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鹿死誰手:公公婆婆和我們之間的六年家庭權力鬥爭!

我的老公是一個骨子裡孝順而又傳統的兒子, 我來到香港後不久, 公公婆婆就跟著過來了, 而且一跟就是六年。 在我的家教中,

我善良的母親從來都灌輸我要尊重公公婆婆, 要對待他們如親身父母,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要和老人們往好裡處, 人心都是肉長的, 我天天好日日好, 我相信總有一天能讓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變成血濃於水的親人, 如今我做到了, 我們是真正的一家人, 所以今天要談的問題不是婆媳之間的問題, 而是作為一家人的整體,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

和每個兩代同堂的家庭一樣, 我們和公公婆婆相處的六年裡, 風風雨雨矛盾衝突並不少。 其中一半基本上屬於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 而另一半卻不是那麼簡單, 背後深藏著一個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考慮過的本質。 兩代人在一起生活, 毫無疑問會有代溝問題。

不同的歷史環境造就了不同年代人們的思維模式, 具體到家庭生活中代溝可分為兩類:消費觀和生活習慣。 不要小看這兩類, 就是這兩點的差異就足夠讓生活充滿了矛盾和摩擦。 這六年來, 由這兩類問題衍射出來的各種家庭事件在解決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有以下幾種:

1. 是子女態度不好嗎?

表像:這是一個非常棘手而滑頭的問題。 當人們表達不同傾向和觀點的時候, 被挑戰的人很容易就會認為對方的態度不友善。 而在一個兩代同堂的家庭中這種情況更明顯, 子女無論態度有多好, 長期處於權威和長輩的父母都很容易跳過問題的本身, 而糾纏在態度的好壞上;更別說有的時候子女一旦態度稍有激烈, 父母更是情緒激動。

“看你什麼態度!”“你怎麼能這麼跟我們說話!”“我不管你說什麼, 你這樣說話我就不聽!”“我是你爸爸!”

本質:如果是同輩之間的交流, 我想對方的態度哪怕激烈一點, 我們也不會太計較。 矛盾的本質就是對他人的否定, 解決的過程本來就是辯論和說服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裡, 態度本來就是個必然存在的東西。 忽略態度而看重問題本身的人是善於反省思考的人, 這樣的人積極進步;如果你過度看重別人的態度, 那你就不適合和別人有衝突, 然而不和別人有衝突, 你就不會有腦力激蕩, 你就容易故步自封, 所以我認為過度看重別人的態度而忽略問題本身的人是敏感而內心封閉的人。 有些長者, 由於社會地位長幼輩分的問題,

很怕被挑戰被不同意見左右, 所以漸漸的變得故步自封起來。 把這樣的道理放到一個家庭中就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 作為長輩的父母, 他們內心是非常渴望得到尊重和服從的, 當權威受到子女的挑戰時, 有時問題的本身對錯並不重要, 態度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他們最在乎的東西。 然而, 這樣對嗎?這樣對一個家庭的進步有利嗎?子女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嗎?父母是否應該耐心的虛心的接受孩子進步的正確的觀點呢?社會處在一個動態的進步中, 父母的強權和威望是否應該適可而止呢?

2. 是父母不願意接受不同觀點嗎?

表像:“讓父母接受一個不同觀點的過程是艱辛和漫長的, 但我們絕不放棄”, 這是我們和父母相處六年後的感觸。

在千方百計的注意態度注意方式方法的前提下, 我們發現父母還是習慣性的用他們固有的生活方式考慮問題, 直到生活給了他們一個教訓證明我們是對的, 他們才會服氣!為什麼我要用“服氣”這個詞, 因為他們真的大多情況下是不服的。 這從他們一次又一次做事的風格上可以看出來, 嘴上沒服, 行動上更沒服。 “我們是成人, 我們為什麼非要照你們說的做?”“都是父母給子女建議, 哪有你們反過來說我的道理!”“我一輩子都這麼過的,我看也沒什麼問題。 ”

本質:這種情況和我們小的時候一樣, 小孩子的我們總是要去質疑父母的權威, 哪怕他們是對的, 然而孩子畢竟是空白無知的, 最終大多情況下, 他們還是在父母的引導下成長起來。如今父母成了當年的我們,有了一輩子的經驗的他們比單純的孩子更難說服。然而,這樣對嗎?一個大家庭要考慮整體的利益,有不同觀點就必然有一個觀點是進步的符合當下的,誰都不服誰能讓一個家庭向前發展嗎?小孩子不服父母本質上是叛逆,父母不服子女本質上還是權威的不可挑戰。同一個建議,倘若他們和他們的朋友一起聊天探討,他們很容易理解接受,然而如果這個建議來自於子女,他們就很難克服內心的抵觸。

3. 是父母干涉太多嗎?

