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穿越阿爾泰山,見證純粹的遊牧文化

上次的邊境行咱們從二連浩特出發, 到達老爺廟後進行休整, 這回, 咱們要走的就是, 從老爺廟口岸-伊寧, 大美新疆·北疆的無限風光~剛好, 現在又是新疆瓜果成熟時, 咱們吃著瓜果, 就把風景給欣賞了~到底有些啥風光, 各位看官別著急, 請往下看!

一座天山山脈將新疆天然地分割成了北疆和南疆兩部分, 今天咱們要走的北疆部分, 從老爺廟口岸開始, 到伊犁地區的伊寧市結束, 一路有如喀納斯、阿爾泰山、伊黎河等天然風光。

▲禾木村/圖@視覺中國

遠離中原的圖瓦村落, 禾木的村民都有兩個住處, 一個夏季住, 一個冬季住, 都是原木建起的尖頂木屋, 這些木屋是跟當年流亡至新疆的白俄羅斯人學的。

也會探索石墓文化遺址、綏靖城-塔城, 至今保持遊牧傳統的哈薩克族等等, 有沒有很期待?

▲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牧民趕著牛羊前往阿爾泰山高山夏牧場。 /攝影@劉新海

首先給大夥先簡單介紹一下阿勒泰地區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以及歷史文化等因素, 自古以來就是草原居民遷徙、角逐、逗留的歷史大舞臺, 被稱作草原民族文化的搖籃, 蘊含著豐富的岩畫、鹿石、墓地石人、石堆墓、石圍墓、石棺墓等古代文化遺跡...

▲阿勒泰地區是新疆天山以北保存墓地石人最多的地區/攝影@劉玉生

其中早期墓地石人的時代大約為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至南北朝時期, 距今約有3000至1500年的歷史。

這一切在青河縣可是留下了鮮明的痕跡, 不信?您請往下看!

1、青河縣

瓊瑤阿姨的《青河絕戀》都看過吧?在新疆阿勒泰地區也有個青河縣得名于蒙語“青格裡”, 意為“美麗清澈的河流”, 位於阿爾泰山東南麓, 是亞歐草原絲綢之路新疆地段的“東大門”和“橋頭堡”, 不過這裡沒有瓊瑤式的愛情, 卻有神秘的石堆遺址和鹿石、石人...

▲鹿石是經過人工雕刻而成的一種碑狀石刻, 因明顯雕刻有鹿的圖案而得名/攝影@沈橋

主要分佈在亞歐草原地區, 對碑刻狀的鹿石文化內涵的解釋, 一直以來都很難形成共識。 有人認為是圖騰柱的崇拜, 有人認為是與祭祀柱相關。

三道海子&石堆遺址

三道海子由3個湖泊組成, 周圍為高寒草原, 春季牧草蔥綠, 是當地牧民的一個重要牧業點, 當地牧民每年僅有夏季的兩個月在此遊牧。

▲三道海子哈薩克語稱為“玉什庫勒”/圖片@青河縣官網

從北至南依次為邊海子(切特克庫勒)、中海子(沃爾塔庫勒)、花海子(什巴爾庫勒)。

三道海子的夏季牧場最值得稱奇的就是石堆遺址和鹿石了。據查,三道海子地區共分佈巨型石堆遺址3座、中型4座、小型超過百座,鹿石約51通,距今約3、4000年的歷史了。

▲三道海子夏季牧場/攝影@寰宇周天

三道海子遺址群因地處阿爾泰山海拔3484米的雪峰之下,東部50公里左右,是蒙古海拔4362米的蒙赫海爾汗山,而三道海子又是小青格裡河、查幹河的河源之地,由於各種原因,三道海子早期被遊牧王國統治集團選為夏季祭祀聖地、禮儀中心和獨目人的關係最大,獨目人王國可能控制著阿勒泰山大量黃金資源(獨目人:商末周初活躍于亞歐草原的遊牧政權)。

▲矗立在三道海子入口花海子畔的神秘大石堆。/攝影@朱翊

早期遊牧國家的首領及其核心集團控制著與上天的溝通,通過在阿爾泰山巔谷地定期舉行的禮儀活動,宣傳其崇拜的思想和文化、壟斷黃金、寶石等資源,這些做法成為文化遺產和統治經驗,為後續的斯基泰、塞人、大月氏和匈奴等遊牧國家所繼承和發揚。

▲花海子遺址發現的鹿石/圖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三道海子文化的強盛,可能間接導致了斯基泰人的西遷。(斯基泰人:居地從今日俄羅斯東部的歐洲部分,一直到內蒙古和鄂爾多斯沙漠,是史載最早之遊牧民族,善於養馬,據傳騎術與乳酪等皆出於其發明)

西周的滅亡是申侯、繒侯合謀召犬戎伐周殺幽王於驪山之下導致的一個歷史性事件,這和其西北方向三道海子文化強盛的時間幾乎重合。因此,三道海子文化的強盛,成為了這個時代歐亞草原以及周圍農耕文明很多重大事件的歷史背景,其擴張和對草原部落的整合、對異域珍寶的需求與東西農耕文明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早期草原絲綢之路的形成...

傳說啊,三道海子遺址裡有一處石堆墓,為成吉思汗四子窩闊台的兒子貴由汗的葬身之處,真假已不可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瞭解一下~

2、阿爾泰山脈

說起阿爾泰山南麓的青河縣,豈能不提阿爾泰山?

▲阿爾泰山脈範圍圖/製作@《自駕地理》

阿爾泰山

源於突厥-蒙古語詞altan,意為「金色」,它呈西北—東南走向,斜跨中國、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里,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部在哈薩克境內,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屬中段南坡,山體長達500余公里,南鄰準噶爾盆地,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出山后受斷裂控制,匯入額爾齊斯河流向西北,成為鄂畢河上游,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新疆布林津地區五彩灘和額爾齊斯河谷風光全景接片,請橫屏觀看:

圖片@視覺中國

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生長西伯利亞松、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為當地哈薩克族的夏季牧場,低處山間盆地有少量農業,山地富藏有色金屬(包括金礦)。

▲樺樹林、落葉松、針闊混交林,阿勒泰森林的三張臉/圖片@《中國國家地理》

以西伯利亞落葉松、西伯利亞紅松以及雲杉、冷杉等構成的針葉林被稱作泰加林。泰加林這個詞最早來自俄羅斯語,指代寒溫帶與苔原南緣接壤的針葉林,在中國能夠欣賞到泰加林的地區,只有東北的大興安嶺北部和新疆的阿爾泰山。

