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嘿哈!拖延症未必是種“病” 也許是職業特質

在梁敏兒個展的“病例”裡面,拖延症也是許多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的標籤,他們拖延著不想上班,約會見朋友遲到,一件很小的事情,非要拖到最後甚至過了有效期才去做。

這邊廂,年輕一代被職場前輩們貼上了懶惰、不負責任等等標籤,那邊廂,這群年輕人也在為拖延而付出各種有形無形的代價,包括金錢、機遇、感情、自信心和幸福感。

■新快報記者 羅韻/文

廖木興/圖

各種專案“死限”都治不好的拖延癌

小雲自稱不只是拖延症患者,她的“病”已經上升到了拖延癌,還是末期,公司裡繁多的業務流程、報告表格和各種專案Deadline(死限),都治不好她的“病”,無論要交什麼,她都是最後一個。

只要一走進辦公室,拖延症就開始犯了

她說,自己在生活裡是沒什麼拖延症的,該幹什麼就坐言起行去幹,可是只要一走進辦公室,拖延症就開始犯病了。

她從早上出門上班前就開始拖,經常因為帶或不帶某個雜物,穿哪雙鞋子,或者要不要穿過客廳走到廚房開冰箱帶上一盒冰檸檬茶而糾結來回,折騰上十多分鐘。

哪怕她算好了從離樓梯最近的門下地鐵,一路快步沖回公司,一個月裡也有差不多十天還是錯過了打卡的時間,為此,HR已經對她表示“累覺不愛”。

打完卡以後就到了她一天裡最輕鬆的時間,趁著上午老闆還沒來,施施然走到樓下便利店吃早餐,挑挑揀揀一番,再用機器製作一杯咖啡,如果有同事同行還能聊聊八卦,用最慢的腳步往回走,半小時就又被她拖過去了。

反正就是不想開始一天的工作。

不是她想拖想偷懶,實在是找不到動力

小雲說,在HR眼裡,她就是典型的不負責任、懶惰90後的代表。

她沒能反駁的是,在這份工作裡,她找不到動力,看不到存在感,想像不到未來。

“談不上喜歡不喜歡這份工作,就是很多東西看不懂,也學不會,如果說工作是為了升職加薪,我看不到上升的道路在哪裡,只有沒完沒了的加班和重複勞動。 如果為了錢就更扯了,我在這公司幹到退休,估計也買不上一套房。 ”

房價對於很多像小雲這樣的年輕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即,他們每天生活在其中,卻從沒有想過要存錢買房。 沒有這個長期目標,他們就可以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要留夠房租錢就OK了。

想像的世界有多精彩,眼前的苟且就有多無奈

小雲有一些朋友從事的是自由職業或者創業,她是很羡慕的,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眼前的苟且就有多無奈。

那些做主播、代購、自媒體、自由藝術家的人,每天的朋友圈都在不同的地方,有時候是國外的美麗風景,有時候是城市裡某個文藝的角落,反正就不會被困在冷氣十足的格子間。 比起升職加薪,坐上自己上司的位置,這樣的生活更讓小雲嚮往,可是自由職業在她的父母看來,就好像是不務正業的胡鬧。 她打電話回家訴苦的時候,媽媽說,實在太無聊就上網吧,“因為我媽上班也這樣,磨磨蹭蹭也幹到差不多退休,天天在辦公室看小說、看電視劇、偷菜,她覺得安穩,我卻覺得浪費生命。 ”

“他們希望我穿著襯衫,到一個寫字樓裡每天坐上八個小時,然後每個月拿工資,就好像現在這樣,才是穩定的生活,才是正經女孩子幹的事情。

無論我坐在辦公室裡有沒有學到東西,開不開心都無所謂。 反正日子都是這麼拖著拖著過下去的。 ”

有種小宇宙只有在拖延症中才能爆發

小段的拖延症是全方位的,工作、生活和娛樂統統包括在內。 他說,作為一名網頁設計師,連他的團隊都已經被迫養成了寬容的習慣,偶爾能準時交設計方案就是個奇跡。

他說,自己的工作其實並不忙,更好的是內容和節奏基本是可以自己安排,一個設計方案可以花一周做,每天做一點,也可以一天一夜通宵做最後衝刺,而他的選擇都是後者,常常搞得自己整個團隊雞飛狗跳。

