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馮國棟|從山西農大走出的青年長江學者

SXAU

丨韶華氤氳 初心依舊 有態度有情懷的官微平臺 丨

·山西農大是我的生命底色

·書籍是我開啟文學寶箱的金鑰

·大學老師和學長的鼓勵與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1

山西農大是我生命的底色

1992年, 馮國棟從家鄉山西省屯留縣考入山西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學習。 受父親影響, 他自小喜愛文學, 雖然走上了一條與自己的人生愛好截然不同的大學路, 但“學一門, 就要熱愛一門, 就要學好一門”始終是他的信條。

對於自己的母校, 馮教授懷著極大的愛與感恩。 他常常說:“大學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那些老師同學, 他們帶給我的陪伴與鼓勵是我最初的動力。 人生從大學開始, 大學是根植在我生命中的底色與格調, 我所有的成功都無法脫離大學, 這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

“自信, 自強, 拼搏向上, 鍥而不捨。 他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每個人學習。 ”這是馮國棟教授大學期間的輔導員原廣華老師對他的中肯評價。

成長中的每一步, 馮教授都走得很踏實。 不斷取得榮譽的他, 從不曾驕傲, 相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他總是謙遜文雅。 面對當代的大學生, 馮教授認為, 大學從來沒有好壞, 每個人在這裡學到的應是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 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氣質, 因為只有品格和氣質才可以伴隨我們一輩子。 沒有人可以在成功路上走的一帆風順, 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意志, 這是我們在大學中需要得到的東西。

2

自然科學學科的學習教會了我不同于人文學科的思維方式

大學生活中的專業學習和活動成為他之後學習生活的深厚滋養。 自然科學學科的學習教會了他不同于人文學科的思維方式, 當他把自然科學的思維與方法運用到人文科學的研究中, 他的研究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一次下課後, 一位同學對他說:“老師, 我覺得你和人文學院的老師不太一樣?”“怎麼不一樣?”“您很善於觀察和比較。

”“當然, 我以前是學林學的, 我們要認識不同的植物, 當然要觀察和比較。 ”這是馮國棟老師常講的一個故事, 農大林學院求學的日子已然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起林學專業課, 大學中的那段經歷, 馮國棟教授至今回想起來依舊記憶猶新:大二那年, 林學專業組織學生們去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實習。 沿著蜿蜒的羊腸道, 大家走了30裡山路才到達目的地。 剛落腳, 未等片刻喘息, 天公卻不作美, 狂風卷著烏雲, 片刻間迎來傾盆大雨, 帶雨衣的同學趕緊將自己的雨衣脫下, 十幾個人的雨衣連在一起, 架起的那個簡陋的遮避棚, 成了全班同學的“避難所”。 雨水匯成湍急的小河從腳下飛奔過去, 疲憊夾雜著緊張讓雨聲格外明顯。

大家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 望著彼此濺滿泥點的褲腿和雨水夾雜著汗水的面龐, 不禁大笑起來。 坐下來的片刻寧靜, 同學們交流談心, 一同玩鬧, 讓來回70裡的山路也變得短暫而輕鬆。

回到學校, 同學們紛紛感慨, 雖然大雨滂沱, 但那次實習除了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意志力的考驗和同學間友誼的培養。 “所有痛苦的人生經歷都會使我們與眾不同。 ”馮教授說道, 在他看來, 四年的大學生活, 不僅帶給他專業的學識, 更重要的是友誼的收穫, 是氣質和品格的塑造。

3

書籍是開啟文學寶箱的密匙

馮教授的父親是一名初中教師,愛讀書亦愛藏書,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成長的馮國棟,自小便對文學有一種獨特的衷情,而書籍也成了開啟他文學寶箱的那把金鑰。

努力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之餘,他最愛做的事就是看書,圖書館成了他最愛去的地方,那裡的人文圖書成為滋養他的沃土。課餘閒暇時候,他總是能在圖書館找尋到他的快樂。除此之外,寫日記這個自小養成的習慣他一直未曾放棄,正是這些日積月累養成的小小習慣,讓他不斷地向著文學的殿堂前進。

大學期間,在老師的鼓勵與啟發下,他積極參加太谷縣“太陽谷”文學社。彼時的他從未想過這一經歷將成為他大學生活中濃墨重彩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一筆,使未來的他可以在文學這個領域堅守下去。有了這個平臺,馮教授接觸到了更多關於文學創作的經驗與知識。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在大二時,投出了人生第一篇稿子。讓他意外和欣喜的是,他的稿子成功獲獎了!這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多的是對他能力與文采的認可。

4

大學老師和學長的鼓勵與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1995年,馮國棟來到考研的十字路口,繼續“老本行”專業林學還是熱愛的文學專業成了一個“老大難”,從自然科學領域到人文社科領域,新事物讓馮國棟感到新鮮刺激,但壓力和阻礙也隨之而來。未知帶來希望,未知也伴隨著恐慌,身邊人對他的選擇充滿了不解和質疑,再加上學業的壓力,當時的馮國棟倍感無措。

正在這時,一位跨專業考上北大的師兄回母校做了一場考驗方向講座,像一束光照亮了前程。聆聽師兄跨專業考研成功的經驗給了他莫大的勇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的演講給馮國棟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我要跨專業考研!”他向老師們諮詢跨考意見,令他倍受感動的是,學院系主任以及其他老師們對他的選擇表示出莫大的支持和鼓勵。這進一步堅定了他的選擇,讓他在迷茫中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