阿爾泰山有著廣袤的寒溫帶針葉林,亞高山草甸和山地苔原,在這裡能夠看到不少極富異域風情的花卉和鳥獸,比如鬱金香、歐洲百合、雷鳥、河狸、山地物種、歐亞草原帶上的物種以及環北極分佈的物種,讓我們不出國門就享有尋覓到這些獨特生物的機會。

▲阿爾泰山的林緣綻放著新疆芍藥和歐洲百合,可以看到極具中國特色的芍藥花/攝影@郝沛

這裡的芍藥有兩種,分別是塊根芍藥和新疆芍藥,與中原的物種相似卻不相同。

▲疣皮樺的果實是黑琴雞最喜歡的食物/攝影@尼加提・馬合木提

它們常成群棲息在樺樹林或者樺樹、落葉松混交林的開闊地,雄鳥的鳴唱就像是拉風箱或連串吹水泡般“gurururu”的聲音。求偶時,雄性黑琴雞張開潔白如扇的尾下覆羽在開闊地跑圈炫耀,它的覆羽上還有18根黑色的長尾羽,形態如西方古典的豎琴,故而得名。

①古老的“冬不拉”·哈薩克族

每年進入六月,十多萬哈薩克族牧民就會趕著牛羊,牽著駝隊往阿爾泰山夏牧場遷徙。按照史書記載,哈薩克族的先民主要由古代中亞草原上的塞人、大月氏、烏孫、康居、奄蔡人、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及後來的乃蠻、克烈、克普恰克等組成。

▲冬不拉為哈薩克族的傳統古老樂器。/圖@廖婉凝

這些先民走過歷史的長河,逐步形成了哈薩克三大玉茲,即大、中、小三個部落。

▲“二峰駱駝一個家”,轉場途中的一家人。/圖@《中國國家地理》

哈薩克族先民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扮演過多種角色,有時他們作為小部族出現在歷史舞臺,有時可以組成草原上的部落聯盟,強盛時期則建立過草原汗國,他們有時征戰沙場,有時組建商隊,有時充當駝工...

無論充當何種角色,廣袤的中亞草原都是哈薩克人文化的源泉,生活在新疆的哈薩克牧民們,迄今還保持著遊牧的傳統,為了尋找優良的草場,一年中要多次搬家。

▲幾位牧民在捆紮氈房上部的穹形骨架/圖@《中國國家地理》

一座氈房上半部的穹形結構,多由幾十根房杆搭成骨架。房杆的用料是精選的紅柳木,長度在3到3.2米之間。房杆靠房牆的一頭30釐米處逐漸彎曲,夾角約130度,這是哈薩克氈房區別於“蒙古包” 的主要所在(“蒙古包”的房杆接頭處不彎曲,呈直角)。

▲哈薩克族一種專為迎娶而建的叫“烏塔烏”的喜房,裡面所有的陳設佈置多為紅色。/圖@《中國國家地理》

為了適應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可移動氈房就成了他們一種特有模式的“家”,這種精巧結實、易於拆裝的氈房,伴著他們轉場放牧,伴著他們日日夜夜,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好夥伴...

②白哈巴·最北邊防哨所

在中國如同“公雞”的版圖上,“雞頭”上有一個被稱為中國最北的村鎮--黑龍江漠河,“雞尾”上也有一個被稱為中國最西北的村莊--新疆白哈巴,位於阿爾泰山的西北角。

▲白哈巴/攝影@三人行

白哈巴與我們的鄰幫哈薩克接壤,邊境上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的白哈巴哨所,就被譽為“西北第一哨”。

▲西北第一哨/攝影@三人行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西北第一哨的哨樓上,白哈巴邊防連的官兵就早早起來進行跑操訓練。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地平線下,白哈巴邊防連的戰士們依舊站立在高高的哨樓上瞭望,為偉大的祖國站崗放哨。

▲中哈邊境大峽谷/攝影@三人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西北第一哨永遠矗立在中國的邊疆,確保祖國的安全...

▲西北第一警務室/攝影@三人行

遊完了阿勒泰的無限風光,咱們繼續出發直奔伊寧市,這段路上又將遇到什麼呢?

請繼續:

3、塔城

塔城市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塔城盆地,西北部與哈薩克共和國接壤,距國家一類口岸-巴克圖口岸直線距離僅12公里,東與額敏縣毗連、南與裕民縣相鄰,是中國距離邊境最近的開放城市之一,塔城市是中共塔城地委、塔城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紅樓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當時正是塔城中俄貿易往來頻繁時期。原籍俄羅斯的塔塔爾族商人熱瑪贊·坎尼雪來到塔城籌辦商務,專程從俄國請來設計人員,買來上等材料,花三年時間,終於建起了這座當時最好、最高、最豪華的建築。如今,紅樓的周圍早已是高樓大廈,一派現代化都市的氣息,而這座古色古香的俄羅斯式建築物置身其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歷史上,塔城曾被稱之為“楚乎楚”,傳說一位雲遊四方的蒙古活佛途經今日塔城的楚呼楚泉邊,用隨身帶的木碗取水解渴後小睡,醒來走時卻忘了木碗,後人遂把此泉(現遺址在市委大院)稱為楚乎楚(蒙語:木碗之意),之後此名擴展至塔爾巴哈臺山及其流下的河水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早在元朝,塔城一帶就有了驛站,並逐漸開始有人居住。到了清朝,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叛亂,塔城一帶的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1766年,清政府修建的楚呼楚城落成,老百姓把它稱作“漢城”或“老城”,乾隆皇帝親自將其命名為“綏靖城”,並將“楚呼楚”正式改名為“塔爾巴哈台”,“塔爾巴哈台”為蒙語,即“旱獺”的意思,這就是現在的塔城市。

▲現存的塔爾巴哈台古城遺址,已經找不到原來的輝煌了/攝影@慢走慢拍

1864年,因暴亂綏靖城被毀。1887年,清政府重建綏靖城,歷時3年多,於1891年初完工,老百姓把它稱作“滿城”或“新城”。

20世紀60年代,滿城被毀,現在殘留於塔城電視臺和塔城武警支隊,附近的城牆就是滿城的遺址。

4、亞歐大陸中心&亞洲大陸地理中心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如今更是人類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大陸之一。

關於這塊古老大陸的“中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在一些地緣政治專家甚至一些政治強人看來,誰控制了亞歐大陸的中心,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那麼,亞歐大陸的中心到底在哪裡?

