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國人為何愛在牆上亂畫?

近日看到一則消息, 說一對母女不顧勸阻執意在長城上刻下自己心儀的大學名字, 遂想起數年前中國遊客在埃及神廟刻字一事, 以及白岩松在英國聖保羅大教堂發現的“國安是冠軍”塗鴉。 轉而又想到, 旅遊時經常看到石上、樹上、牆上、柱上刻畫的桃心呀、利箭呀、表白呀、誓言呀, 如此等等。 三步之內, 必有塗鴉, 可見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 我們不妨將之稱為“題壁者”。 我就非常納悶, 中國人是一個多麼內斂的民族啊, 怎麼面對牆壁時就抑制不住內心的騷動非要手癢地表達點什麼呢?難道國人的遺傳基因裡就有題壁的因數嗎?

於是我翻弄故紙堆, 在歷史的長河裡去尋找題壁的前輩, 探訪他們題壁的緣由。

漢末的師宜官是可考的最早的題壁者。 這個人是一位書法家, 寫大字時一個字的直徑有一丈, 寫小字時在方寸的地方能寫千言。 這個傢伙出門吃飯從不帶錢,

酒足飯飽之後就在牆上寫字, 想看的人要付費觀賞。 不得不佩服這位大大的經濟頭腦, 人家這是生財之道啊。

唐宋時, 人們再在牆上書寫就不是為了賺錢了, 而是把牆壁當作發表作品的重要載體, 為了揚名了。 所以。 這一時期牆壁上題寫的都是文學作品, 或格律詩, 或長短句, 或闡述人生哲理, 或抒發政治抱負, 而題寫的地點也大多集中在名樓古寺、旅館驛站, 蓋因這些地方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見而讀之, 就可傳播開來。 於此有大成就的是唐朝一個叫崔顥的人, 他在遊覽著名的黃鶴樓景區後, 堂而皇之地在樓內大書“故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搞得李酒仙乘興來游黃鶴樓時, 看到此詩非常沮喪,

氣急敗壞地借著酒勁寫道:“一拳擊碎黃鶴樓, 兩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 ”可謂幫他大大打了一個廣告, 使崔顥聲名遠播。

古人題壁的第三種情況, 有點像今天各處生死表白的雛形。 同為追女, 古人要比今人含蓄得多, 也文雅得多。

還是唐朝, 一個叫崔護的人, 在一戶農家的大門板上寫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據說, 門板的主人並沒有追罰崔護破壞私產, 還將貌美如花的女兒嫁給他當老婆, 可謂是題詩求愛的大成功者。

觀今人的題壁“作品”, 雖然已刻出國門, 刻向世界, 但卻毫無文學性, 更不要說增加景觀的美感了, 只是在世人大眾面前許願望、秀恩愛、放豪言、刷存在。 孰不知, 這正表現出你內心的恐懼和行為的粗鄙。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定, 刻劃、塗汙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文物、名勝古跡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 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竊以為處罰太輕了!想當年, 宋江在酒店牆上寫了一首《西江月》和一首七言詩, 差點丟了大好頭顱, 而另一位大能孫大聖, 只因寫下“孫悟空到此一遊”就被判處五百年有期徒刑。 嘿嘿, 再有犯者若依此等案例判罰, 誰還敢伸手亂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