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命因理想而精彩

這是一群為理想活著的人。 抗戰時期, 到延安的知識份子達4萬人之多。 這些人大多家境殷實, 初中以上學歷的就達七成以上。 “大家閨秀”“豪門公子”不做了, 冒著危險跑到延安吃粗糧、穿粗布, 甚至當農民開荒種地。 從四面八方奔向延安的動力, 緣於他們“為理想活著”。 因為這裡“街衢清潔, 植滿槐桑;沒有乞丐, 也沒有賣笑的女郎;不見煙館, 找不到賭場。 百事樂業, 耕者有田”, 是他們心中的理想王國。

犧牲時年僅33歲的革命家彭湃更是一個“為理想活著”的人。 家中有佃戶1500多個, 田產多到“烏鴉都飛不過”。 如果為物質和享受活著,

日子肯定滋潤得很。 但為了改變那個不平等的世界, 讓窮人過上好日子, 他甘作“逆子”, 將家中一箱子田契鋪約當著佃農的面全部燒掉。 他的大哥恨得差點一槍把他打死。 而無數貧苦農民跟他成了一條心。 在牢獄中, 他的雙腿被打斷, 卻在法庭上慷慨陳詞:“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 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

這些為理想活著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把理想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把追求信仰作為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 他們超凡脫俗, 行為或許一時不為世俗所理解, 但目光明澈, 心中篤定。 失敗了從頭再來, 打倒了還要再爬起來。 正如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所感歎的: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

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為理想活著的人, 就是這種精神被高度喚起的人。

歲月的淘洗中, 堅守理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壓力面前, 一些人聲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些人甚至開始奚落崇高、嘲笑理想。 在他們看來, 只有為個人利益而活著才是最現實和最有意義的。 還有一些人在理想與現實反差的所謂痛苦中不能自拔, 迷茫和沉淪。 正因如此, 那些立志“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真正為理想而活著的人, 才顯得格外難能可貴。 他們為理想去奮鬥, 甚至拼命, 帶領人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歷史的巨變、偉大的創舉、影響人類的科學創造背後, 無不閃現著他們的矯健身影。

沒有他們的義無反顧, 沒有他們的奉獻犧牲, 我們這個社會也許永遠不會有發展和進步。

《苦難輝煌》一書這樣寫道, “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 無一人老態龍鍾, 無一人德高望重。 無一人切磋長壽、研究保養”。 今天,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 更需要一大批為理想抱負拼搏奮鬥的新人, 或為百姓安危捨身而出, 或為改變一個地方貧困面貌嘔心瀝血, 或不計個人榮辱得失勇闖改革險灘。 如此“為理想活著”, 生命才有意義, 才能奏出雄壯、優美、高亢的人生樂曲。 (李樹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