▲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亞洲大陸地理中心/製作@《自駕地理》

亞歐大陸中心即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位於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區的托裡縣老風口,是亞歐大陸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地理位置為:東經83°36′、北緯46°14′,這是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會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地圖與遙感地理資訊學家陳述彭先生,依據彭納投影技術的亞洲地圖為基礎,採用GIS技術於1992年精確測定的。

▲亞歐大陸內心/圖@托裡縣政府網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以下簡稱“亞心”)是指在亞洲大陸範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那個點,經測算,“亞心”的地理座標為東經87度19分52秒,北緯43度40分37秒,位置在烏魯木齊市的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

▲亞洲地理中心/圖@樂活旅行

5、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口岸,國家一類口岸, 是中國與哈薩克的邊境口岸,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中國段的西橋頭堡,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家一類口岸。

▲阿拉山口/攝影@林雨馨

從地圖上可知,阿拉山口口岸直通哈薩克,可經由哈薩克北上俄羅斯,西向中亞五國、伊朗、歐洲大陸甚至是中東地區。

▲亞歐大陸橋示意圖/製作@《自駕地理》

同時,這裡還涉及新亞歐大陸橋,即第二條亞歐大陸橋(東起中國江蘇連雲港,西出阿拉山口終點為荷蘭鹿特丹港)。在中國境內由隴海、蘭新西大鐵路幹線構成,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六省,穿越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荷蘭等七個國家,全長10800公里,這可以算作為阿拉山口口岸的一個特點。

6、霍爾果斯&惠遠城

霍爾果斯是個口岸城市大家都知道,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霍爾果斯素有“塞外江南”之稱,仍然保留了漫山遍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而且很多明星喜歡來這裡開設影視公司,因為這裡有“優惠”的稅收政策。但是它家的惠遠城為“伊犁九城”之首,卻鮮有人知。

▲如今在霍城縣惠遠鎮看到的鐘鼓樓,是惠遠新城保存最完好的歷史遺跡/圖@《中國國家地理》

鐘鼓樓為四層三簷歇山頂的木質結構建築,總高23.76米,是惠遠新城的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對應各自城門。

惠遠古城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落成,當時,第一任伊犁將軍明瑞在伊黎河北岸度地築城,乾隆帝賜名曰“惠遠”,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之意。

1871年,沙俄侵佔伊犁,惠遠老城被毀。1882年,清朝通過《中俄伊犁條約》收復伊犁,但霍爾果斯河以西大片土地被沙俄吞併,同年在惠遠舊城以北7.5公里處修建惠遠新城。

此時的惠遠城已經緊鄰中俄邊境,不再適合作為新疆的軍政中心,所以1884年新疆建省後,省會設在了東邊的迪化(烏魯木齊市),但此時的惠遠依然是一座軍事重鎮,直到民國年間還在發揮作用。

▲演繹晨鐘暮鼓的惠遠古城/圖@伊犁州官網

清朝接管新疆之前,佔據北疆的是遊牧的準噶爾蒙古部,他們逐水草而居,城堡對於他們的用處很小,所以直到伊犁將軍設立前夕,伊犁地區還沒有一座可供駐軍、辦公的城堡。

為了保持納入中國版圖的新疆地區的穩定,清朝政府最終決定設立伊犁將軍,以軍府制管理新疆。

在這種制度體系中,從清中期直到光緒年間,作為新疆地理中心的伊黎河谷,成了首府之城--惠遠城的駐地。

▲“伊犁九城”位置/製作@《中國國家地理》

作為首府之地,惠遠城的防衛任務十分艱巨,當然不能光靠城內的幾千官兵。

等到惠遠城竣工之後,伊黎河谷內又興建了數座“衛星城”,並且調來錫伯、察哈爾、厄魯特、索倫營、綠營等一起,構成了駐防伊犁、拱衛惠遠城的一整套軍事體系。

從東向西,一座大城、八座子城,排列成一條以惠遠城為中心的防衛圈,在伊黎河北岸畫出了一條弧線。

7、伊黎河

新疆人的一條母親河,也是中國境內唯一一條由東向西的河流!位於伊寧市郊16公里處,它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內陸河。

河面寬闊、風光秀麗,全長1500公里,自東向西在霍爾果斯河口流入哈薩克境內,最終流入巴爾喀什湖,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內陸河,又是中國和哈薩克的國際河流。



▲圖為地處中哈邊境的昭蘇盆地,從天山流出的雪山之水孕育著這裡的萬物生靈。/攝影@李翔

伊黎河上游在中國新疆境內,發源于新疆天山西段,流域面積約57萬平方公里,其水量居新疆眾河之首,徑流量約占全疆河流徑流量的1/5,大約有3/4的水量流出國境,中、下游在哈薩克境內。

▲伊黎河流域圖/製作@《自駕地理》

春天天山融雪和夏季豐富的降水,在東西向展開的谷地發育出極為豐富的河流:伊黎河的三條支流在注入伊黎河之前,在伊犁谷地呈現北中南分佈,北部316公里的喀什河與中部258公里的鞏乃斯河,幾乎東西向平行,而南部237公里的特克斯河在形成一個大彎後,由南向北注入到鞏乃斯河。

▲伊黎河谷是新疆最濕潤的地區。/攝影@李翔

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如網撒開,滋潤著平原般的農耕大地。這是新源縣6月份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在伊黎河穀,漢族和維吾爾族人雜居在城鎮和鄉村,他們共同從事農耕、經商和手工藝生產,只是維吾爾人不種蔬菜,而絕大多數的哈薩克人則喜歡在山區放牧。

伊犁是新疆最富饒的土地,它的富饒來自于水量豐富的伊黎河和這裡寬闊的谷地,喀什河、特克斯河、鞏乃斯河最終匯成伊黎河,於是伊黎河谷成了伊犁地區最大的河谷。

▲伊黎河大橋落日/攝影@黃海嶸

就是在這樣一條母親河上,孕育著新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他們盡情地享受著這條母親河給他們帶來的歡樂,伊寧市的伊黎河大橋已經成為一大風景!

