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林風:7年前,鄧卓翔和高洪波一腳踢飛了恐韓症

2010年2月10日, 日本東京, 中國隊3:0韓國隊, 這是中國足球第一次戰勝恐韓症, 鄧卓翔連過三人打進世界波的鏡頭至今讓人印象深刻。 如今, 鄧卓翔選擇了在中甲棲身, 他走出此前在中超的低迷狀態, 首場比賽就打進了一個進球, 第二場比賽則打滿了全場。

只是作為抗韓英雄, 這一次鄧卓翔只能在電視前看著中韓大戰再一次上演。

那場比賽的出場陣容, 仍舊留在目前國家隊的只有4人:馮瀟霆、張琳芃、于海和郜林, 其中, 于海和郜林還分別打進了中國隊的第一個和第二個進球。

如今的他們已經不再年輕,

馮瀟霆32歲, 郜林31歲, 於海30歲, 當時最年輕的張琳芃如今也已經28歲。

2010年東亞杯3-0完勝韓國的一條龍破門, 22歲鄧卓翔到達人生巔峰, 一度被稱為中國齊達內

那次抗韓, 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可能就在於韓國隊並非最強陣容, 或者說是韓國二隊, 就像很多球迷不認可中國杯時中國隊的陣容一樣,

但這並不是重點, 最重要的是, 中國隊又憑什麼擊敗了韓國二隊呢?

此次中韓大戰前, 有球迷在重新觀看了那場比賽之後, 留下了這樣一段話:“那是一場讓人熱血沸騰的比賽, 中國足球從來都是被韓國隊嚇死的, 只要站直了, 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試想, 21歲的張琳芃、23歲的於海、24歲的郜林和25歲的馮瀟霆, 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 那支年輕的中國隊表現出來的求勝欲望,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見到過。

隨後多年, 韓國隊一直沒有機會報仇, 直到2013年東亞四強賽, 準確地說, 此時這項賽事已經改名叫東亞杯, 就在這場比賽前一個多月, 中國隊1:5慘敗于泰國隊腳下, 而是還是泰國二隊, 隨後中國隊主帥卡馬喬下課。

2013年中國隊獲東亞杯第二名

此時的中國隊風雨飄搖, 過度教練是傅博, 對於東亞杯和中韓之戰, 沒有人寄予希望, 結果首場比賽, 中國隊3:3平日本隊, 打出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進攻大戰。 隨後對陣韓國隊, 中國隊雖然沒有進球, 卻也讓韓國隊沒有進球,

最終雙方0:0戰平, 最後一戰, 又是一場破釜沉舟的攻防大戰, 中國隊4:3擊敗澳大利亞, 1勝2平, 最終獲得亞軍。

繼2010年擊敗韓國隊之後, 中國隊再次逼平韓國隊, 此時中國隊的恐韓症似乎已經結束, 在這場比賽中, 中國隊仍舊表現出了血性和置之死地而後生、破釜沉舟的勇氣, 讓人讚歎。

從這一年的中韓對抗開始, 中國隊的陣容開始接近於目前陣容, 這場比賽的首發陣容, 曾誠、鄭智、張琳芃、黃博文、於大寶、王永珀、郜林都在隊中, 替補上場的則是張稀哲和武磊。

只是, 2015年的東亞杯, 中國隊沒有能夠延續不敗戰績, 最終0:2不敵韓國, 這場比賽結束後, 媒體也這樣表述:“中國隊五年來首負韓國。 ”中國隊的失敗是過程到結果的全方位失敗,

韓國隊因為此前對陣中國1負1平的戰績, 爆發出了全部的能量, 而中國隊則顯得無所適從, 佩蘭也犯下了很多的錯誤。 當時最核心的錯誤就是, 他過於看重陣容和技戰術, 反而在整體戰略上出現明顯失誤, 國足根本沒有打出應有的血性, 雖然談不上懦弱, 但在瘋狂的韓國隊面前, 國足無所適從。

