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淩玲"被罵吳越委屈:本想演出她的"艱難"而非"心機"

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 (艾雯) 近期一部彙集多位重量級大咖的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以播放量破10億, 收視率破1的關注度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劇中“小三”淩玲因刻畫深刻入骨, 頻登熱搜。 7月12日,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淩玲”扮演者著名演員吳越做客人民網, 與網友分享她眼中的“淩玲”以及螢幕下創作的心路歷程, 傾聽別樣視角下的“淩玲”。

海清推薦演“淩玲” 搶馬伊琍老公沒自信

主持人:大家好, 這裡是人民網視頻訪談。 《我的前半生》目前正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 該劇一經播出, 劇中的人和事迅速成了大家所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今天在直播間, 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該劇的主演吳越老師。 歡迎您。

吳越:大家好, 我是吳越。

主持人:其實這部劇現在成了大家特別關注的一個熱點, 之前有沒有預料到?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

吳越:剛才秦雯一直在說, 說吳越你演得真好, 吳越演得好, 我心裡就在想, 什麼意思?你難道寫得不好嗎?

主持人:其實兩位老師在節目開始前一直在互相謙虛, 誇她寫得好, 那個誇她演得好。 其實在大家的眼中, 淩玲這個角色, 塑造得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個深刻可能是, 吳越老師先說吧, 您怎麼看待這個角色?

吳越:我看待這個角色是完全非常純粹的從一個演員和一個角色之間的關係。 當時淵源是海清給我打了一個電話,

說有個劇本很好, 裡面有個角色, 她說是定了馬伊俐和靳東了, 然後導演是沈嚴, 製作方是新麗, 我說這麼棒的陣容, 她說裡面有個角色, 你有沒有興趣, 她說演個第三者, 我當時沒想那麼多, 我覺得又是沈嚴, 又是馬伊俐、靳東, 又是新麗, 主要編劇是秦雯, 當時秦雯是我一個小妹妹的朋友, 在我印象當中一直是小朋友, 後來我說秦雯你們現在都已經獨當一面了, 我覺得好厲害, 我說好啊, 這麼好的陣容我當然要上一上。 我說, 姐寫得好嗎?她說不招人罵這個小三。 她說寫得還是很有根有據的。 我說寫得好的東西當然是好角色, 我說我也可以自己嘗試一下, 跟原來戲路不一樣。 然後我就給導演打電話,
我說你能確定我能搶馬伊俐的老公嗎?馬伊俐, 我四年級的時候她是一年級, 而且她長得很好看, 我已經演了這麼多年戲, 人家知道我的年齡是多少, 我說我去演這個角色, 你確定嗎?導演說, 確定, 沒問題, 我們沒有找別人, 我們就定了你了, 我說那麼仗義, 那我就說吧。 很簡單, 也沒有想太多。 就是演一個戲嘛。 而且我覺得我的戲也不多, 就打個醬油, 這麼好的班底, 合作一下很有必要。

吳越:想演出淩玲的“艱辛” 卻被觀眾解讀成“心機”

主持人:展現多樣化之後, 這個壞人的面目會呈現出來不同的化學反應嗎?

秦雯:她不是個壞人, 我一直不覺得她是個壞人。

主持人:好壞可能只存在于孩子的世界,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是不分好壞的。

吳越:其實我認為孩子的世界也不能這麼引導他。 人是面很多的, 我有一個非常棒的老師告訴我, 他說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和壞人, 人只有善念和惡念, 一個人分分鐘會因為他的規定情景會爆發出一些惡念, 惡向膽邊生, 但是他在非常好的環境也可以變成一個非常善良的天使, 其實這就是人真實的樣子。 你生活中說誰誰誰特別壞, 你真的走近他之後, 他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也不可能。 這麼簡單地去看一個人, 可能對於我們演員來說是不應該的。 因為你要去演她, 你這麼簡單, 觀眾看到的就更簡單了, 那角色是不好看的。

主持人:說得特別好, 其實這是對人性的一種洞悉。 善惡可能就是一閃念的事情。 有一句話說,

經常做好事的壞人和經常做壞事的好人。 可能有時候過於用一個簡單的標籤來貼上, 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吳越:而且好和壞本身這個東西都是自以為是的好, 自以為是的壞, 客觀地要看他背後是什麼, 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他真的一定好嗎?一個人直接罵了你, 他一定壞嗎?從我們的角度來說, 因為我們是幹這個活的, 必須得把後面東西挖出來, 他是什麼樣子的, 然後呈現給你, 然後不要以好壞論英雄, 以性格使然來論英雄, 其實很多偉大的作品《安娜卡列妮娜》也好, 《紅樓夢》也好, 曹雪芹、托爾斯泰從來沒有在他的劇作裡面說安娜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從來不評論, 他只是說她的性格是什麼樣子, 很多命運是性格使然, 不會說林黛玉好還是薛寶釵好,這不可能是這樣寫的。

主持人:他的性格決定他的人生道路是怎樣的。

吳越:對於我演員來說,好的劇本是作為編劇從來不評判好壞,對於一個人。他說這個人性格是這樣,所以他最後成這樣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我能接受的一個道理和邏輯。

主持人:這是前半段的時候。我們看出一度想要退出,這是心裡的真實反應嗎?