在橋邊欣賞著落日,本次環中國北疆行到這裡就暫時結束了。當然,您覺得不盡興的話,可繞去新源縣再喝個肖爾布拉克酒。

新源縣

如果你來新源的時間剛好在4月份的話,伊黎河穀有一條杏花景觀長廊絕對不能錯過,就在新源縣吐爾根鄉北部,伊黎河穀兩側的天山山坡地帶。

攝影@王偉

新源縣吐爾根鄉北部的杏花怒放場面,是伊黎河穀中最氣勢磅礴的,杏花如來勢洶湧的潮水,爬上山坡、深入溝穀,而且山坡上的杏樹竟然都是傾斜的!

別以為新源只有杏花,伊犁酒豈能不飲一杯?

伊犁酒指生產于新疆新源縣伊黎河谷的肖爾布拉克鎮等地區的白酒,伊黎河谷水草豐美、富含多種礦物質,被譽為“塞外江南”“新疆糧倉”,為白酒生產提供了豐富優良的自然條件。

肖爾布拉克,是蒙古語,意為“聖泉”,世居於此的哈薩克牧民則稱之為“堿泉”,民間流傳著“新疆好酒在伊犁,伊犁好酒在肖爾布拉克”的說法。

得天獨厚的伊黎河水釀造出伊犁的美酒,伊力特、伊力老窖、伊黎河、肖爾布拉克等白酒酒香醇厚、遠近聞名,愛酒之人可別錯過了~

線路推薦

手繪線路圖

Day 1

老爺廟40km蘇海圖泉80km漢水泉30km庫木蘇 40km 奧依託浪格

無名路-XZ509-無名路

當日行程前半程為低等級鄉村草原便道、沙石路、草油路、彈坑路,路況較差,注意尖石、流沙,沿途一路戈壁、沙漠景觀不斷。

注:因該路段在中蒙邊境管制地段 行走,成行前最好跟邊防官兵溝通一下,不要貿然進入軍事禁區,否則會被“管制”起來哦~

Day 2

奧依託浪格50km喀日普托讓格10km闞爾甫托浪格25km柳樹泉40km北塔山牧場20km烏爾姆布拉格15km玉庫珠爾特10km烏拉斯台90km金格爾巴斯陶40km塔克什肯鎮

無名路-Y290-XZ250-邊境小道-S320

當日行程前半程為低等級鄉村草原便道、沙石路、草油路、彈坑路,路況較差,注意尖石、流沙,沿途一路戈壁、沙漠景觀不斷;因該路段在中蒙邊境管制地段 行走,成行前最好跟邊防官兵溝通一下,尤其在烏拉斯台至塔克什肯段,注意不要越境行車。

注:線路全程行進在淺草、戈壁、沙漠地帶,路況好,人車較少,領略風光時要注意控制車速;穿越茫茫沙漠,容易導致視覺疲勞,副駕駛要保持跟司機聊天,注意行車安全;沙漠中如遇沙塵暴,絕對不能躲在背風坡,最好跑回車上。

Day 3

塔克什肯鎮25km阿尕什敖包鄉40km阿熱勒托別鎮40km盆克特40km喀拉通克鎮60km富蘊縣50km庫爾特鄉60km克亞克薩依50km薩爾布拉克20km庫裡克台15km紅墩鎮15km阿勒泰

S320-G216-S226-X856-無名路-S230

當日行程全程在阿爾泰山西南麓行車,其中塔克什肯至富蘊、可哥托海段,以及康裡克台至阿勒泰段 為省道鋪裝路面,路面平整,非常好走;剩下路段則為鄉村簡易便道,草油路面,個別路段無路面,路況較差,另外注意牧民和牲畜。

Day 4

阿勒泰15km切木爾切克鎮40km塔爾根10km莫什哈20km博安達爾睽異阿楞20km阿克阿依日克牧業隊10km沖乎爾鎮15km沖乎10km蘇吾克巴斯陶55km庫爾本布拉克卡拉斯40km禾木鄉60km布林津牧場10km賈登峪60km喀納斯

G217-阿塔段-S232

當日行程除塔爾根至沖乎爾段 為鄉村簡易便道,路況較差外,其餘均為國道、省道,柏油路面,路面相對平整,路況較好;因當天全程基本在阿爾泰山山區行車,路陡彎急,注意會車,尤其沖乎爾進入喀納斯段。

注:注意被沙子侵蝕路面的盤山路,當地溫差較大,海拔高、請選擇合適更換的衣服、及更換適合的鞋,自備防曬霜、傘、太陽鏡等防曬用具;及時補充水;另外社會車輛不能進入喀納斯、禾木景區內,需將車輛停放在景區大門,換乘景區區間車進入。

Day 5

喀納斯30km白哈巴村40km鐵熱克提鄉25km呼吉爾特30km那雷拉依15km齊巴爾鄉10km哈巴河縣40km科克巴斯陶 10km 克熱克庫都克15km俄仍吉拉10km喀拉蘇5km吉木乃縣

S229


當日行程全程為省道,柏油路面,路況很好,非常好走;沿途在山區、河谷、戈壁、沙地間行車,地形變換複雜,注意行車安全即可,其中出喀納斯至哈巴河段 在山間行車,要注意刹車、超車鳴笛,沿途上山大車速度不快,超車時看不見前方的車,很容易出危險。布林津段 為荒漠地帶路途平緩,路邊是淺草灘和淺山地帶,不時有彎道,路況一般。

Day 6

吉木乃縣20km托斯特鄉30km喀爾交鎮25km黑山頭45km布斯屯格牧場10km巴音敖包鄉15km查幹庫勒鄉20km和布克賽爾縣30km鐵布肯烏散鄉15km塔斯爾海10km塔克勒幹10km善都克塔斯50km前鋒村40km一六八團場20km一六六團三連10km上戶鎮20km額敏縣

S229-G217-S318-X837-無名路-前阿段

當日行程主要分兩部分,進入和布克賽爾 前基本為省道、國道,柏油路面,值得注意的是G217往克拉瑪依段 有多重型車輛出入,注意避讓,另外該路段有個別沙地、戈壁地貌,路面偶有被風沙侵蝕情況,注意行車安全;

和布克賽爾至額敏縣段 則基本為低等級縣道、鄉道,基本為草油路面、簡易砂石路面,路況較差,且在山間穿梭,多盤山道,路陡彎急,注意會車安全。

Day 7

額敏縣10km霍斯吉拉村10km官店村25km塔城10km一六一團30km吉也克鎮25km裕民縣20km塔斯特布拉克村10km一六一團二營20km布林幹15km丘爾丘特25km庫薩克25km阿吾孜蘇30km阿拉山口