在隨後的兩場比賽中, 中國隊知恥後勇, 2:0擊敗朝鮮, 1:1戰平日本, 最終仍舊獲得亞軍, 此時的中國隊仍舊有足夠的凝聚力。

第一回合時的中國隊,高洪波當時正意氣奮發

然後就是2016年9月1日,中國隊客場2:3不敵韓國隊,這場比賽是懦弱和血性交織在一起的比賽,高洪波選擇保守的方案看似可行,但實際上在瘋狂的韓國隊面前,保守其實沒有用,而且此時中國隊陣容已經和6年前完全不一樣,至少球員的體能狀況和戰鬥意志明顯下降,再加上外援讓中國球員邊緣化等因素,中國隊很快0:3落後。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懦弱的中國隊,也是一支恥辱的中國隊,但在這樣的時刻,這些老將們最後時刻爆發了鬥志,連扳兩球,一度還看到了扳平的希望。

2016年9月1日這場比賽的首發陣容,門將曾誠,29歲,後衛任航27歲、李學鵬28歲、馮瀟霆31歲、鄭智36歲、張琳芃27歲、黃博文29歲、孫可27歲、於海29歲、吳曦27歲、武磊25歲。替補上場的則是趙明劍29歲、蒿俊閔29歲、郜林30歲。

和6年前3:0擊敗韓國隊的中國青年軍相比,中國隊年齡逐漸增大,但作為“老將”的蒿俊閔、趙明劍、郜林等人上場後,仍舊改變了場上的局勢。這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年齡影響鬥志和跑動,但最根本的內在因素仍舊是球員內心的鬥志,以及能否正常發揮技戰術水準。

其實,和此前一直是東亞杯(東亞四強賽)相比,12強賽的性質已經完全不同,這是真正的大戰,壓力造成的心理和動作問題是非常明顯的,相反在東亞杯,球員沒有多少壓力。

此次又一次面對中國,其實勝負關鍵無比簡單: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不要有恐懼的心理,不要保守,要豁出去、要硬碰硬、要敢於把韓國球員當成中超的後衛(其實事實上也是如此),那麼,一切便有機會,否則患得患失,結果不言而喻。

林風,資深足球記者

第一回合時的中國隊,高洪波當時正意氣奮發

然後就是2016年9月1日,中國隊客場2:3不敵韓國隊,這場比賽是懦弱和血性交織在一起的比賽,高洪波選擇保守的方案看似可行,但實際上在瘋狂的韓國隊面前,保守其實沒有用,而且此時中國隊陣容已經和6年前完全不一樣,至少球員的體能狀況和戰鬥意志明顯下降,再加上外援讓中國球員邊緣化等因素,中國隊很快0:3落後。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懦弱的中國隊,也是一支恥辱的中國隊,但在這樣的時刻,這些老將們最後時刻爆發了鬥志,連扳兩球,一度還看到了扳平的希望。

2016年9月1日這場比賽的首發陣容,門將曾誠,29歲,後衛任航27歲、李學鵬28歲、馮瀟霆31歲、鄭智36歲、張琳芃27歲、黃博文29歲、孫可27歲、於海29歲、吳曦27歲、武磊25歲。替補上場的則是趙明劍29歲、蒿俊閔29歲、郜林30歲。

和6年前3:0擊敗韓國隊的中國青年軍相比,中國隊年齡逐漸增大,但作為“老將”的蒿俊閔、趙明劍、郜林等人上場後,仍舊改變了場上的局勢。這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年齡影響鬥志和跑動,但最根本的內在因素仍舊是球員內心的鬥志,以及能否正常發揮技戰術水準。

其實,和此前一直是東亞杯(東亞四強賽)相比,12強賽的性質已經完全不同,這是真正的大戰,壓力造成的心理和動作問題是非常明顯的,相反在東亞杯,球員沒有多少壓力。

此次又一次面對中國,其實勝負關鍵無比簡單: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不要有恐懼的心理,不要保守,要豁出去、要硬碰硬、要敢於把韓國球員當成中超的後衛(其實事實上也是如此),那麼,一切便有機會,否則患得患失,結果不言而喻。

林風,資深足球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