吳越:他們認為這是步步為營。我覺得確實跟我想的有偏差。對於淩玲的設置,我倒是一步一步在設置,首先導演說,你可以搶馬伊俐老公,可是我現在這樣,我夠好看,我應該從哪個角度去走。我們是在設計淩玲這個角色,但是我確實沒想到,觀眾認為淩玲在設計這個劇情。太厲害了。我也服了。

主持人:吳越老師今天一定要以正視聽一下,您心中的淩玲是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她在前半段當中,和陳俊生之間的感情,一度我們看到她是曾經想要退出的,這到底是真是假呢?

吳越:其實我對於秦雯寫的淩玲,我最感興趣的一點,是在後面。就是人總是會為了一個目標奮不顧身。在那個時候什麼都可以,在她的世界裡,他是一個英雄,他可以忍辱負重,他可以吃苦耐勞,他可以做所有她原來認為他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得到以後呢?得到之後,有的人可能會依然不忘初心,有的人可能走著走著就迷失了,他看見這個風景,他看了一眼,他就跟著跑了,然後他跑了一段之後,他回頭看,我怎麼走到這兒了。這是我最最感興趣的東西。我也不知道現在發展到什麼情況,我覺得她得到陳俊生之後,我最想表達的就是,人千萬不要忘掉你原來想要的是什麼。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想放在淩玲身上,但是好象現在有點難。現在這個步步為營、心機,這些東西占了上風了,所以我只能想,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貢獻完了就可以了。

主持人:要這麼說,淩玲一開始真的是伴著自己心裡的情感和愛情去的?

吳越:愛一個人,很多時候是因果說了算,如果從佛教上來說。到底是對和錯,只要相愛了,我愛他,別人就是第三者。可能很多自私的人就是這樣的。一出場,這個人物必須要把陳俊生離開羅子君,如果陳俊生不離開羅子君,羅子君怎麼樣才能成長呢?他是講一個女人的成長史,慢慢從小孩變成一個成熟的女人。這個坎兒要邁在哪,不就是離婚這件事是很大的設置嗎?作為演員,我們必須要完成這件事。但是後面,她一點點走,我就想站在我剛才的這個觀點上去表達一個人,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

主持人:剛才我在開始節目之前,我旁邊的同事還說,我老婆在看這部劇,她說這裡面寫的不就是我嗎?我說是哪個人物,他說不知道,我沒敢問,因為我還沒看,所以沒有找到對策之前我不好善意隨便地去回答。這部劇真的是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說到吳越老師,剛才一來我就說,吳越老師在我們心中總是如沐春風的特別有格局的女人形象。這次出演的淩玲是這樣一種角色,在出演這個角色的過程當中,您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在心理上,在外在方面。

吳越:演這個角色,剛才我已經說了,最早起源於海清的一個電話,然後導演。因為新麗是我合作過好幾次的公司,方方面面的陣容,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我認為都應該是蠻有吸引力的。而且最主要是說,這個第三者,她們說不會被罵的第三者。所以我覺得沒有問題。我覺得挺好,而且我是上海人,這個戲在上海拍,我的戲真的不多,100場左右。

主持人:最主要其中在前半部還是?

吳越:零零散散。羅子君的成長需要我出來了,我就得出來。

主持人:我對這個人物印象特別深刻。

吳越:當時我就說,挺好啊,回去還能看看父母,而且戲也不多。挺高興的。

主持人:拿到劇本以後,您要一看這種細節上的表現,您會在心裡做一些準備嗎?

吳越:當時開拍前,他們定完雷佳音之後,他是上海話劇中心的,是上戲的我的師弟,我問我同學要了他的電話,我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我說我們需要溝通一下,因為有些地方,我說可能我們要怎樣怎樣。功能性的人物,你必須要完成他的功能,否則主角是沒有辦法躍這個山頭的,你是一座山,他得躍過去,他得成長。你這個功能這個東西,你不能改。但是,我們儘量地在完成功能的時候,我們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也想說點話,可不可以。雷佳音說姐挺好,沒問題。然後就挺高興。我們就一起說一說,和導演。因為現場主要我的對手戲演員是雷佳音,主要的接觸的人就是沈嚴導演,我們三個人基本上切磋切磋,在功能完全不變的情況下,怎樣能夠把一個人讓他再豐滿點再豐滿點。我的觀點就是說,羅子君是需要對手的,如果這個人不能稱之為對手,她的成長不顯得有多麼了不起,這個人一定真的是她的對手。不能一看不堪一擊,她的偉大一定要對手必須厲害,你戰勝她了,你才是更好的。所以我反復地跟沈導演說,這個淩玲不能那麼一般,我真的是這麼想的。而且也得根據我的情況量身訂做,你們既然找我了,肯定得按照我的情況定。我是什麼樣子,我們就開始分析分析。然後開始找。在我的印象中,這樣一個流程是一個演員特別正常的一個流程。沒有什麼不得了。我其實每個戲都是這樣的一個流程。先看,看完跟對手交流,跟導演。如果他們覺得可以改的,那就改改,你覺得為自己這個戲設置的,但是有些東西不能變的,你這個磚拿下來,人家房子塌了,不就是一個加減法,去安排這個東西。我對於淩玲確實是設計的,她應該怎樣怎樣。但是淩玲真的不應該給觀眾,當然這不能說,因為人家看,人家說了算。

