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Jawbone失敗了,整個可穿戴設備行業也在走下坡路

編者按:2016年Jawbone運動手環停產時就有人猜測該公司“命不久矣”, 當時官方還出面否認了這一說法。 今年, 創始人Hosain Rahman就已經將員工轉移至新公司Jawbone Health Hub, 原來的核心產品也已拋棄。 原文來自PITCHBOOK:Jawbone's death may be symptom of ailing wearables industry。

初創公司Jawbone的失敗給我們提了個醒:獨角獸公司自身的估值並不能成為它成功的保證。 曾經的熱門領域在全盛時期受到打擊, 不禁讓眾多科技界人士紛紛將審視的目光投向可穿戴設備行業。 Jawbon成立於1997年, 總部設在三藩市, 早期以製作硬體頭設和揚聲器聞名, 後來專注於健身追蹤器等可穿戴設備及相關軟體產品。

但公司轉為以可穿戴設備為核心的戰略並未成功。

今年早些時候, 許多媒體報導, Jawbone打算放棄健身追蹤器, 將精力集中于健康服務產品行業, 這後來似乎成了Jawbone Health Hub——Jawbone聯合創始人Hosain Rahman新成立的一家初創公司的主要目標。

從可穿戴設備整體的市場狀況來看, Jawbone放棄可穿戴設備並最終走向倒閉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2014年, 健身追蹤器和相關產品市場都在回升, 該公司最高估值曾達32億美元。 PitchBook Platform資料顯示, 當年該市場風投總額達近5億美元, 雖然稍低於2016年, 但2017年至今, 這一數位已經暴跌。

從下面這張表我們可以更仔細地看看自2010年以來, 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投資情況:

正如表中資料顯示, 今年可穿戴設備行業的交易數量和投資資金均呈下滑趨勢。 Jawbone並不是唯一一個感到忐忑不安的公司:據報導, 智慧手錶製造商Pebble于2016年底被以2300萬美元收購, 相比前年有公司提出的7.4億美元收購報價嚴重縮水。 Fitbi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FIT)是可穿戴設備行業的巨頭, 後來收購了Pebble, 顯然這一舉措算不上明智。 原本該公司2015年中期股價高達近48美元,

結果卻暴跌至每股5美元。

編譯組出品。 編輯:郝鵬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