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關鍵是這兩大問題困擾

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了, 為什麼年年的一號檔還是三農問題, 農民怎麼富起來這麼難?望著家鄉的舊房子和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家鄉父老, 我們不禁要問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僧多粥少, 蛋糕太小

據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744127億元, 比上年增長6.7%。 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63671億元, 增長3.3%, 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6%;第二產業增加值296236億元, 增長6.1%, 比重為39.8%;第三產業增加值384221億元, 增長7.8%, 比重為51.6%。

而全國城鄉人口情況如下圖:


可以看出, 農業人口占比42.65%, 而第一產業農業的增加值僅占8.6%, 42.65%的人分配8.6%的增加值, 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僧多粥少, 並且蛋糕這麼小的情況下增加值增速僅3.3%, 遠遠低於GDP增速的6.7%, 說明農民分配到的收入今後也難以有大的改善, 除非農業人口大規模減少, 而這是個緩慢的過程。

二、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雙重打擊

農民兼具生產者和銷售者的雙重身份,

生產就會面臨自然風險, 銷售就會面臨市場風險。

農業生產不像工業生產, 工業生產環境可控, 而農業生產環境不可控, 暴雨冰雹大風等較小自然災害不會對工廠造成破壞, 但卻能造成農民顆粒無收, 讓農民欲哭無淚。


一場暴雨顆粒無收

市場風險就更不用說了, 農產品價格一年年大起大落, 賺一年賠三年是常態, 各地農產品滯銷事件層出不窮, 農民處在食物鏈的底端, 想賺點錢著實不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