吳越自認非天才型演員 談感情相信緣分

主持人:剛才聽吳越老師這樣一番話,我們也似乎理解了淩玲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人恨得牙癢癢,那是有原因,真的是精心塑造的這樣一個角色。我記得我在採訪凱麗老師的時候,演《人民的名義》當中的吳老師,她說在心裡想了100分的時候,你表現出來的可能才有10分,琢磨這個角色的時候,真的是演員在後面下了很大的力氣,才能呈現出來在螢幕上讓觀眾感受到的這一刻。這時候我發現吳越老師身上有那麼一種狠勁的。我就找回當時在《和平年代》當中演的聞璐,那樣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是不是你身上本色的特性?

吳越:我也不知道聞璐身上是不服輸的勁嗎?我也不知道,那是1996年拍的一個戲了,我覺得那個劇本也寫得非常好,編劇好象是寫了四年的,他們全部都是上老山前線打過仗回來寫的,所以他們對軍人非常非常瞭解,這個人物寫得非常可愛,我想好象誰演都會很好,只不過是我運氣好。

主持人:你看她很柔和,包括淩玲家庭的智慧、嫺熟,但是她又很剛強。

吳越:我其實沒有看過咱們這個戲,因為我這兩天都在忙自己的很多事。我的公司會給我發,就說有一場戲,淩玲跟陳俊生說,我們分手吧。當時我演這場戲的時候,我覺得我演得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因為我當時覺得,我出來了很多東西。但是到了觀眾眼睛裡就變成了你看淩玲多有設計,她先說什麼,再說什麼,以退為進,我看完之後我說,我當時是這樣想的嗎?好象不是。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可能只有演員才能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編劇現在也經歷了,但是演員更直接。

主持人:實際當時是怎樣想的呢?當時淩玲的內心是怎樣的呢?

吳越:我分析的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一個不應該愛的男人,但是愛這個東西,我認為是一個化學反應,不是物理現象,不是1+1等於2可以減掉,就變成這個物質了,是再也拆不開,不可逆的,我認為人的愛情應該這樣。愛上了之後,愛上了不該愛的人,那一定是痛苦,這個女人註定是痛苦的。痛苦的話,她又要愛,又要說服自己。我在想,她可能有無數個晚上告訴自己,明天我跟他掰了,我就別糟這個罪了,看到一看他那一刹那,這個東西又灰飛煙滅了,我是這麼想淩玲的。所以她每天都在搞自己,弄得非常辛苦。所以她就會覺得,對不起兒子,因為媽媽魂不守舍,孩子不會很好,這樣會對孩子很不好。我是這麼想的。淩玲按照我這個設置,她看見羅子君,她就崩潰。因為很漂亮,馬伊俐很好看,又很可愛。而且最主要,我認為我找到的一個點是她們對話的時候,是我們演員演戲的時候,他們互相很默契,這個東西對於她一定是有傷害的,我要抓到這些東西,這些雞蛋全部放到我的籃子裡,所以,在這場戲裡面,我在說的時候,這個東西全是我的雞蛋,在我的一個籃子裡面,我演的時候,我就是這麼想。而且同事都知道了,秦雯寫的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大家都知道,眼神,一個人活在別人的眼神裡一定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我這麼分析,淩玲是蠻未取得,我把她演的委屈點,這步步為營實在太驕傲了,當時我確實沒想到。

主持人:有些人心底感情的迸發、表現,就是最質樸的。像秦雯老師說的,每一個角色,演到那裡最後就是這樣一個結局發展,是很順的,很流暢的感情的真實的流露。

吳越:還是很有意思。作為演員,回頭看這些東西。因為我以前的戲沒有這麼熱播,現在是碰到熱播劇了,我一回頭看是這樣子的。其實仔細想想這太有意思了。人的這種心,人家說人的心天上的雲,真的是很有意思。

主持人:我明明覺得我這麼明顯,這麼深刻的演繹出來的是這樣一種淩玲的心理,怎麼會被解讀成另外一個意思。

吳越:解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

主持人:尤其像我們沒看的,我們一開始沒有看清楚淩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看完網友的評論說,原來淩玲是這樣的表現,我們都沒有看透這一層意思。