表現:父母一生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行錯道路。我們是孩子的時候,他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是成人的時候,他們還一如既往的把我們當孩子。當他們發現我們的做法和他們的想法有出入的時候,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責無旁貸的沖出來干涉。干涉對的那部分子女必然是感激的,但某些確實落伍和不合時宜了。對於這些不恰當的干涉,習慣于妥協在父母權威之下的子女表面上看是給予了父母充分的尊重和服從,但實際上是選擇了一條消極的生活態度;然而不妥協的子女引起的則是一場家庭的腥風血雨, “我是為你們好,你們怎麼還反過來說我錯了?”“你們必須這樣做,這是我一輩子的經驗。”

本質:“家有兩老,勝似兩寶”,老人最寶貴的就是一輩子的經歷以及經驗,雖然他們有時代烙印下落後的觀點,但他們也有我們所缺少的人生閱歷。勿庸置疑的一點是,我們從父母的身上確實學習和繼承了眾多的優秀品德,他們無時無刻的在監督和補充著我們的生活。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和他們的老去,隨著舊時代的過去和新時代的來臨,父母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部分觀點未必適應這個社會了?父母們有沒有想過子女未必都是錯的?權威就一定不能挑戰嗎?權威就代表正確嗎?

經過多年的磨合,當婆婆某日再一次在我面前暗示以後在一起生活要注意我們對他們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時,我突然悟到了一個轉折性的問題: “媽,您有沒有想過其實每一次我們之間的摩擦和矛盾並不是態度問題,而是一個權力鬥爭的問題。無論我們的態度有多好,方式方法有多正確,因為我們是子女是晚輩,所以當你們覺得被挑戰被質疑的時候,你們都會不高興。一個家庭不能誰都不服誰,我們是時候需要一個一家之主了,矛盾衝突的時候最終要由這個一家之主作出最終的決定。當你們是青壯年我們是孩子的時候,你們是那個時代的棟樑,那個世界是你們的,你們是一家之主;當你們老了我們是青壯年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代表著這個時代的主力軍,這個世界現在屬於我們,你們是不是應該退出舞臺,讓我們做主了呢?” “如果你們在就事論事的時候肯放低身段,不把自己放在一個權威長輩的位置上;如果你們能夠不把我們當孩子,而是把我們當一個成熟的成人看待;如果你們肯確立子女在家庭中的權威地位,你們也許看重的就是問題本身,而不會糾纏在態度問題上。”“媽,如果您真的希望我們過得比你們強,您就不能總希望我們生活在你們的權威和羽翼下,我們只有超越了你們才能挑戰自己,才能超越你們的生活。”“任何人都要接受自己人生輝煌後的黯然離場,我明白您可能一時無法接受自己在家庭地位上的角色轉換,但請您相信, 所謂的角色轉換不過是新舊時代交替下主人翁的角色替換,在我們的心目中,你們永遠是倍受我們愛戴和尊敬的父母,只不過從現在起,生活的重擔從你們的肩膀上傳到了我們的身上,你們現在要做的是放下擔憂和顧慮,好好的享受生活,放心地讓我們繼續接力下去!”婆婆聽著我的一席話,仿佛恍然大悟,原來六年來我們一直進行的是一場權力的鬥爭,以上的三點表現不過是時代進步了,孩子長大了,孩子需要決定權,而父母卻還捏在手中不鬆手的表像。本質上都是一個問題:父母和孩子,到底誰是一家之主?!

感謝老天,我的公公婆婆是一對深明大義充滿智慧的老人,在我一席話後的第二天,我們家就召開了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談,公公婆婆終於承認了老公的成熟和穩重,深信老公有能力在未來的歲月裡帶領全家人過上幸福生活,婆婆說: “我們確實落後了,這個時代是屬於你們的,從今以後,我們退位做參謀,我們遇事只提建議,你們做最後的決定;你們有建議,只要是對整個家庭有利的,我們也一定努力照你們說的做,以後不存在態度問題,只存在問題本身,這個家交給你們了。”我看著老公說: “這個家只能有一個人做主,你是男人,你做!”

最後重申:今天提到的這個主題,並不是顛覆和挑戰傳統意義上老人的地位,我們應該給予老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戴,在這個層面上,他們永遠是我們的一家之主!然而在生活的延續上,子女不能永遠活在老人的羽翼下,當屬於你們的時代來臨時,就要責無旁貸的擔起自己的重任,在這點上,成熟的子女們應該接過接力棒做整個家庭的柱子,這真的是權力的鬥爭嗎?我認為這更是一場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他們還是在父母的引導下成長起來。如今父母成了當年的我們,有了一輩子的經驗的他們比單純的孩子更難說服。然而,這樣對嗎?一個大家庭要考慮整體的利益,有不同觀點就必然有一個觀點是進步的符合當下的,誰都不服誰能讓一個家庭向前發展嗎?小孩子不服父母本質上是叛逆,父母不服子女本質上還是權威的不可挑戰。同一個建議,倘若他們和他們的朋友一起聊天探討,他們很容易理解接受,然而如果這個建議來自於子女,他們就很難克服內心的抵觸。

3. 是父母干涉太多嗎?

