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經常使用VR裝置會影響眼球睫狀肌,出現“假近視”

據多視點健視中心眼科老師瞭解, 虛擬實境(VirtualReality, 簡稱VR)技術日漸大眾化, 一部智慧手機加一個幾十元的VR眼鏡裝置, 已可感受立體影像, 有學者和專家指出, 手機輸出的VR影像, 解像度低, 也不流暢, 較易出現“VR暈動症”, 導致頭暈, 部分人甚至感到暈眩或嘔吐。

經常使用VR裝置, 或影響眼球睫狀肌, 出現“假近視”, 若情況持續, 更可能變成真近視, 雖然現在科技發達, 可以通過光學手段, 進行人眼視功能訓練, 從而實現提升人眼調節能力, 改善調節功能的匹配性, 提高視網膜中心凹的成像品質, 增強視細胞敏銳度, 達到提升裸眼視力和降低戴鏡度數, 矯正視力的作用。 但是為了保護眼睛, 還是建議玩家適可而止。

VR技術去年開始普及, 今年陸續有媒體推出相應的手機應用程式, 提供虛擬實景、互動功能、3D電影等娛樂資訊, 市民只需花費百多元購買VR眼鏡裝置, 將手機放入裝置, 即可免費觀看。 有VR軟體研發公司負責人指出, 手機應用程式連接的VR影像, 流暢度及解像度均較低, 每秒只有30至60畫格(FPS), 遠不及高端VR遊戲的每秒90或以上畫格(FPS), 玩家容易出現“VR暈動症”(VR Motion Sickness)。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舉例, 觀看VR過山車時, 畫面緊張刺激, 但只屬視覺感受,

身體卻沒有鬱動, 感觀無法協調下, 就會出現“暈車浪”感覺。

另外, 坊間一直認為, 電子螢幕釋出的藍光有損視力, 光線強度愈高, 影響愈大。 VR裝置屬封閉式“吸著雙眼”, 對視力影響更大, 而且玩家往往要集中精神觀看, 若使用過多, 會影響控制眼球的睫狀肌,

導致“假近視”, 雖然一般的“假近視”, 在睫狀肌鬆弛後通過按摩眼睛周圍的睛明穴、四白穴、攢竹穴、絲竹穴改善血液迴圈, 提高眼部毛細血管的血液灌注量和流出量, 達到緩解眼疲勞, 預防近視的作用。 但若情況持續, 長遠有機會變成“真近視”。 至於如何才算使用過多, 現在還沒有醫學資料, 難以量化計算, 建議玩家適可而止, 勿到眼睛疲勞時才暫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