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團餓了麼口中奪食,瞄準家廚共用的“回家吃飯”能走多遠?

文 | 程璐洋(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中國有數億個家庭廚房。

如果其中一部分家庭廚房的叔叔阿姨們願意多做一份飯, 他們在以閑換錢的同時也能肯定自我價值;厭倦外賣的白領們則可以吃到一份家味道的飯菜, 滿足口腹的同時寬慰思念。

這樣添雙筷子的溫情, 背後其實是共用經濟浪潮下的“三贏”商業模式:家廚、用戶、平臺共同獲利。 而這正是以“回家吃飯”為代表的家廚共用平臺正在做的事情。

2014年底, 隨著“回家吃飯”的上線, 家廚共用模式開始發展, 賽道先後進入了鄰食、丫米、覓食等多家競爭平臺。

但截至目前, 只剩“回家吃飯”仍在正常提供服務。 不少家廚平臺, 隨著今年2月出臺的一紙新規悄然死去。

三大困境:如何規模化、留住客戶、高效配送

家廚共用賽道中大部分平臺死亡, 雖無外乎商場優勝劣汰的基本法則, 但也暴露出該業態自身存在的一些困境。 回家吃飯, 沒那麼簡單。

1、小灶飯菜能否商業規模化

“回家吃飯”核心主打“家的味道”來吸引用戶, 提出“每一餐都是安心好味道”的口號, 這也是其區別傳統外賣的特點。

可有餐飲業內人士指出, 家味道與規模化本來就是相悖的。

家的味道是自家廚房小鍋小灶做的飯菜, 而商業化的生產, 目標是規模與效率。 當家庭廚房一天要生產20單飯菜時, 那一份最珍貴的家味道還夠分配嗎?

“回家吃飯”首席運營官邵凱也承認, 供給端不穩定是C2C平臺的天然劣勢。 他說, 家廚共用就是非專業選手做專業的事情。 回家吃飯對此的解決辦法, 是開始逐步用標準化的服務和運營, 保證個性化口味的提供。

回家吃飯首席運營官 邵凱

2、平均客單價40元, 是普通外賣平臺兩倍

“回家吃飯”平臺的平均客單價為40元以上, 是普通外賣平臺的快兩倍。

為什麼敢吃陌生人家的飯?為什麼想吃別人家的飯?為什麼願意花更多的錢去點回家吃飯的外賣?以及, 能回答以上三個問題的人群數量, 足夠支撐“回家吃飯”嗎?

“回家吃飯”的用戶神仔表示, 他使用這個平臺, 是因為早已吃倦了外賣平臺。 而“回家吃飯”上廚房的味道, 真的吃得出不一樣。 神仔, 是一位年薪20萬+的白領。

回家吃飯的家廚外賣

不難發現, 回家吃飯服務的人群畫像, 是工作忙、對飯菜有一定要求且收入不低的中青年群體。

但這個群體的數量, 能支撐起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3、家廚自行配送不熟練, 外包快遞成本高

回家吃飯的家廚蔡阿姨告訴我們, 她的廚房每天接兩三個訂單, 都是老伴張叔叔去配送。 如果哪天訂單多一點, 才會選擇達達配送。

在“回家吃飯”平臺, 家廚做好飯菜後, 可以選擇協力廠商配送和自己配送。 約四成家廚會選擇自己配送, 理由很簡單, 降低成本。 蔡阿姨說, 她的廚房一天也賺不了多少錢, 訂單不多就自己送了。 正好還給退休的老伴找點事做。

但家廚自行配送的不熟練, 可能導致在送達時間上和取餐時會出現問題。

用戶小舒說, 她曾遇到過送餐的家廚叔叔, 確認收餐人時很不熟練, 還被一旁的外賣小哥指導了一下。小舒表示對此能理解,但諸如此類的情況多起來勢必會影響用戶體驗。

針對這個情況,“回家吃飯”採取尾單兜底的辦法。那些發佈需求後遲遲無人配送的飯菜,最終會採用閃送等成本較高的配送。而這個成本,是由平臺補貼的。

面對眼前這些問題,“回家吃飯”正努力解決著。而今年二月出臺的一紙新規,對他們又意味著什麼?

一紙新規:是“雪上加霜”還是新機會

2月10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臺關於《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外賣圈兒一片譁然,“沒有實體店不准送外賣”“家廚共用怎麼辦”的聲音不絕於耳。不少人等著看“回家吃飯”的窘相。

但是,對於“回家吃飯”,這似乎並不如人們猜測那樣是件壞事。

辦法中第五條要求,簡單地說,規定通過互聯網進行餐飲服務的提供者應具有實體店並取得相關資質。那麼,該規定是否包括“回家吃飯”這樣的家廚共用平臺呢?