“不拖延那就不是我了,也做不出這些設計了”

小段說,閑的時候也閑死,客戶顧問沒來下單提要求的時候,他就是個閒人,在辦公室裡安置了電子遊戲機、手沖咖啡壺和吉他,所有他擅長的消磨時間的玩意兒。 有同事勸他,有時間不如把工作多做點,不用臨時抱佛腳,他雖然覺得很有道理卻並不打算照辦。

下班以後跟朋友約吃飯聚會,遲到一個小時是正常的,幾個哥們坐在飯桌上不點菜,邊打手機遊戲邊等他是必備的“前菜”,久而久之,身邊人都習以為常。

他有點小傲嬌地說,雖然這樣的工作態度確實欠佳,給大家帶來不少麻煩,但是活兒好就是有任性的資本,他的設計客戶買帳啊,“誰沒有缺點呢,互相磨合一下,包容一下,不拖延那就不是我了,也做不出這些設計了。”

在現實裡掙扎出一片自在小天地,只能靠拖延症

他堅持說,這句話有調侃的成分,卻不完全是開玩笑,更不是藉口。“設計、藝術和美學這些東西,本來就是吃飽了撐的,閑得無聊而誕生的產物,而不是說你兢兢業業、伏案幾十個小時而產生的,所以就需要創作者在一個沒有壓力,完全自由放鬆的環境裡,才能出現這樣的靈感。如果一個創作者被各種交稿期限、成本預算和人為的壓力追著,他怎麼可能有輕鬆的心境,設計出好作品呢?你自己的作品裡面透露著焦慮和不安,你如何説明客戶描繪一種愉悅、趣味、快樂的產品形象?”

可是現實環境畢竟不是理想,作為勞動者總是需要在各種條條框框裡面生存,“想在現實裡掙扎出一片臨時的、自在的小天地,就只能靠這個拖延症了。可能我一周有六天在玩耍,一天在做設計,可是前面六天並不是荒廢無用的,那是我在儲存能量,存夠了最後一天才能全力輸出。”小段說。

有同事勸他,有時間不如把工作多做點,不用臨時抱佛腳,他雖然覺得很有道理卻並不打算照辦。

下班以後跟朋友約吃飯聚會,遲到一個小時是正常的,幾個哥們坐在飯桌上不點菜,邊打手機遊戲邊等他是必備的“前菜”,久而久之,身邊人都習以為常。

他有點小傲嬌地說,雖然這樣的工作態度確實欠佳,給大家帶來不少麻煩,但是活兒好就是有任性的資本,他的設計客戶買帳啊,“誰沒有缺點呢,互相磨合一下,包容一下,不拖延那就不是我了,也做不出這些設計了。”

在現實裡掙扎出一片自在小天地,只能靠拖延症

他堅持說,這句話有調侃的成分,卻不完全是開玩笑,更不是藉口。“設計、藝術和美學這些東西,本來就是吃飽了撐的,閑得無聊而誕生的產物,而不是說你兢兢業業、伏案幾十個小時而產生的,所以就需要創作者在一個沒有壓力,完全自由放鬆的環境裡,才能出現這樣的靈感。如果一個創作者被各種交稿期限、成本預算和人為的壓力追著,他怎麼可能有輕鬆的心境,設計出好作品呢?你自己的作品裡面透露著焦慮和不安,你如何説明客戶描繪一種愉悅、趣味、快樂的產品形象?”

可是現實環境畢竟不是理想,作為勞動者總是需要在各種條條框框裡面生存,“想在現實裡掙扎出一片臨時的、自在的小天地,就只能靠這個拖延症了。可能我一周有六天在玩耍,一天在做設計,可是前面六天並不是荒廢無用的,那是我在儲存能量,存夠了最後一天才能全力輸出。”小段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