S221-S222-S317-XZ807-XZ806


當日行程前半部分額敏過塔城至裕民段 為省道,柏油路面,路況較好;裕民往阿拉山口段 為低等級縣道,簡易鋪裝路面,且在巴爾魯克山北麓行車,路況較複雜,注意該路段行車安全即可。

Day 8

阿拉山口55km博樂15km小硬碟鎮15km哈日布呼鎮20km查幹屯格鄉15km溫泉縣15km安格裡格鎮60km克爾克爾迭克15km果子溝25km蘆草溝鎮10km清水河鎮30km霍爾果斯45km霍城縣15km可達拉克30km伊寧

S205-S304-X208-X210-X203-G30-G3016

當日行程出溫泉縣開往賽裡木湖段 為簡易鋪裝路面的低等級縣道外,其餘全程為國道、省道,以及高速公路,柏油路面,路況很好,非常好走,注意阿拉山口往溫泉段的省道,沿途多城鎮,路口較多,注意行車安全。

踏上起點-老爺廟口岸,我們會遇見三道海子石墓遺址-青河縣,“金色”天堂-阿爾泰山脈,當年的綏靖城-塔城市,至今保持遊牧生活的-哈薩克族,清時“伊犁九城”之首惠遠城-霍爾果斯,新疆同胞的“母親河”-伊黎河,再喝上伊犁特產-伊犁酒,簡直不能更爽!

說一千,道一萬,最美的風景還是得等您出發,才能遇見~

▲三道海子哈薩克語稱為“玉什庫勒”/圖片@青河縣官網

從北至南依次為邊海子(切特克庫勒)、中海子(沃爾塔庫勒)、花海子(什巴爾庫勒)。

三道海子的夏季牧場最值得稱奇的就是石堆遺址和鹿石了。據查,三道海子地區共分佈巨型石堆遺址3座、中型4座、小型超過百座,鹿石約51通,距今約3、4000年的歷史了。

▲三道海子夏季牧場/攝影@寰宇周天

三道海子遺址群因地處阿爾泰山海拔3484米的雪峰之下,東部50公里左右,是蒙古海拔4362米的蒙赫海爾汗山,而三道海子又是小青格裡河、查幹河的河源之地,由於各種原因,三道海子早期被遊牧王國統治集團選為夏季祭祀聖地、禮儀中心和獨目人的關係最大,獨目人王國可能控制著阿勒泰山大量黃金資源(獨目人:商末周初活躍于亞歐草原的遊牧政權)。

▲矗立在三道海子入口花海子畔的神秘大石堆。/攝影@朱翊

早期遊牧國家的首領及其核心集團控制著與上天的溝通,通過在阿爾泰山巔谷地定期舉行的禮儀活動,宣傳其崇拜的思想和文化、壟斷黃金、寶石等資源,這些做法成為文化遺產和統治經驗,為後續的斯基泰、塞人、大月氏和匈奴等遊牧國家所繼承和發揚。

▲花海子遺址發現的鹿石/圖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三道海子文化的強盛,可能間接導致了斯基泰人的西遷。(斯基泰人:居地從今日俄羅斯東部的歐洲部分,一直到內蒙古和鄂爾多斯沙漠,是史載最早之遊牧民族,善於養馬,據傳騎術與乳酪等皆出於其發明)

西周的滅亡是申侯、繒侯合謀召犬戎伐周殺幽王於驪山之下導致的一個歷史性事件,這和其西北方向三道海子文化強盛的時間幾乎重合。因此,三道海子文化的強盛,成為了這個時代歐亞草原以及周圍農耕文明很多重大事件的歷史背景,其擴張和對草原部落的整合、對異域珍寶的需求與東西農耕文明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早期草原絲綢之路的形成...

傳說啊,三道海子遺址裡有一處石堆墓,為成吉思汗四子窩闊台的兒子貴由汗的葬身之處,真假已不可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瞭解一下~

2、阿爾泰山脈

說起阿爾泰山南麓的青河縣,豈能不提阿爾泰山?

▲阿爾泰山脈範圍圖/製作@《自駕地理》

阿爾泰山

源於突厥-蒙古語詞altan,意為「金色」,它呈西北—東南走向,斜跨中國、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里,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部在哈薩克境內,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屬中段南坡,山體長達500余公里,南鄰準噶爾盆地,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出山后受斷裂控制,匯入額爾齊斯河流向西北,成為鄂畢河上游,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新疆布林津地區五彩灘和額爾齊斯河谷風光全景接片,請橫屏觀看:

圖片@視覺中國

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生長西伯利亞松、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為當地哈薩克族的夏季牧場,低處山間盆地有少量農業,山地富藏有色金屬(包括金礦)。

▲樺樹林、落葉松、針闊混交林,阿勒泰森林的三張臉/圖片@《中國國家地理》

以西伯利亞落葉松、西伯利亞紅松以及雲杉、冷杉等構成的針葉林被稱作泰加林。泰加林這個詞最早來自俄羅斯語,指代寒溫帶與苔原南緣接壤的針葉林,在中國能夠欣賞到泰加林的地區,只有東北的大興安嶺北部和新疆的阿爾泰山。

阿爾泰山有著廣袤的寒溫帶針葉林,亞高山草甸和山地苔原,在這裡能夠看到不少極富異域風情的花卉和鳥獸,比如鬱金香、歐洲百合、雷鳥、河狸、山地物種、歐亞草原帶上的物種以及環北極分佈的物種,讓我們不出國門就享有尋覓到這些獨特生物的機會。

▲阿爾泰山的林緣綻放著新疆芍藥和歐洲百合,可以看到極具中國特色的芍藥花/攝影@郝沛

這裡的芍藥有兩種,分別是塊根芍藥和新疆芍藥,與中原的物種相似卻不相同。

▲疣皮樺的果實是黑琴雞最喜歡的食物/攝影@尼加提・馬合木提

它們常成群棲息在樺樹林或者樺樹、落葉松混交林的開闊地,雄鳥的鳴唱就像是拉風箱或連串吹水泡般“gurururu”的聲音。求偶時,雄性黑琴雞張開潔白如扇的尾下覆羽在開闊地跑圈炫耀,它的覆羽上還有18根黑色的長尾羽,形態如西方古典的豎琴,故而得名。

①古老的“冬不拉”·哈薩克族

每年進入六月,十多萬哈薩克族牧民就會趕著牛羊,牽著駝隊往阿爾泰山夏牧場遷徙。按照史書記載,哈薩克族的先民主要由古代中亞草原上的塞人、大月氏、烏孫、康居、奄蔡人、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及後來的乃蠻、克烈、克普恰克等組成。

▲冬不拉為哈薩克族的傳統古老樂器。/圖@廖婉凝

這些先民走過歷史的長河,逐步形成了哈薩克三大玉茲,即大、中、小三個部落。

▲“二峰駱駝一個家”,轉場途中的一家人。/圖@《中國國家地理》

哈薩克族先民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扮演過多種角色,有時他們作為小部族出現在歷史舞臺,有時可以組成草原上的部落聯盟,強盛時期則建立過草原汗國,他們有時征戰沙場,有時組建商隊,有時充當駝工...