吳越:她其實那一刻已經把她逼到這個樣子了。她工作沒了,你做得好好的,因為這個事情,把它弄沒了。因為其實人,之所以幹這件事,你覺得你怎麼能幹得出來,她自己真的不太自知,人如果真的自知,比如咱們招罵了,人家覺得我就隨口這麼一罵,會影響到家人,會影響到你今天的心情,他如果真的仔細想想,可能我就說點批評的話,因為批評和咒駡不一樣。所以,就是淩玲,我的想法是,她到了那一步了,她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她覺得委屈得不得了,其實都是這樣的。你看分手的人,他都覺得自己委屈,他從來不覺得你委屈,他覺得我有多麼多麼可憐,你們太過分了。這是人的一個人性,大部分人都會想自己。所以我認為淩玲是這樣的。她覺得她非常委屈,我這麼努力工作,而且你跟你老公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你這個地方沒有出現問題的話,我又沒有明搶,是你老公要求跟我好的。我想應該是從這條路上走,所以她才可以那麼自信地去跟羅子君去說話。所以我是把自己調整到這個節奏,我才可以演這場戲,否則我說這是錯了,這絕對不能,那我沒法演了。真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她一定不認為自己有錯,她才這麼去做的。

主持人:她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不斷地跳入、跳出,然後再去平衡。

吳越:淩玲這個人是非常辛苦的。

主持人:吳越老師在麥肯錫感覺怎麼樣?

吳越:那天我們全部的主創的人都去了。我才知道,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他們很遠。我才知道,有風景的窗戶是什麼樣的職位,單獨的房間,沒有風景的是什麼樣職位。鴿子籠是什麼樣的職位。

主持人:給人的壓力是無形的。

吳越:其實麥肯錫很好,很漂亮,是紅的和灰的、白的基調。給人的感覺,挺暖的。不覺得壓力,不覺得冷。

主持人:您是這麼來理解這個諮詢公司的。

吳越:好可笑是嗎?

主持人:不是。

吳越:我看裝修看的。

主持人:您進去以後,感覺和您之前想像的諮詢公司會有差距嗎?

吳越:我周圍也有朋友做金融,大家好象不太說專業方面,因為他們知道我這方面有點白癡。說了也聽不懂。跟我們離得很遠的。我覺得應該都算是人,人總是有他的共性的,我敢演的。我不覺得這個職業離我很遠,我認為人總歸有一些共性,有一些特性,有一些他的秉性。你要演殺人犯,你真得殺個人才能演,那不可能。

吳越:越是在鴿子籠的女人越是要體面。反而真的大老闆,他可以穿運動服。當然不是見客戶,他出去玩,他可以很放鬆,穿運動衣、球鞋,但是往往是這樣的,她要拎一個好一點的包,要有一個很好的呢大衣,越高這個東西越百無禁忌了。這是一個特徵。

主持人:剛才吳越老師也說了,秉性、天性,包括我們有句話說,老天爺賞飯吃,在演戲的時候。您怎麼看這樣一種演繹的天賦?

吳越:我特別羡慕那些老天爺賞飯吃的演員,有很多演員真的是屬於這一類的。天生長得很好的臉,你一看她,你覺得好漂亮、好喜歡。

主持人:有內容的一個人。

吳越:人是分人才和天才的。你作為一個人才,你跟天才真的沒有辦法比,你不服是不行的。所以我羡慕那些天才,我覺得我只不過是一個非常努力的演員,我覺得應該算得上,因為我還挺認真的。

主持人:您剛才說在戲中淩玲那種心理的,她找到了性格定位、感情疏通管道的時候,她心裡的自信,由然而發的時候,也是您演技的表現。

吳越:我真的要做功課才搞得定,我如果不做功課,我不敢演。

主持人:您一直這麼謙虛,您覺得從哪部戲哪個階段開始奠定了這樣一種自信?

吳越:我沒有從哪部戲。我剛開始出來拍戲的時候,導演說開始的那一刹那,我覺得我沒有雜念。我覺得我運氣比較好。我第一部戲,對手戲是陳寶國老師,那時候我大學剛畢業。第二部戲《和平年代》是張豐毅和尤勇,當時他們是40歲的男演員,我是20出頭的女演員。

主持人:這似乎說明了什麼?

吳越:好演員不會給對手壓力,他會讓對手好high,他牢牢地接住你,你倒過去,他不會灑水,一定你倒著,他接著,捧給你,表演就是交流,你一句我一句,互相的,很愉快,所以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當時拍《和平年代》和張豐毅,就是一條過的,沒有停,很愉快,四個月拍完了,也不覺得什麼,後來人家說,吳越這部戲是你最好的一部戲,我說這麼早就到了珠穆朗瑪峰了,從此再也沒有了嗎?我覺得好的演員帶你,對一個新人來說太重要了,非常重要。

主持人:一開始像您說的,你跟子君,你們倆之間的對手戲,一定是對手很強,才能顯示出她另外這一方更強,能夠逾越她的時候,才能顯示出這個角色的魅力。那時候您搭戲的就是這樣的老師,這是不是也佐證了自己某些特性。

吳越:如果剛出道能碰到很棒的演員跟你一起演是非常幸運的人。所以我也很感謝這一路走過來,我跟雪健老師合作過,張豐毅老師合作過,我跟他們在一起合作,真的都很愉快,我覺得很感謝他們。

主持人:羅子君後來和賀涵走在一起,這讓我們忽然想起了一個話題,就是究竟兩個人走在一起是因為性格互補,還是性格比較像呢?哪一種更容易走在一起?

