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追尋古越文明,探訪浦北寨圩龍膽大屋

小布說 :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讓我們一起共同追尋古越文明, 訪古代文明遺址遺跡。 今天小布想帶你領略一下浦北古越文明——浦北清代歸德(寨圩)首富莊園的的文化之美。

探訪浦北清代歸德(寨圩)首富莊園

——寨圩龍膽大屋

浦北縣寨圩鎮亞旺村委有一座古莊園, 土名叫龍膽大屋或“九座樓臺”。 這是清代歸德首富韋喜君的莊園, 建于清朝道光年間。 工程浩繁, 耗資巨萬, 構思慎密, 設計周詳, 規劃合理, 較完整地體現了清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時間已經過去160多年, 莊園已很陳舊, 在文革期遭受破“四舊”的摧殘破壞,

五脊六獸損壞嚴重, 但基本格局仍很完整。 探訪浦北清代歸德(寨圩)首富莊園——寨圩龍膽大屋。

對稱的殿式設計

莊園南北縱深46米, 東西南北寬72米, 面積3112平方米(如果加上後城牆內留作花園的空地, 面積將增加一半)。 “九座樓臺”的主體是“九座”,

自上而下是頭座、二座、三座, 每座又分正座一廳四室和左右副座各一廳一室, 即每座裡面分三座, 三座之中又分為九座。 座與座之間有廂房連結, 自然分隔成一大二小三個庭院。 “九座”主體的週邊, 有U型的城廓廊廡環繞, 四隅各有高大的炮樓, 形勢巍峨壯觀。 整座莊園共72間房子, 巷道縱橫、四通八達, 形同棋局, 井然有序。

龍膽莊園採用殿式結構, 房頂五脊兩坡、左右亮山, 以區別于王宮的五脊四坡、重簷斗拱, 但同樣雲龍翔鳳, 畫棟雕樑。 在建築佈置上運用形體變化起伏手法, 把72間房子組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從縱向看, 頭、二、三座依山就勢, 層層跌落, 再加上主座橫排, 廂房豎接, 主座高大, 廂房低矮, 構成處上而下奔騰起伏之勢;從橫向看, 處於中軸線的正座最高, 左右兩側副座次之, 外側城郭又次之, 突出了主體。 如此高低造型, 房頂各異, 收到左右均衡和立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基臺式的城廓建築

莊園建在一個高出地面四五米的正方形基臺上, 一面靠山, 三面綠水環繞,

實際是一座巨型的水上樓臺(不過隨著周邊新房的建設, 原來的城池已經看不到了), 原來這裡是個小山包, 拓平後的面積剛夠建造“九座”主體, 周圍是不規則的坡坎, 於是用三合土構築高牆, 內部夯土, 形成平臺, 再建設城廓廊廡。 又在正面和左側開鑿池塘, 東邊是一條終日流淌的溪流, 這樣整座莊園就成依山傍水高臺建築, 地勢高爽, 風景優美。

然而最基本還是出於莊園安全上的考慮, 高牆、水面、四隅四個炮樓加上後山的高大城牆, 構成了完整的安全防禦體系。 一個正門, 左右各一個側門, 分別構築石階上達門首。 基台內本是夯土, 攻擊已不容易, 而牆下環水, 則同護城河一般。 在那個年代, 任何一種敵對勢力要接近莊園, 都必須通過池塘之間的通道到達通向各門的石階, 而這正是炮樓集中轟擊的目標。 解放後炮樓上還有一尊巨型火炮, 長2.5米左右, 口徑約25公分。 據說每次喂藥一鬥(約20市斤), 以鋼球、鐵渣、鏈條作填料。 可想而知, 一炮轟出, 其威力有多大。 可惜在1958年大煉鋼時已被拋進土高爐了。

建築材料

磚木結構,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花崗岩石條的大量應用。門框、門檻、門凳、臺階、橫樑、牆角邊柱等全部用花崗岩石條鑲砌。有些石條達6米以上,用整塊巨石開鑿而成。這些石條做工精細,圖案生動逼真,在當時的條件下,寨圩一帶既不可能開掘出如此巨大的原料石,也不可能具備如此高超的製作工藝。據說是到廣東採辦的,經梧州沿西江而上,再經過支流運到龍膽村。(當時河水充沛,船可直達龍膽村)。