跨專業考研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其中的差距無法衡量是巨大的,馮教授經歷了三次考研。1996年,他大學畢業,但是考研失敗。一次的失敗,他安慰自己下次一定能行,而第二次的失敗則真正讓他嘗到了失敗的苦痛。當1998年他被蘭州大學中文系錄取,他知道,自己的文學夢想沒有被辜負。從最初的熱情退散到後來的堅持不放棄,其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瞭解。就像他自己說的:“無論天下不下雨,我們都要把種子撒到地裡,這樣才能有希望得到收穫。”這樣坦然的胸懷,矢志不渝的意志,是支撐他走下去的動力。

後來,馮國棟又獲得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于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如今他成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他在自己的夢想道路上越走越遠,卻從來不曾忘記那個萍水相逢卻給他指明新方向的學長,也不曾忘記迷茫時老師的支持和鼓勵,更不曾忘記那個執著於夢想且未被失敗打倒的自己。

回憶起自己的考研故事,他說:“我的考研經歷是痛苦的,考了三次,失敗兩次,但是越痛苦的時候,往往是人生成長最快速的時候。此時你生命正在攀升,正在擴大。‘勘破煩惱須無我,經過艱難好做人’。”破繭化蝶的過程需要日月累積、需要不斷突破自我,而愈疼痛,羽化的瞬間,也最是動人。

堅持自己所愛,一步一個腳印,鍥而不捨仍滿懷感恩,這樣的馮國棟教授是我們農大的驕傲,是我們每名農大學子學習的榜樣!

-END-

排版 / 李璟玉

責編 / 段亞萍

審核 / 何瑋

山西農業大學(党宣)新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sxauweixin@163.com

為傑出的校友點贊!

馮教授的父親是一名初中教師,愛讀書亦愛藏書,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成長的馮國棟,自小便對文學有一種獨特的衷情,而書籍也成了開啟他文學寶箱的那把金鑰。

努力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之餘,他最愛做的事就是看書,圖書館成了他最愛去的地方,那裡的人文圖書成為滋養他的沃土。課餘閒暇時候,他總是能在圖書館找尋到他的快樂。除此之外,寫日記這個自小養成的習慣他一直未曾放棄,正是這些日積月累養成的小小習慣,讓他不斷地向著文學的殿堂前進。

大學期間,在老師的鼓勵與啟發下,他積極參加太谷縣“太陽谷”文學社。彼時的他從未想過這一經歷將成為他大學生活中濃墨重彩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一筆,使未來的他可以在文學這個領域堅守下去。有了這個平臺,馮教授接觸到了更多關於文學創作的經驗與知識。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在大二時,投出了人生第一篇稿子。讓他意外和欣喜的是,他的稿子成功獲獎了!這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多的是對他能力與文采的認可。

4

大學老師和學長的鼓勵與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1995年,馮國棟來到考研的十字路口,繼續“老本行”專業林學還是熱愛的文學專業成了一個“老大難”,從自然科學領域到人文社科領域,新事物讓馮國棟感到新鮮刺激,但壓力和阻礙也隨之而來。未知帶來希望,未知也伴隨著恐慌,身邊人對他的選擇充滿了不解和質疑,再加上學業的壓力,當時的馮國棟倍感無措。

正在這時,一位跨專業考上北大的師兄回母校做了一場考驗方向講座,像一束光照亮了前程。聆聽師兄跨專業考研成功的經驗給了他莫大的勇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的演講給馮國棟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我要跨專業考研!”他向老師們諮詢跨考意見,令他倍受感動的是,學院系主任以及其他老師們對他的選擇表示出莫大的支持和鼓勵。這進一步堅定了他的選擇,讓他在迷茫中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

跨專業考研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其中的差距無法衡量是巨大的,馮教授經歷了三次考研。1996年,他大學畢業,但是考研失敗。一次的失敗,他安慰自己下次一定能行,而第二次的失敗則真正讓他嘗到了失敗的苦痛。當1998年他被蘭州大學中文系錄取,他知道,自己的文學夢想沒有被辜負。從最初的熱情退散到後來的堅持不放棄,其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瞭解。就像他自己說的:“無論天下不下雨,我們都要把種子撒到地裡,這樣才能有希望得到收穫。”這樣坦然的胸懷,矢志不渝的意志,是支撐他走下去的動力。

後來,馮國棟又獲得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于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如今他成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他在自己的夢想道路上越走越遠,卻從來不曾忘記那個萍水相逢卻給他指明新方向的學長,也不曾忘記迷茫時老師的支持和鼓勵,更不曾忘記那個執著於夢想且未被失敗打倒的自己。

回憶起自己的考研故事,他說:“我的考研經歷是痛苦的,考了三次,失敗兩次,但是越痛苦的時候,往往是人生成長最快速的時候。此時你生命正在攀升,正在擴大。‘勘破煩惱須無我,經過艱難好做人’。”破繭化蝶的過程需要日月累積、需要不斷突破自我,而愈疼痛,羽化的瞬間,也最是動人。

堅持自己所愛,一步一個腳印,鍥而不捨仍滿懷感恩,這樣的馮國棟教授是我們農大的驕傲,是我們每名農大學子學習的榜樣!

-END-

排版 / 李璟玉

責編 / 段亞萍

審核 / 何瑋

山西農業大學(党宣)新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sxauweixin@163.com

為傑出的校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