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安倍訪歐 欲聯手應對美保護主義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1日仍在持續進行對歐洲四國的訪問, 意在通過加強自由貿易、產業技術合作等形式拉攏這些國家, 共同化解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帶來的保護主義威脅。

安倍此行開啟於19日, 計畫先後訪問德國、法國、比利時和義大利。 安倍19日首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漢諾威舉行會談。

日德首腦會談以午宴的形式持續了約90分鐘。 據日經新聞社報導, 安倍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強調“我與默克爾總理一致認為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是和平與繁榮的基礎”。 同時表示“日歐與美國必須繼續攜手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

默克爾指出“以無障礙的形式推進自由貿易對於兩國來說非常重要”。

兩國政府為配合首腦會談簽署了以主導制定物聯網(IoT)領域國際標準為核心的《漢諾威宣言》。 德國在物聯網國際規格的制定方面最具影響力, 日方希望借此促進日本企業的技術在海外推廣。

另外雙方各自發聲, 強調自由貿易和開放政策的重要性, 期待通過兩國的共同價值觀, 推動日本與歐盟深化經貿合作。 雙方還確認了力爭使日本與歐盟經濟合作協定(EPA)儘早達成基本協議的方針。 安倍表示“日歐EPA談判的達成將成為向世界發出的象徵性信號”。

默克爾表示, 德國願意擔任推動日歐EPA的推手。

日本共同社文章指出, 安倍此行目的在於就日美歐如何攜手推進自由貿易與德方展開協商,

並為5月在義大利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交換意見, 安倍希望與默克爾共同主導G7峰會議題。 由於在美德領導人會談中, 雙方在移民和難民問題上出現分歧, 默克爾可能在此次會談中說明提供援助的必要性。

日本媒體分析指出, 面對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英國脫離歐盟等變動中, 日本與德國都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局勢保持強烈危機感, 安倍與默克爾會談能否以具體合作對抗保護主義的興起, 成為焦點。

此次日本與德國領導人會晤被廣泛解讀為攜手應對日益上升的保護主義, 雖然雙方均未批評美國, 但自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 就德國貿易順差發出過言辭激烈的批評,

同時還退出了日本翹首以盼的自貿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種種言行令德日兩國倍感壓力。

德國高層經濟官員20日繼續為德國巨大的外貿順差辯護, 反駁美國政府對德國貿易政策的批評。

德國央行20日在一份報告中說, 德國經常帳戶盈餘今年很可能大幅下降, 不應該用政治手段加以抑制。 經常帳戶是衡量對外貿易和投資餘額的廣義指標。

此外, 一些擔任德國政府顧問的高級經濟學家也反駁國際社會的批評, 並將矛頭指向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

德國經濟專家協會秘書長安德里斯基說, 順差和逆差都可能帶來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長期不均衡, 問題通常就會發生, 而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德國經濟研究所資料顯示, 去年德國的經常帳戶盈餘創下2970億美元的世界紀錄。

除了尋求與德國取得貿易政策上的一致意見, 安倍20日在對法國的訪問中繼續打自由貿易牌, 預計在對比利時的訪問中還將與歐盟官員就此進行交流。

儘管英國宣佈將脫離歐盟, 但安倍在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會晤時表示, 日本將支持“一個強勁歐洲”。 並呼籲日本、歐盟、美國應一起高舉自由貿易大旗。 日法雙方均表示對日歐貿易協定儘早達成共同做出努力。 為了貿易合作, 安倍計畫將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就相關議題進行會談。 德國媒體Bild-Zeitung日前刊登對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訪問, 他表示期待與安倍會面,

並希望今年內日歐EPA可以看到成果, 顯示歐盟方面也對此態度積極。

另外, 在產業層面, 隨著安倍訪問, 日本與法國在核電領域的合作將繼續深化。 日法兩國簽署協定, 將在核燃料迴圈和高效運用反應堆方面進行合作。 雙方領導人還參加了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日本原燃公司投資入股法國核電巨頭阿海琺(AREVA)旗下的基金。

安倍此行歐洲, 一方面為了增強日本與歐盟的關係, 另一方面尋求廣泛協作應對美國引發的保護主義上升威脅。 美國方面正在推進修建邊境牆、徵收邊境稅等保護主義道路上前行, 日歐對其保護主義行為擴張的勢頭更加擔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