裝飾藝術

莊園的裝飾不但獨具特色,而且豐富又多彩,可分為雕塑、雕刻、壁畫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雕塑。主要是脊雕。房頂上有橫主脊和前後分別兩條山牆脊均有雕刻。原料是用石灰、糯米飯、吉水、紅糖等經過反復搗制而成,以此塑出的主體形象異常堅硬,經久不易損壞。最多姿多彩的要數橫主脊。橫主脊高出屋頂70公分,用青磚砌就,複以苫灰,兩端均飾有吻獸,穩重而有力地吞住大脊;大脊正面一般塑造龍鳳、獅子、海馬等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威嚴;背面則多是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水中游魚等。至於屋頂兩端的山牆脊,則順著山牆走向弧度飛出,突出尖鋒,兩面飾以簡單的雲龍線條。主脊與山脊的繁簡結合和優美造型,把屋頂襯托得洗煉而流暢,富麗而不俗。

雕刻。雕刻包括木雕和石雕。木雕集中體現在垂簷雕飾上,凡屋簷均有垂簷遮擋椽頭檁枋,用10公分厚的樟木板製成,在其上鏤刻各種花鳥魚蟲的浮雕形象,加以彩繪,富麗堂皇。站在天井中間,四面簷頭的雕刻千姿百態,古樹盤繞、綠英點點,仙鶴翻飛……不由你不感歎藝術家的匠心獨具。至於石雕,則是花崗岩石本身的線條和造型,鑲在各個部位的石條,既是構件,也是飾物,如座與座之間的石階,兩旁都有流線波浪型的石攔擋板,拾級而上,有如置身于皇宮中的龍墀走道。而石構件裡雕刻的圖案,一般都是對稱規則的古錢、藻井等。

壁畫。壁畫佈置在廳的正面牆壁頂端,內牆和外牆均有,每牆五幅壁畫,寬度一米左右,五幅橫排,占滿整個壁面。內容多是山水花鳥,田園風光和教子讀書的人物故事。由於壁畫距地面較高,處於瓦片之下,光線不足,因而在表現手法上濃墨重彩,走筆豪放,很有石濤的畫風。“九座樓臺”的正門形制最高,門樓威嚴聳立,壁畫和雕刻都出類拔萃。榫接的巨型石門顯得凝重、大方而又堅固無比,門楣之上掛一塊“司馬第”的鎏金巨匾,巨匾之上橫排五幅壁畫,正中的一幅是騰空翻飛的蒼龍,吞雲吐霧、瑞靄紛紛。除這五幅之外,門簷伸出的左右照壁還各有一幅壁畫,一幅是“功名富貴”,一幅是“桃李爭春”。

龍膽村“九座樓臺”在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上都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據傳建造這座莊園歷時十年,主要的工匠、畫師都是從廣州那邊請來的,凡流落到這裡的流民乞丐都可以在工地找點活幹,混碗飯吃。

沒有技術的可以到江邊磨青磚,規定每人只磨四隻,磨多了反而挨打,目的是為了保證品質,將青磚磨得光滑方正。正因為如此,龍膽大屋才不失為一筆的民族文化遺產。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雨,如今的龍膽大屋多次已經出現崩塌,許多原居村民已經搬出老屋,在一旁另建新房,如今住在老屋的大多是沒錢建房的。不過也正因為還有人在住,老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走進老屋,各個巷子都很乾淨,總體不像之前所見到的老屋的荒涼。

古老的石磨以及被磨損的牆磚,似乎依稀還讓我們看到當年村民的生活。

雖是木制的窗戶,但可以通過內層的窗讓整個窗關閉。

村外也有點古屋跡象

從新貼的對聯可以看出今年這裡又出大學生,應該是吉林大學吧。

這是在浦北外國語就讀的韋家後代,成績還不錯。

家中的牆貼滿了他們兩兄弟的獎狀。

內容綜合:浦北都市網

建築材料

磚木結構,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花崗岩石條的大量應用。門框、門檻、門凳、臺階、橫樑、牆角邊柱等全部用花崗岩石條鑲砌。有些石條達6米以上,用整塊巨石開鑿而成。這些石條做工精細,圖案生動逼真,在當時的條件下,寨圩一帶既不可能開掘出如此巨大的原料石,也不可能具備如此高超的製作工藝。據說是到廣東採辦的,經梧州沿西江而上,再經過支流運到龍膽村。(當時河水充沛,船可直達龍膽村)。