吳越:緣分說了算。沒有邏輯。如果稱之為愛情的話。

吳越:命運是很可笑的。我有一個真實的事情,我有一個女朋友,我不點她的名字,她是非常棒的服裝設計師,她說我發誓,小的時候我許願,我決不找矮個的男人,我不想找東北人,我不喜歡東北,她是北京人,我不找這個圈的,結果她現在的老公個子很矮,東北人,攝影師。我們永遠把她當成一個笑話在說。生活的安排,你真的說了不算。你的計畫說了不算的。

不敢當“娛樂圈清流” 演員要飽有個性

主持人:任何角色都讓人很深入,感受到這個角色的魅力。馬伊俐老師也說吳越老師演的淩玲,您本身像是演藝圈的清流,是不是平時生活當中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想法,生活在自己的空間中呢?

吳越:首先清流我不敢當,我沒有那麼清流。但是我確實有一件事情會告訴自己,因為你是搞藝術的,我們考戲劇學院的時候認為是藝術,現在成娛樂圈了,原來是演員,現在是藝人,不去管他。我認為如果做這件事情,你可能不能太聽別人的嘴,因為藝術是必須要有個性的,能夠留下來的東西都是這個藝術家非常有個性的留下來的,畫也好,音樂也好,方方面面都是,只要跟藝術沾邊的,藝術一定要有個性。但是如果你太隨波逐流個性一定不會有。我覺得還是要跟這個保持點距離。這樣你會有一個自己的東西,這個很重要。要稍微有一點點距離,這樣你會可以進可以退,如果全然陷在裡面,你要往外抽身就是非常難的。所以,你就會喪失自己很多獨立的判斷。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於演員很重要。所以我會保持點距離。

主持人:平時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距離感的存在嗎?

吳越:這其實是我探討過程當中是我的一些老師教給我的,我覺得非常好。我覺得做演員,其實也是對於一種保護。因為演員是非常脆弱的,我就是一個非常敏感而脆弱的人,如果在邊上實拍的時候,一個偏頗,我可以第一個鏡頭這場演的是這樣,第二個鏡頭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完全變了。所以,我覺得這個保護好自己,對於演員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

不會說林黛玉好還是薛寶釵好,這不可能是這樣寫的。

主持人:他的性格決定他的人生道路是怎樣的。

吳越:對於我演員來說,好的劇本是作為編劇從來不評判好壞,對於一個人。他說這個人性格是這樣,所以他最後成這樣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我能接受的一個道理和邏輯。

主持人:這是前半段的時候。我們看出一度想要退出,這是心裡的真實反應嗎?

吳越:他們認為這是步步為營。我覺得確實跟我想的有偏差。對於淩玲的設置,我倒是一步一步在設置,首先導演說,你可以搶馬伊俐老公,可是我現在這樣,我夠好看,我應該從哪個角度去走。我們是在設計淩玲這個角色,但是我確實沒想到,觀眾認為淩玲在設計這個劇情。太厲害了。我也服了。

主持人:吳越老師今天一定要以正視聽一下,您心中的淩玲是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她在前半段當中,和陳俊生之間的感情,一度我們看到她是曾經想要退出的,這到底是真是假呢?

吳越:其實我對於秦雯寫的淩玲,我最感興趣的一點,是在後面。就是人總是會為了一個目標奮不顧身。在那個時候什麼都可以,在她的世界裡,他是一個英雄,他可以忍辱負重,他可以吃苦耐勞,他可以做所有她原來認為他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得到以後呢?得到之後,有的人可能會依然不忘初心,有的人可能走著走著就迷失了,他看見這個風景,他看了一眼,他就跟著跑了,然後他跑了一段之後,他回頭看,我怎麼走到這兒了。這是我最最感興趣的東西。我也不知道現在發展到什麼情況,我覺得她得到陳俊生之後,我最想表達的就是,人千萬不要忘掉你原來想要的是什麼。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想放在淩玲身上,但是好象現在有點難。現在這個步步為營、心機,這些東西占了上風了,所以我只能想,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貢獻完了就可以了。

主持人:要這麼說,淩玲一開始真的是伴著自己心裡的情感和愛情去的?