無論充當何種角色,廣袤的中亞草原都是哈薩克人文化的源泉,生活在新疆的哈薩克牧民們,迄今還保持著遊牧的傳統,為了尋找優良的草場,一年中要多次搬家。

▲幾位牧民在捆紮氈房上部的穹形骨架/圖@《中國國家地理》

一座氈房上半部的穹形結構,多由幾十根房杆搭成骨架。房杆的用料是精選的紅柳木,長度在3到3.2米之間。房杆靠房牆的一頭30釐米處逐漸彎曲,夾角約130度,這是哈薩克氈房區別於“蒙古包” 的主要所在(“蒙古包”的房杆接頭處不彎曲,呈直角)。

▲哈薩克族一種專為迎娶而建的叫“烏塔烏”的喜房,裡面所有的陳設佈置多為紅色。/圖@《中國國家地理》

為了適應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可移動氈房就成了他們一種特有模式的“家”,這種精巧結實、易於拆裝的氈房,伴著他們轉場放牧,伴著他們日日夜夜,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好夥伴...

②白哈巴·最北邊防哨所

在中國如同“公雞”的版圖上,“雞頭”上有一個被稱為中國最北的村鎮--黑龍江漠河,“雞尾”上也有一個被稱為中國最西北的村莊--新疆白哈巴,位於阿爾泰山的西北角。

▲白哈巴/攝影@三人行

白哈巴與我們的鄰幫哈薩克接壤,邊境上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的白哈巴哨所,就被譽為“西北第一哨”。

▲西北第一哨/攝影@三人行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西北第一哨的哨樓上,白哈巴邊防連的官兵就早早起來進行跑操訓練。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地平線下,白哈巴邊防連的戰士們依舊站立在高高的哨樓上瞭望,為偉大的祖國站崗放哨。

▲中哈邊境大峽谷/攝影@三人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西北第一哨永遠矗立在中國的邊疆,確保祖國的安全...

▲西北第一警務室/攝影@三人行

遊完了阿勒泰的無限風光,咱們繼續出發直奔伊寧市,這段路上又將遇到什麼呢?

請繼續:

3、塔城

塔城市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塔城盆地,西北部與哈薩克共和國接壤,距國家一類口岸-巴克圖口岸直線距離僅12公里,東與額敏縣毗連、南與裕民縣相鄰,是中國距離邊境最近的開放城市之一,塔城市是中共塔城地委、塔城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紅樓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當時正是塔城中俄貿易往來頻繁時期。原籍俄羅斯的塔塔爾族商人熱瑪贊·坎尼雪來到塔城籌辦商務,專程從俄國請來設計人員,買來上等材料,花三年時間,終於建起了這座當時最好、最高、最豪華的建築。如今,紅樓的周圍早已是高樓大廈,一派現代化都市的氣息,而這座古色古香的俄羅斯式建築物置身其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歷史上,塔城曾被稱之為“楚乎楚”,傳說一位雲遊四方的蒙古活佛途經今日塔城的楚呼楚泉邊,用隨身帶的木碗取水解渴後小睡,醒來走時卻忘了木碗,後人遂把此泉(現遺址在市委大院)稱為楚乎楚(蒙語:木碗之意),之後此名擴展至塔爾巴哈臺山及其流下的河水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早在元朝,塔城一帶就有了驛站,並逐漸開始有人居住。到了清朝,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叛亂,塔城一帶的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1766年,清政府修建的楚呼楚城落成,老百姓把它稱作“漢城”或“老城”,乾隆皇帝親自將其命名為“綏靖城”,並將“楚呼楚”正式改名為“塔爾巴哈台”,“塔爾巴哈台”為蒙語,即“旱獺”的意思,這就是現在的塔城市。

▲現存的塔爾巴哈台古城遺址,已經找不到原來的輝煌了/攝影@慢走慢拍

1864年,因暴亂綏靖城被毀。1887年,清政府重建綏靖城,歷時3年多,於1891年初完工,老百姓把它稱作“滿城”或“新城”。

20世紀60年代,滿城被毀,現在殘留於塔城電視臺和塔城武警支隊,附近的城牆就是滿城的遺址。

4、亞歐大陸中心&亞洲大陸地理中心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如今更是人類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大陸之一。

關於這塊古老大陸的“中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在一些地緣政治專家甚至一些政治強人看來,誰控制了亞歐大陸的中心,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那麼,亞歐大陸的中心到底在哪裡?

▲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亞洲大陸地理中心/製作@《自駕地理》

亞歐大陸中心即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位於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區的托裡縣老風口,是亞歐大陸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地理位置為:東經83°36′、北緯46°14′,這是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會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地圖與遙感地理資訊學家陳述彭先生,依據彭納投影技術的亞洲地圖為基礎,採用GIS技術於1992年精確測定的。

▲亞歐大陸內心/圖@托裡縣政府網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以下簡稱“亞心”)是指在亞洲大陸範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那個點,經測算,“亞心”的地理座標為東經87度19分52秒,北緯43度40分37秒,位置在烏魯木齊市的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

▲亞洲地理中心/圖@樂活旅行

5、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口岸,國家一類口岸, 是中國與哈薩克的邊境口岸,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中國段的西橋頭堡,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家一類口岸。

▲阿拉山口/攝影@林雨馨

從地圖上可知,阿拉山口口岸直通哈薩克,可經由哈薩克北上俄羅斯,西向中亞五國、伊朗、歐洲大陸甚至是中東地區。

▲亞歐大陸橋示意圖/製作@《自駕地理》

同時,這裡還涉及新亞歐大陸橋,即第二條亞歐大陸橋(東起中國江蘇連雲港,西出阿拉山口終點為荷蘭鹿特丹港)。在中國境內由隴海、蘭新西大鐵路幹線構成,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六省,穿越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荷蘭等七個國家,全長10800公里,這可以算作為阿拉山口口岸的一個特點。

