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髒攤的烤雞都是“新奧爾良”?

中國烤雞翅還得像烤鴨一樣配胡蘿蔔和蔥絲......

博主寫到, “我曾經訪問過新奧爾良的一個肉類包裝廠, 發現那裡全都是等待出口到中國的雞翅,

工作人員告訴我‘因為美國沒有需求’。 我覺得美國人只會用雞胸肉做菜是一種恥辱, 明明雞翅鮮嫩又多汁......”

看來我們熱愛的新奧爾良烤雞翅陷入到了豌豆怪圈之中:荷蘭人叫“中國豆”, 中國人叫“荷蘭豆”。

很明顯, 這款來自新奧爾良的烤雞更重蔥和辣, 而非你們熟悉的甜膩多汁

新奧爾良是一個瀕臨墨西哥灣的港口城市, 在法國殖民時期以法國城市奧爾良命名。 當地盛產辣椒等香料, 用這些香料調配出的醬料無論是燴飯還是烤肉都是上品。

但早期的美國人很少吃雞肉, 主要以豬肉和牛肉為主, 直到二戰結束後, 在康奈爾大學教授羅伯特.貝克這樣的農業推廣者(他發明了雞熱狗、雞肉醬以及串烤雞)和肯德基這樣的連鎖速食店的聯合推動下,

大規模養殖出來的廉價雞肉迅速佔據了美國市場。

羅伯特的鄰居至今懷念教授家後院烤雞的香味

是羅伯特教授發明了用蛋液裹著雞塊炸的美味

在雞肉同樣廉價的中國, 人們更容易接受雞肉的鮮嫩多汁和甜辣入味(而非美式的辛辣乾柴), “開封菜”大概只是借用了新奧爾良豐富的調料文化來作為背景, 按照中國人的口味專門開發了一款只在天朝買得到的產品。

而街頭的山寨產品無疑能為企業做到免費的宣傳, 因此“開封菜”一直保持寬容態度。

“新奧爾良烤雞”簡直是教科書般的成功。 2005年的3·15, 衛生部宣佈在新奧爾良烤翅的醬料裡監測出了“蘇丹紅”, 使得相關產品下架10天(同時被檢出蘇丹紅的還有“香辣雞腿堡”和“勁爆雞米花”等產品)。

但風頭過去不到半年, “新奧爾良烤雞腿堡”的魔性廣告便再次熱播, 同時播出的還有新奧爾良當地遭受卡特琳娜颶風, 被美國政府宣佈封城9個月變鬼城的新聞。

毫無疑問,時至今日新奧爾良風味依舊是洋速食、超市熟食和街頭髒攤的拳頭產品。可謂是雞兒倒了黴,吃貨得勝利。

毫無疑問,時至今日新奧爾良風味依舊是洋速食、超市熟食和街頭髒攤的拳頭產品。可謂是雞兒倒了黴,吃貨得勝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