吳越:愛一個人,很多時候是因果說了算,如果從佛教上來說。到底是對和錯,只要相愛了,我愛他,別人就是第三者。可能很多自私的人就是這樣的。一出場,這個人物必須要把陳俊生離開羅子君,如果陳俊生不離開羅子君,羅子君怎麼樣才能成長呢?他是講一個女人的成長史,慢慢從小孩變成一個成熟的女人。這個坎兒要邁在哪,不就是離婚這件事是很大的設置嗎?作為演員,我們必須要完成這件事。但是後面,她一點點走,我就想站在我剛才的這個觀點上去表達一個人,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

主持人:剛才我在開始節目之前,我旁邊的同事還說,我老婆在看這部劇,她說這裡面寫的不就是我嗎?我說是哪個人物,他說不知道,我沒敢問,因為我還沒看,所以沒有找到對策之前我不好善意隨便地去回答。這部劇真的是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說到吳越老師,剛才一來我就說,吳越老師在我們心中總是如沐春風的特別有格局的女人形象。這次出演的淩玲是這樣一種角色,在出演這個角色的過程當中,您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在心理上,在外在方面。

吳越:演這個角色,剛才我已經說了,最早起源於海清的一個電話,然後導演。因為新麗是我合作過好幾次的公司,方方面面的陣容,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我認為都應該是蠻有吸引力的。而且最主要是說,這個第三者,她們說不會被罵的第三者。所以我覺得沒有問題。我覺得挺好,而且我是上海人,這個戲在上海拍,我的戲真的不多,100場左右。

主持人:最主要其中在前半部還是?

吳越:零零散散。羅子君的成長需要我出來了,我就得出來。

主持人:我對這個人物印象特別深刻。

吳越:當時我就說,挺好啊,回去還能看看父母,而且戲也不多。挺高興的。

主持人:拿到劇本以後,您要一看這種細節上的表現,您會在心裡做一些準備嗎?

吳越:當時開拍前,他們定完雷佳音之後,他是上海話劇中心的,是上戲的我的師弟,我問我同學要了他的電話,我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我說我們需要溝通一下,因為有些地方,我說可能我們要怎樣怎樣。功能性的人物,你必須要完成他的功能,否則主角是沒有辦法躍這個山頭的,你是一座山,他得躍過去,他得成長。你這個功能這個東西,你不能改。但是,我們儘量地在完成功能的時候,我們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也想說點話,可不可以。雷佳音說姐挺好,沒問題。然後就挺高興。我們就一起說一說,和導演。因為現場主要我的對手戲演員是雷佳音,主要的接觸的人就是沈嚴導演,我們三個人基本上切磋切磋,在功能完全不變的情況下,怎樣能夠把一個人讓他再豐滿點再豐滿點。我的觀點就是說,羅子君是需要對手的,如果這個人不能稱之為對手,她的成長不顯得有多麼了不起,這個人一定真的是她的對手。不能一看不堪一擊,她的偉大一定要對手必須厲害,你戰勝她了,你才是更好的。所以我反復地跟沈導演說,這個淩玲不能那麼一般,我真的是這麼想的。而且也得根據我的情況量身訂做,你們既然找我了,肯定得按照我的情況定。我是什麼樣子,我們就開始分析分析。然後開始找。在我的印象中,這樣一個流程是一個演員特別正常的一個流程。沒有什麼不得了。我其實每個戲都是這樣的一個流程。先看,看完跟對手交流,跟導演。如果他們覺得可以改的,那就改改,你覺得為自己這個戲設置的,但是有些東西不能變的,你這個磚拿下來,人家房子塌了,不就是一個加減法,去安排這個東西。我對於淩玲確實是設計的,她應該怎樣怎樣。但是淩玲真的不應該給觀眾,當然這不能說,因為人家看,人家說了算。

吳越自認非天才型演員 談感情相信緣分

主持人:剛才聽吳越老師這樣一番話,我們也似乎理解了淩玲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人恨得牙癢癢,那是有原因,真的是精心塑造的這樣一個角色。我記得我在採訪凱麗老師的時候,演《人民的名義》當中的吳老師,她說在心裡想了100分的時候,你表現出來的可能才有10分,琢磨這個角色的時候,真的是演員在後面下了很大的力氣,才能呈現出來在螢幕上讓觀眾感受到的這一刻。這時候我發現吳越老師身上有那麼一種狠勁的。我就找回當時在《和平年代》當中演的聞璐,那樣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是不是你身上本色的特性?

吳越:我也不知道聞璐身上是不服輸的勁嗎?我也不知道,那是1996年拍的一個戲了,我覺得那個劇本也寫得非常好,編劇好象是寫了四年的,他們全部都是上老山前線打過仗回來寫的,所以他們對軍人非常非常瞭解,這個人物寫得非常可愛,我想好象誰演都會很好,只不過是我運氣好。

主持人:你看她很柔和,包括淩玲家庭的智慧、嫺熟,但是她又很剛強。

吳越:我其實沒有看過咱們這個戲,因為我這兩天都在忙自己的很多事。我的公司會給我發,就說有一場戲,淩玲跟陳俊生說,我們分手吧。當時我演這場戲的時候,我覺得我演得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因為我當時覺得,我出來了很多東西。但是到了觀眾眼睛裡就變成了你看淩玲多有設計,她先說什麼,再說什麼,以退為進,我看完之後我說,我當時是這樣想的嗎?好象不是。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可能只有演員才能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編劇現在也經歷了,但是演員更直接。

主持人:實際當時是怎樣想的呢?當時淩玲的內心是怎樣的呢?