裝飾藝術

莊園的裝飾不但獨具特色,而且豐富又多彩,可分為雕塑、雕刻、壁畫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雕塑。主要是脊雕。房頂上有橫主脊和前後分別兩條山牆脊均有雕刻。原料是用石灰、糯米飯、吉水、紅糖等經過反復搗制而成,以此塑出的主體形象異常堅硬,經久不易損壞。最多姿多彩的要數橫主脊。橫主脊高出屋頂70公分,用青磚砌就,複以苫灰,兩端均飾有吻獸,穩重而有力地吞住大脊;大脊正面一般塑造龍鳳、獅子、海馬等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威嚴;背面則多是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水中游魚等。至於屋頂兩端的山牆脊,則順著山牆走向弧度飛出,突出尖鋒,兩面飾以簡單的雲龍線條。主脊與山脊的繁簡結合和優美造型,把屋頂襯托得洗煉而流暢,富麗而不俗。

雕刻。雕刻包括木雕和石雕。木雕集中體現在垂簷雕飾上,凡屋簷均有垂簷遮擋椽頭檁枋,用10公分厚的樟木板製成,在其上鏤刻各種花鳥魚蟲的浮雕形象,加以彩繪,富麗堂皇。站在天井中間,四面簷頭的雕刻千姿百態,古樹盤繞、綠英點點,仙鶴翻飛……不由你不感歎藝術家的匠心獨具。至於石雕,則是花崗岩石本身的線條和造型,鑲在各個部位的石條,既是構件,也是飾物,如座與座之間的石階,兩旁都有流線波浪型的石攔擋板,拾級而上,有如置身于皇宮中的龍墀走道。而石構件裡雕刻的圖案,一般都是對稱規則的古錢、藻井等。

壁畫。壁畫佈置在廳的正面牆壁頂端,內牆和外牆均有,每牆五幅壁畫,寬度一米左右,五幅橫排,占滿整個壁面。內容多是山水花鳥,田園風光和教子讀書的人物故事。由於壁畫距地面較高,處於瓦片之下,光線不足,因而在表現手法上濃墨重彩,走筆豪放,很有石濤的畫風。“九座樓臺”的正門形制最高,門樓威嚴聳立,壁畫和雕刻都出類拔萃。榫接的巨型石門顯得凝重、大方而又堅固無比,門楣之上掛一塊“司馬第”的鎏金巨匾,巨匾之上橫排五幅壁畫,正中的一幅是騰空翻飛的蒼龍,吞雲吐霧、瑞靄紛紛。除這五幅之外,門簷伸出的左右照壁還各有一幅壁畫,一幅是“功名富貴”,一幅是“桃李爭春”。

龍膽村“九座樓臺”在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上都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據傳建造這座莊園歷時十年,主要的工匠、畫師都是從廣州那邊請來的,凡流落到這裡的流民乞丐都可以在工地找點活幹,混碗飯吃。

沒有技術的可以到江邊磨青磚,規定每人只磨四隻,磨多了反而挨打,目的是為了保證品質,將青磚磨得光滑方正。正因為如此,龍膽大屋才不失為一筆的民族文化遺產。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雨,如今的龍膽大屋多次已經出現崩塌,許多原居村民已經搬出老屋,在一旁另建新房,如今住在老屋的大多是沒錢建房的。不過也正因為還有人在住,老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走進老屋,各個巷子都很乾淨,總體不像之前所見到的老屋的荒涼。

古老的石磨以及被磨損的牆磚,似乎依稀還讓我們看到當年村民的生活。

雖是木制的窗戶,但可以通過內層的窗讓整個窗關閉。

村外也有點古屋跡象

從新貼的對聯可以看出今年這裡又出大學生,應該是吉林大學吧。

這是在浦北外國語就讀的韋家後代,成績還不錯。

家中的牆貼滿了他們兩兄弟的獎狀。

內容綜合:浦北都市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