由於烈度小等當時的國情,並沒在安全問題上重視太多,從S3起,老RW Arena正式轉型成了格鬥賽場地,並在S5達到了成熟,但從此沒有再做改進。就算如此,老RW Arena仍是成功的,尤其是它在燈光效果與裝潢方面的成就是其它比賽場地不能比的,在新RW Arena和新Battlebox,你可以發現它的深遠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