吳越:我分析的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一個不應該愛的男人,但是愛這個東西,我認為是一個化學反應,不是物理現象,不是1+1等於2可以減掉,就變成這個物質了,是再也拆不開,不可逆的,我認為人的愛情應該這樣。愛上了之後,愛上了不該愛的人,那一定是痛苦,這個女人註定是痛苦的。痛苦的話,她又要愛,又要說服自己。我在想,她可能有無數個晚上告訴自己,明天我跟他掰了,我就別糟這個罪了,看到一看他那一刹那,這個東西又灰飛煙滅了,我是這麼想淩玲的。所以她每天都在搞自己,弄得非常辛苦。所以她就會覺得,對不起兒子,因為媽媽魂不守舍,孩子不會很好,這樣會對孩子很不好。我是這麼想的。淩玲按照我這個設置,她看見羅子君,她就崩潰。因為很漂亮,馬伊俐很好看,又很可愛。而且最主要,我認為我找到的一個點是她們對話的時候,是我們演員演戲的時候,他們互相很默契,這個東西對於她一定是有傷害的,我要抓到這些東西,這些雞蛋全部放到我的籃子裡,所以,在這場戲裡面,我在說的時候,這個東西全是我的雞蛋,在我的一個籃子裡面,我演的時候,我就是這麼想。而且同事都知道了,秦雯寫的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大家都知道,眼神,一個人活在別人的眼神裡一定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我這麼分析,淩玲是蠻未取得,我把她演的委屈點,這步步為營實在太驕傲了,當時我確實沒想到。

主持人:有些人心底感情的迸發、表現,就是最質樸的。像秦雯老師說的,每一個角色,演到那裡最後就是這樣一個結局發展,是很順的,很流暢的感情的真實的流露。

吳越:還是很有意思。作為演員,回頭看這些東西。因為我以前的戲沒有這麼熱播,現在是碰到熱播劇了,我一回頭看是這樣子的。其實仔細想想這太有意思了。人的這種心,人家說人的心天上的雲,真的是很有意思。

主持人:我明明覺得我這麼明顯,這麼深刻的演繹出來的是這樣一種淩玲的心理,怎麼會被解讀成另外一個意思。

吳越:解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

主持人:尤其像我們沒看的,我們一開始沒有看清楚淩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看完網友的評論說,原來淩玲是這樣的表現,我們都沒有看透這一層意思。

吳越:她其實那一刻已經把她逼到這個樣子了。她工作沒了,你做得好好的,因為這個事情,把它弄沒了。因為其實人,之所以幹這件事,你覺得你怎麼能幹得出來,她自己真的不太自知,人如果真的自知,比如咱們招罵了,人家覺得我就隨口這麼一罵,會影響到家人,會影響到你今天的心情,他如果真的仔細想想,可能我就說點批評的話,因為批評和咒駡不一樣。所以,就是淩玲,我的想法是,她到了那一步了,她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她覺得委屈得不得了,其實都是這樣的。你看分手的人,他都覺得自己委屈,他從來不覺得你委屈,他覺得我有多麼多麼可憐,你們太過分了。這是人的一個人性,大部分人都會想自己。所以我認為淩玲是這樣的。她覺得她非常委屈,我這麼努力工作,而且你跟你老公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你這個地方沒有出現問題的話,我又沒有明搶,是你老公要求跟我好的。我想應該是從這條路上走,所以她才可以那麼自信地去跟羅子君去說話。所以我是把自己調整到這個節奏,我才可以演這場戲,否則我說這是錯了,這絕對不能,那我沒法演了。真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她一定不認為自己有錯,她才這麼去做的。

主持人:她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不斷地跳入、跳出,然後再去平衡。

吳越:淩玲這個人是非常辛苦的。

主持人:吳越老師在麥肯錫感覺怎麼樣?

吳越:那天我們全部的主創的人都去了。我才知道,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他們很遠。我才知道,有風景的窗戶是什麼樣的職位,單獨的房間,沒有風景的是什麼樣職位。鴿子籠是什麼樣的職位。

主持人:給人的壓力是無形的。

吳越:其實麥肯錫很好,很漂亮,是紅的和灰的、白的基調。給人的感覺,挺暖的。不覺得壓力,不覺得冷。

主持人:您是這麼來理解這個諮詢公司的。

吳越:好可笑是嗎?

主持人:不是。

吳越:我看裝修看的。

主持人:您進去以後,感覺和您之前想像的諮詢公司會有差距嗎?

吳越:我周圍也有朋友做金融,大家好象不太說專業方面,因為他們知道我這方面有點白癡。說了也聽不懂。跟我們離得很遠的。我覺得應該都算是人,人總是有他的共性的,我敢演的。我不覺得這個職業離我很遠,我認為人總歸有一些共性,有一些特性,有一些他的秉性。你要演殺人犯,你真得殺個人才能演,那不可能。

吳越:越是在鴿子籠的女人越是要體面。反而真的大老闆,他可以穿運動服。當然不是見客戶,他出去玩,他可以很放鬆,穿運動衣、球鞋,但是往往是這樣的,她要拎一個好一點的包,要有一個很好的呢大衣,越高這個東西越百無禁忌了。這是一個特徵。

主持人:剛才吳越老師也說了,秉性、天性,包括我們有句話說,老天爺賞飯吃,在演戲的時候。您怎麼看這樣一種演繹的天賦?