6、霍爾果斯&惠遠城

霍爾果斯是個口岸城市大家都知道,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霍爾果斯素有“塞外江南”之稱,仍然保留了漫山遍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而且很多明星喜歡來這裡開設影視公司,因為這裡有“優惠”的稅收政策。但是它家的惠遠城為“伊犁九城”之首,卻鮮有人知。

▲如今在霍城縣惠遠鎮看到的鐘鼓樓,是惠遠新城保存最完好的歷史遺跡/圖@《中國國家地理》

鐘鼓樓為四層三簷歇山頂的木質結構建築,總高23.76米,是惠遠新城的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對應各自城門。

惠遠古城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落成,當時,第一任伊犁將軍明瑞在伊黎河北岸度地築城,乾隆帝賜名曰“惠遠”,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之意。

1871年,沙俄侵佔伊犁,惠遠老城被毀。1882年,清朝通過《中俄伊犁條約》收復伊犁,但霍爾果斯河以西大片土地被沙俄吞併,同年在惠遠舊城以北7.5公里處修建惠遠新城。

此時的惠遠城已經緊鄰中俄邊境,不再適合作為新疆的軍政中心,所以1884年新疆建省後,省會設在了東邊的迪化(烏魯木齊市),但此時的惠遠依然是一座軍事重鎮,直到民國年間還在發揮作用。

▲演繹晨鐘暮鼓的惠遠古城/圖@伊犁州官網

清朝接管新疆之前,佔據北疆的是遊牧的準噶爾蒙古部,他們逐水草而居,城堡對於他們的用處很小,所以直到伊犁將軍設立前夕,伊犁地區還沒有一座可供駐軍、辦公的城堡。

為了保持納入中國版圖的新疆地區的穩定,清朝政府最終決定設立伊犁將軍,以軍府制管理新疆。

在這種制度體系中,從清中期直到光緒年間,作為新疆地理中心的伊黎河谷,成了首府之城--惠遠城的駐地。

▲“伊犁九城”位置/製作@《中國國家地理》

作為首府之地,惠遠城的防衛任務十分艱巨,當然不能光靠城內的幾千官兵。

等到惠遠城竣工之後,伊黎河谷內又興建了數座“衛星城”,並且調來錫伯、察哈爾、厄魯特、索倫營、綠營等一起,構成了駐防伊犁、拱衛惠遠城的一整套軍事體系。

從東向西,一座大城、八座子城,排列成一條以惠遠城為中心的防衛圈,在伊黎河北岸畫出了一條弧線。

7、伊黎河

新疆人的一條母親河,也是中國境內唯一一條由東向西的河流!位於伊寧市郊16公里處,它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內陸河。

河面寬闊、風光秀麗,全長1500公里,自東向西在霍爾果斯河口流入哈薩克境內,最終流入巴爾喀什湖,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內陸河,又是中國和哈薩克的國際河流。



▲圖為地處中哈邊境的昭蘇盆地,從天山流出的雪山之水孕育著這裡的萬物生靈。/攝影@李翔

伊黎河上游在中國新疆境內,發源于新疆天山西段,流域面積約57萬平方公里,其水量居新疆眾河之首,徑流量約占全疆河流徑流量的1/5,大約有3/4的水量流出國境,中、下游在哈薩克境內。

▲伊黎河流域圖/製作@《自駕地理》

春天天山融雪和夏季豐富的降水,在東西向展開的谷地發育出極為豐富的河流:伊黎河的三條支流在注入伊黎河之前,在伊犁谷地呈現北中南分佈,北部316公里的喀什河與中部258公里的鞏乃斯河,幾乎東西向平行,而南部237公里的特克斯河在形成一個大彎後,由南向北注入到鞏乃斯河。

▲伊黎河谷是新疆最濕潤的地區。/攝影@李翔

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如網撒開,滋潤著平原般的農耕大地。這是新源縣6月份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在伊黎河穀,漢族和維吾爾族人雜居在城鎮和鄉村,他們共同從事農耕、經商和手工藝生產,只是維吾爾人不種蔬菜,而絕大多數的哈薩克人則喜歡在山區放牧。

伊犁是新疆最富饒的土地,它的富饒來自于水量豐富的伊黎河和這裡寬闊的谷地,喀什河、特克斯河、鞏乃斯河最終匯成伊黎河,於是伊黎河谷成了伊犁地區最大的河谷。

▲伊黎河大橋落日/攝影@黃海嶸

就是在這樣一條母親河上,孕育著新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他們盡情地享受著這條母親河給他們帶來的歡樂,伊寧市的伊黎河大橋已經成為一大風景!

在橋邊欣賞著落日,本次環中國北疆行到這裡就暫時結束了。當然,您覺得不盡興的話,可繞去新源縣再喝個肖爾布拉克酒。

新源縣

如果你來新源的時間剛好在4月份的話,伊黎河穀有一條杏花景觀長廊絕對不能錯過,就在新源縣吐爾根鄉北部,伊黎河穀兩側的天山山坡地帶。

攝影@王偉

新源縣吐爾根鄉北部的杏花怒放場面,是伊黎河穀中最氣勢磅礴的,杏花如來勢洶湧的潮水,爬上山坡、深入溝穀,而且山坡上的杏樹竟然都是傾斜的!

別以為新源只有杏花,伊犁酒豈能不飲一杯?