表現:父母一生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行錯道路。我們是孩子的時候,他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是成人的時候,他們還一如既往的把我們當孩子。當他們發現我們的做法和他們的想法有出入的時候,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責無旁貸的沖出來干涉。干涉對的那部分子女必然是感激的,但某些確實落伍和不合時宜了。對於這些不恰當的干涉,習慣于妥協在父母權威之下的子女表面上看是給予了父母充分的尊重和服從,但實際上是選擇了一條消極的生活態度;然而不妥協的子女引起的則是一場家庭的腥風血雨, “我是為你們好,你們怎麼還反過來說我錯了?”“你們必須這樣做,這是我一輩子的經驗。”

本質:“家有兩老,勝似兩寶”,老人最寶貴的就是一輩子的經歷以及經驗,雖然他們有時代烙印下落後的觀點,但他們也有我們所缺少的人生閱歷。勿庸置疑的一點是,我們從父母的身上確實學習和繼承了眾多的優秀品德,他們無時無刻的在監督和補充著我們的生活。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和他們的老去,隨著舊時代的過去和新時代的來臨,父母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部分觀點未必適應這個社會了?父母們有沒有想過子女未必都是錯的?權威就一定不能挑戰嗎?權威就代表正確嗎?

經過多年的磨合,當婆婆某日再一次在我面前暗示以後在一起生活要注意我們對他們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時,我突然悟到了一個轉折性的問題: “媽,您有沒有想過其實每一次我們之間的摩擦和矛盾並不是態度問題,而是一個權力鬥爭的問題。無論我們的態度有多好,方式方法有多正確,因為我們是子女是晚輩,所以當你們覺得被挑戰被質疑的時候,你們都會不高興。一個家庭不能誰都不服誰,我們是時候需要一個一家之主了,矛盾衝突的時候最終要由這個一家之主作出最終的決定。當你們是青壯年我們是孩子的時候,你們是那個時代的棟樑,那個世界是你們的,你們是一家之主;當你們老了我們是青壯年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代表著這個時代的主力軍,這個世界現在屬於我們,你們是不是應該退出舞臺,讓我們做主了呢?” “如果你們在就事論事的時候肯放低身段,不把自己放在一個權威長輩的位置上;如果你們能夠不把我們當孩子,而是把我們當一個成熟的成人看待;如果你們肯確立子女在家庭中的權威地位,你們也許看重的就是問題本身,而不會糾纏在態度問題上。”“媽,如果您真的希望我們過得比你們強,您就不能總希望我們生活在你們的權威和羽翼下,我們只有超越了你們才能挑戰自己,才能超越你們的生活。”“任何人都要接受自己人生輝煌後的黯然離場,我明白您可能一時無法接受自己在家庭地位上的角色轉換,但請您相信, 所謂的角色轉換不過是新舊時代交替下主人翁的角色替換,在我們的心目中,你們永遠是倍受我們愛戴和尊敬的父母,只不過從現在起,生活的重擔從你們的肩膀上傳到了我們的身上,你們現在要做的是放下擔憂和顧慮,好好的享受生活,放心地讓我們繼續接力下去!”婆婆聽著我的一席話,仿佛恍然大悟,原來六年來我們一直進行的是一場權力的鬥爭,以上的三點表現不過是時代進步了,孩子長大了,孩子需要決定權,而父母卻還捏在手中不鬆手的表像。本質上都是一個問題:父母和孩子,到底誰是一家之主?!

感謝老天,我的公公婆婆是一對深明大義充滿智慧的老人,在我一席話後的第二天,我們家就召開了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談,公公婆婆終於承認了老公的成熟和穩重,深信老公有能力在未來的歲月裡帶領全家人過上幸福生活,婆婆說: “我們確實落後了,這個時代是屬於你們的,從今以後,我們退位做參謀,我們遇事只提建議,你們做最後的決定;你們有建議,只要是對整個家庭有利的,我們也一定努力照你們說的做,以後不存在態度問題,只存在問題本身,這個家交給你們了。”我看著老公說: “這個家只能有一個人做主,你是男人,你做!”

最後重申:今天提到的這個主題,並不是顛覆和挑戰傳統意義上老人的地位,我們應該給予老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戴,在這個層面上,他們永遠是我們的一家之主!然而在生活的延續上,子女不能永遠活在老人的羽翼下,當屬於你們的時代來臨時,就要責無旁貸的擔起自己的重任,在這點上,成熟的子女們應該接過接力棒做整個家庭的柱子,這真的是權力的鬥爭嗎?我認為這更是一場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