吳越:我特別羡慕那些老天爺賞飯吃的演員,有很多演員真的是屬於這一類的。天生長得很好的臉,你一看她,你覺得好漂亮、好喜歡。

主持人:有內容的一個人。

吳越:人是分人才和天才的。你作為一個人才,你跟天才真的沒有辦法比,你不服是不行的。所以我羡慕那些天才,我覺得我只不過是一個非常努力的演員,我覺得應該算得上,因為我還挺認真的。

主持人:您剛才說在戲中淩玲那種心理的,她找到了性格定位、感情疏通管道的時候,她心裡的自信,由然而發的時候,也是您演技的表現。

吳越:我真的要做功課才搞得定,我如果不做功課,我不敢演。

主持人:您一直這麼謙虛,您覺得從哪部戲哪個階段開始奠定了這樣一種自信?

吳越:我沒有從哪部戲。我剛開始出來拍戲的時候,導演說開始的那一刹那,我覺得我沒有雜念。我覺得我運氣比較好。我第一部戲,對手戲是陳寶國老師,那時候我大學剛畢業。第二部戲《和平年代》是張豐毅和尤勇,當時他們是40歲的男演員,我是20出頭的女演員。

主持人:這似乎說明了什麼?

吳越:好演員不會給對手壓力,他會讓對手好high,他牢牢地接住你,你倒過去,他不會灑水,一定你倒著,他接著,捧給你,表演就是交流,你一句我一句,互相的,很愉快,所以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當時拍《和平年代》和張豐毅,就是一條過的,沒有停,很愉快,四個月拍完了,也不覺得什麼,後來人家說,吳越這部戲是你最好的一部戲,我說這麼早就到了珠穆朗瑪峰了,從此再也沒有了嗎?我覺得好的演員帶你,對一個新人來說太重要了,非常重要。

主持人:一開始像您說的,你跟子君,你們倆之間的對手戲,一定是對手很強,才能顯示出她另外這一方更強,能夠逾越她的時候,才能顯示出這個角色的魅力。那時候您搭戲的就是這樣的老師,這是不是也佐證了自己某些特性。

吳越:如果剛出道能碰到很棒的演員跟你一起演是非常幸運的人。所以我也很感謝這一路走過來,我跟雪健老師合作過,張豐毅老師合作過,我跟他們在一起合作,真的都很愉快,我覺得很感謝他們。

主持人:羅子君後來和賀涵走在一起,這讓我們忽然想起了一個話題,就是究竟兩個人走在一起是因為性格互補,還是性格比較像呢?哪一種更容易走在一起?

吳越:緣分說了算。沒有邏輯。如果稱之為愛情的話。

吳越:命運是很可笑的。我有一個真實的事情,我有一個女朋友,我不點她的名字,她是非常棒的服裝設計師,她說我發誓,小的時候我許願,我決不找矮個的男人,我不想找東北人,我不喜歡東北,她是北京人,我不找這個圈的,結果她現在的老公個子很矮,東北人,攝影師。我們永遠把她當成一個笑話在說。生活的安排,你真的說了不算。你的計畫說了不算的。

不敢當“娛樂圈清流” 演員要飽有個性

主持人:任何角色都讓人很深入,感受到這個角色的魅力。馬伊俐老師也說吳越老師演的淩玲,您本身像是演藝圈的清流,是不是平時生活當中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想法,生活在自己的空間中呢?

吳越:首先清流我不敢當,我沒有那麼清流。但是我確實有一件事情會告訴自己,因為你是搞藝術的,我們考戲劇學院的時候認為是藝術,現在成娛樂圈了,原來是演員,現在是藝人,不去管他。我認為如果做這件事情,你可能不能太聽別人的嘴,因為藝術是必須要有個性的,能夠留下來的東西都是這個藝術家非常有個性的留下來的,畫也好,音樂也好,方方面面都是,只要跟藝術沾邊的,藝術一定要有個性。但是如果你太隨波逐流個性一定不會有。我覺得還是要跟這個保持點距離。這樣你會有一個自己的東西,這個很重要。要稍微有一點點距離,這樣你會可以進可以退,如果全然陷在裡面,你要往外抽身就是非常難的。所以,你就會喪失自己很多獨立的判斷。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於演員很重要。所以我會保持點距離。

主持人:平時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距離感的存在嗎?

吳越:這其實是我探討過程當中是我的一些老師教給我的,我覺得非常好。我覺得做演員,其實也是對於一種保護。因為演員是非常脆弱的,我就是一個非常敏感而脆弱的人,如果在邊上實拍的時候,一個偏頗,我可以第一個鏡頭這場演的是這樣,第二個鏡頭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完全變了。所以,我覺得這個保護好自己,對於演員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