伊犁酒指生產于新疆新源縣伊黎河谷的肖爾布拉克鎮等地區的白酒,伊黎河谷水草豐美、富含多種礦物質,被譽為“塞外江南”“新疆糧倉”,為白酒生產提供了豐富優良的自然條件。

肖爾布拉克,是蒙古語,意為“聖泉”,世居於此的哈薩克牧民則稱之為“堿泉”,民間流傳著“新疆好酒在伊犁,伊犁好酒在肖爾布拉克”的說法。

得天獨厚的伊黎河水釀造出伊犁的美酒,伊力特、伊力老窖、伊黎河、肖爾布拉克等白酒酒香醇厚、遠近聞名,愛酒之人可別錯過了~

線路推薦

手繪線路圖

Day 1

老爺廟40km蘇海圖泉80km漢水泉30km庫木蘇 40km 奧依託浪格

無名路-XZ509-無名路

當日行程前半程為低等級鄉村草原便道、沙石路、草油路、彈坑路,路況較差,注意尖石、流沙,沿途一路戈壁、沙漠景觀不斷。

注:因該路段在中蒙邊境管制地段 行走,成行前最好跟邊防官兵溝通一下,不要貿然進入軍事禁區,否則會被“管制”起來哦~

Day 2

奧依託浪格50km喀日普托讓格10km闞爾甫托浪格25km柳樹泉40km北塔山牧場20km烏爾姆布拉格15km玉庫珠爾特10km烏拉斯台90km金格爾巴斯陶40km塔克什肯鎮

無名路-Y290-XZ250-邊境小道-S320

當日行程前半程為低等級鄉村草原便道、沙石路、草油路、彈坑路,路況較差,注意尖石、流沙,沿途一路戈壁、沙漠景觀不斷;因該路段在中蒙邊境管制地段 行走,成行前最好跟邊防官兵溝通一下,尤其在烏拉斯台至塔克什肯段,注意不要越境行車。

注:線路全程行進在淺草、戈壁、沙漠地帶,路況好,人車較少,領略風光時要注意控制車速;穿越茫茫沙漠,容易導致視覺疲勞,副駕駛要保持跟司機聊天,注意行車安全;沙漠中如遇沙塵暴,絕對不能躲在背風坡,最好跑回車上。

Day 3

塔克什肯鎮25km阿尕什敖包鄉40km阿熱勒托別鎮40km盆克特40km喀拉通克鎮60km富蘊縣50km庫爾特鄉60km克亞克薩依50km薩爾布拉克20km庫裡克台15km紅墩鎮15km阿勒泰

S320-G216-S226-X856-無名路-S230

當日行程全程在阿爾泰山西南麓行車,其中塔克什肯至富蘊、可哥托海段,以及康裡克台至阿勒泰段 為省道鋪裝路面,路面平整,非常好走;剩下路段則為鄉村簡易便道,草油路面,個別路段無路面,路況較差,另外注意牧民和牲畜。

Day 4

阿勒泰15km切木爾切克鎮40km塔爾根10km莫什哈20km博安達爾睽異阿楞20km阿克阿依日克牧業隊10km沖乎爾鎮15km沖乎10km蘇吾克巴斯陶55km庫爾本布拉克卡拉斯40km禾木鄉60km布林津牧場10km賈登峪60km喀納斯

G217-阿塔段-S232

當日行程除塔爾根至沖乎爾段 為鄉村簡易便道,路況較差外,其餘均為國道、省道,柏油路面,路面相對平整,路況較好;因當天全程基本在阿爾泰山山區行車,路陡彎急,注意會車,尤其沖乎爾進入喀納斯段。

注:注意被沙子侵蝕路面的盤山路,當地溫差較大,海拔高、請選擇合適更換的衣服、及更換適合的鞋,自備防曬霜、傘、太陽鏡等防曬用具;及時補充水;另外社會車輛不能進入喀納斯、禾木景區內,需將車輛停放在景區大門,換乘景區區間車進入。

Day 5

喀納斯30km白哈巴村40km鐵熱克提鄉25km呼吉爾特30km那雷拉依15km齊巴爾鄉10km哈巴河縣40km科克巴斯陶 10km 克熱克庫都克15km俄仍吉拉10km喀拉蘇5km吉木乃縣

S229


當日行程全程為省道,柏油路面,路況很好,非常好走;沿途在山區、河谷、戈壁、沙地間行車,地形變換複雜,注意行車安全即可,其中出喀納斯至哈巴河段 在山間行車,要注意刹車、超車鳴笛,沿途上山大車速度不快,超車時看不見前方的車,很容易出危險。布林津段 為荒漠地帶路途平緩,路邊是淺草灘和淺山地帶,不時有彎道,路況一般。

Day 6

吉木乃縣20km托斯特鄉30km喀爾交鎮25km黑山頭45km布斯屯格牧場10km巴音敖包鄉15km查幹庫勒鄉20km和布克賽爾縣30km鐵布肯烏散鄉15km塔斯爾海10km塔克勒幹10km善都克塔斯50km前鋒村40km一六八團場20km一六六團三連10km上戶鎮20km額敏縣

S229-G217-S318-X837-無名路-前阿段

當日行程主要分兩部分,進入和布克賽爾 前基本為省道、國道,柏油路面,值得注意的是G217往克拉瑪依段 有多重型車輛出入,注意避讓,另外該路段有個別沙地、戈壁地貌,路面偶有被風沙侵蝕情況,注意行車安全;

和布克賽爾至額敏縣段 則基本為低等級縣道、鄉道,基本為草油路面、簡易砂石路面,路況較差,且在山間穿梭,多盤山道,路陡彎急,注意會車安全。

Day 7

額敏縣10km霍斯吉拉村10km官店村25km塔城10km一六一團30km吉也克鎮25km裕民縣20km塔斯特布拉克村10km一六一團二營20km布林幹15km丘爾丘特25km庫薩克25km阿吾孜蘇30km阿拉山口

S221-S222-S317-XZ807-XZ806


當日行程前半部分額敏過塔城至裕民段 為省道,柏油路面,路況較好;裕民往阿拉山口段 為低等級縣道,簡易鋪裝路面,且在巴爾魯克山北麓行車,路況較複雜,注意該路段行車安全即可。

Day 8

阿拉山口55km博樂15km小硬碟鎮15km哈日布呼鎮20km查幹屯格鄉15km溫泉縣15km安格裡格鎮60km克爾克爾迭克15km果子溝25km蘆草溝鎮10km清水河鎮30km霍爾果斯45km霍城縣15km可達拉克30km伊寧

S205-S304-X208-X210-X203-G30-G3016

當日行程出溫泉縣開往賽裡木湖段 為簡易鋪裝路面的低等級縣道外,其餘全程為國道、省道,以及高速公路,柏油路面,路況很好,非常好走,注意阿拉山口往溫泉段的省道,沿途多城鎮,路口較多,注意行車安全。

踏上起點-老爺廟口岸,我們會遇見三道海子石墓遺址-青河縣,“金色”天堂-阿爾泰山脈,當年的綏靖城-塔城市,至今保持遊牧生活的-哈薩克族,清時“伊犁九城”之首惠遠城-霍爾果斯,新疆同胞的“母親河”-伊黎河,再喝上伊犁特產-伊犁酒,簡直不能更爽!

說一千,道一萬,最美的風景還是得等您出發,才能遇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