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工具切服務,網易有道要讓傳統的翻譯市場更互聯網化

翻譯行業的盤子到底有多大?網易有道 CEO 周楓曾經估算過, 為 400 億元左右。 根據《2016 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 2015 年中國語言服務行業創造的產值約為 2822 億元, 在 2011 年 1576 億元產值的基礎上增加了 79%, 年均增長近19.7%, 截至 2015 年底, 全國約有 72495 家語言服務及相關服務企業。 翻譯的確是一個大市場, 但似乎擁抱互聯網還是前不久的事情。

網易有道在 2012 年上線了人工翻譯服務, 從語言服務工具切入翻譯市場。 流量是工具類產品的優勢, 如何變現是產品成熟之後必須思考的路徑, 廣告是最直接的方法, 但短板在於天花板並不高,

而語言天然和服務類產品掛鉤, 有道翻譯的用戶除了查詞和機器翻譯外, 也確實存在更加精准的翻譯服務的需求, 因此, 有道從詞典切入翻譯並不突兀。

具體到發展邏輯上, 有道翻譯走的是“C to B”的路線, 即通過 C 端使用者跑通一整套服務體系之後再開始服務中小微 B 端, 並計畫在下一階段和大型企業進行合作。 有道市場副總裁劉韌磊提到, 傳統翻譯公司以 to B 業務為主, C 端用戶因為需求少、單價低不被翻譯公司所重視, 並沒很針對性的解決管道。 從 C 端到 B 端可以看做是用低頻打高頻, C 端用戶的需求雖然少但的確是剛需, 付費意願較強, 傳統情況下只能在淘寶等平臺上尋找翻譯服務, 品質水準參差不齊, 對於專業的翻譯解決方案有一定的訴求。

當然, 有道詞典產品本身自帶流量是從 C 端切入的前提。

根據需求和內容不同, 有道目前提供兩類服務, 一類為快速翻譯, 針對內容日常、但是時間要求高的用戶, 如業務往來郵件等, 收費為 0.025 元/字, 另一類為文檔翻譯, 適合專業性較強或量比較大的業務, 具體收費根據內容的專業性不同進行分級。 根據有道當面提供的資料, 從 2012 年至今, 有道翻譯的訂單總量已經超過 100 萬單, 日均訂單量超過 1000 單, 有道人工翻譯的業務的年增速也保持在接近 100% 的水準。

和傳統翻譯公司業務類似, 有道翻譯團隊也以眾包的形式和譯員團隊合作, 目前有道有超過 3000 人的譯員, 對於快速翻譯類內容, 各個譯員可通過“後臺搶單”的形式獲取任務,

對於文檔類翻譯, 則會有專門的專案經理根據譯員的專業背景進行“派單”, 而專案經理同時也負責翻譯結果的品質把控、接收用戶回饋, 對於B 端, 有道還推出了人工翻譯API服務, 通過提供 API 介面和嵌入 SDK 的模式和B端客戶合作, 銷售翻譯服務。

綜合來看, 在服務方式相似的前提下, 相比較傳統翻譯服務, 有道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技術層面, 即, 有道的人工翻譯並不是“純粹的人工”, 以 NMT 技術為基礎, 有道推出了有道“人機翻譯”, 即由機器先做翻譯, 人工翻譯員做後續的審核和潤色, 較之于人工翻譯, 整體價格降低了 50% 。

人工翻譯業務成為剛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免費機翻因為並不能很好地“說人話”, 那麼隨著神經網路機器翻譯的出現,

人工翻譯是否會被取代?至少結合Google 的案例來看仍舊是任重而道遠。 在講求“信、達、雅”的翻譯場景中, 現階段 NMT 技術只能解決“信”, 雖然確實提高了內容翻譯的準確性, 但是涉及到情感的達和雅仍需要人工的參與, 因此, 在這一層面上, 機器翻譯並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譯, 而是以“打匹配”的形式參與的翻譯服務場景中。  

從工具切入翻譯服務的玩家, 除了有道之外, 也有百度、金山等, 做語音技術起家的科大訊飛, 另外 36 氪曾經介紹過的蟲洞翻翻也以淘寶模式搭建了一個翻譯交易平臺, 翻譯者和有翻譯需要的需求方, 整體來看, 筆譯市場由於易標準化已經成為紅海一片, 當然, 較之於口譯市場, 筆譯需求量更大、譯員資源獲供給相對充足、獲取成本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