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百度要編一本有1000000+詞條的科普書,人人都能免費使用!

7月11日, 百度百科和中國科協在北京舉辦了“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建設工程”啟動發佈會。

參加這次發佈會的有: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徐延豪

百度公司副總裁 沈抖

中科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 歐陽自遠

中科院院士、中西醫結合內科心腦血管科專家 陳可冀

中科院院士、生物學家 楊煥明

中科院院士、數學家 林群

中科院院士、太陽物理學家 汪景琇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 白希

百度百科總經理 陳合春

以及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果殼網、北京科技報社、中國通信學會、中國動物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40家學會、科普機構的代表們

這個工程裡的科學家和院士們還特意拍了視頻邀請大家一塊加入:

我們希望在三到五年內, 召集10萬以上科學家和專家學者、100萬以上編撰志願者, 一起寫出一本有百萬詞條的科學百科全書。

它的內容包括:

而這百萬詞條裡每一條的撰寫核審, 都凝結了編輯者的心血。 通常情況下, 泡圖書館查閱十幾本書籍, 耗時兩到三天, 才能完成一個詞條。

這是錢學森教授的四大弟子之一、神州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頤黎老師整整132頁的手稿照片!每一頁都是圈圈點點的標注, 有大段手寫的文字和圖片, 也有細到一個標點、一個字母的修改。

難以想像, 已經82歲高齡的李老師, 因為不熟悉電腦, 讓女兒把“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等十幾個航太相關詞條列印出來, 然後一筆一筆進行修改和批註, 傾注了多少心血。

科學百科編纂完成後, 會放到網上讓大家免費使用。 從此, 百度百科也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線上科普平臺。

· 詞條編撰方式將是人人可參與、專業認證、便捷分享、持續反覆運算。

一直以來, 百度百科就是一個開放、人人可編輯的詞條。 而在廣大網友的幫助下, 百科詞條緊跟即時熱點的快速更新案例簡直不要太多。 比如前一段時間寨卡病毒肆虐, 醫療詞條馬上有了更新:

而提前預告的天舟1號貨運飛船和“超級月亮”, 也搶先登錄了百科詞條。

這一次我們還將開啟專家招募計畫, 邀請業內知名人士、副高或博士以上專業人員來參與。 我們的邀請發出後, 專家們的回信紛至遝來:

· 技術創新能讓陌生晦澀的科學類詞條更“接地氣”。

我們將用AR、VR讓知識變得更有生動有趣。 今年五月, 百度百科的數字博物館就用AR復原了秦始皇陵兵馬俑,

以前只能遠遠看著的兵馬俑如今可以進入“坑”裡切身體驗!

這次, 比如搜索“太空探險”, 帶上VR眼鏡就能開啟太空之旅, 將有“宇宙大爆炸”、“空間隧道”……等一系列體驗!

百度公司副總裁沈抖在發佈會上說: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知識不再是奢侈品, 人類歷史上, 獲取知識從未像今天這樣簡單方便。 但不可否認的是,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複雜的、前沿的科學知識, 等待我們去把它們變得更簡單, 更易理解!”

而百度做這些探索, 就是希望通過一些高科技手段, 搭建一座知識傳遞的橋樑,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讓科學變得觸手可及。

內容來源:百度聯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