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具體回復:如果“回家吃飯”平臺上的店鋪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規定的條件,則可以申請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如果不符合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條件,則可以根據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具體管理辦法執行。

顯然,家庭廚房是不可能符合申請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條件的。

“回家吃飯”負責人邵凱告訴我們,由於家廚共用模式作為新業態的特殊性,監管部門目前為止並未對回家吃飯的家廚進行關閉等要求。

同時,“回家吃飯”正主動與政府方面溝通,積極促進適合新業態管理的辦法落實。“回家吃飯”的追求,是與監管方、行業共同努力,在共用經濟時代的成長階段共同促成互聯網餐飲新形態的監管,創新政府監管體制。

在邵凱看來,新規對“回家吃飯”暫無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是一個機會。

如何熬過冬天

“熬”,是邵凱說到回家吃飯現階段發展時用到的詞。沉下心來熬過冬天,是其團隊目前的打法。

在這個寒冬,“回家吃飯”究竟打算怎麼熬?

1、加強配送,自建物流體系

“回家吃飯”目前與達達、蜂鳥、閃送等協力廠商平臺進行合作。家廚可以在平臺上發佈需求,協力廠商接單進行配送。

但協力廠商配送的成本越來越高。

“回家吃飯”將完善配送作為2017年上半年工作重點,已開始自建配送團隊。其自建配送現已覆蓋望京地區所有訂單和部分中關村訂單。

自建配送,“回家吃飯”要開始重資產模式了嗎?不。

2、“匠人計畫”“供給側食材提供”

“匠人計畫”,是在平臺內將明星家廚的好味道與運營方法擴散傳遞給其他家廚。意在豐富家廚菜式種類,優化家廚運營,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

“供給側食材提供”,則引進物美超市、多點平臺為家廚提供糧油等廚房基礎耗材。力圖通過規模化採購降低家廚成本。

這些舉措,對於“回家吃飯”而言,一方面是出於食品安全保障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其盈利方向的探索。

3、避開外賣平臺燒錢補貼的戰場

“我們做到30減15,他們能做到20減20,太可怕了,不知道怎麼賺錢。”,邵凱這樣評價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的瘋狂補貼。

兩家外賣平臺的燒錢大戰還在繼續,這也是“回家吃飯”的巨大競爭與威脅。普通外賣平均20元的客單價,對於“回家吃飯”的模式而言,是無法支撐其盈利的數字。

“他們大戰,流彈都會傷到我們”,邵凱表示,“回家吃飯”對此的策略是避開補貼戰場,培養用戶接受更高的客單價,篩選出粘性更高的用戶。

總之,“回家吃飯”需要解決的,一邊是各種自身問題,一邊是艱難的外部環境。團隊此時選擇自我深耕以熬過冬天。

用首席運營官邵凱的話來說,他們希望在這段時間沉下心來提升效率,以待爆發拐點的到來。

還被一旁的外賣小哥指導了一下。小舒表示對此能理解,但諸如此類的情況多起來勢必會影響用戶體驗。

針對這個情況,“回家吃飯”採取尾單兜底的辦法。那些發佈需求後遲遲無人配送的飯菜,最終會採用閃送等成本較高的配送。而這個成本,是由平臺補貼的。

面對眼前這些問題,“回家吃飯”正努力解決著。而今年二月出臺的一紙新規,對他們又意味著什麼?

一紙新規:是“雪上加霜”還是新機會

2月10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臺關於《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外賣圈兒一片譁然,“沒有實體店不准送外賣”“家廚共用怎麼辦”的聲音不絕於耳。不少人等著看“回家吃飯”的窘相。

但是,對於“回家吃飯”,這似乎並不如人們猜測那樣是件壞事。

辦法中第五條要求,簡單地說,規定通過互聯網進行餐飲服務的提供者應具有實體店並取得相關資質。那麼,該規定是否包括“回家吃飯”這樣的家廚共用平臺呢?

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具體回復:如果“回家吃飯”平臺上的店鋪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規定的條件,則可以申請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如果不符合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條件,則可以根據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具體管理辦法執行。

顯然,家庭廚房是不可能符合申請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條件的。

“回家吃飯”負責人邵凱告訴我們,由於家廚共用模式作為新業態的特殊性,監管部門目前為止並未對回家吃飯的家廚進行關閉等要求。

同時,“回家吃飯”正主動與政府方面溝通,積極促進適合新業態管理的辦法落實。“回家吃飯”的追求,是與監管方、行業共同努力,在共用經濟時代的成長階段共同促成互聯網餐飲新形態的監管,創新政府監管體制。

在邵凱看來,新規對“回家吃飯”暫無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是一個機會。

如何熬過冬天

“熬”,是邵凱說到回家吃飯現階段發展時用到的詞。沉下心來熬過冬天,是其團隊目前的打法。

在這個寒冬,“回家吃飯”究竟打算怎麼熬?

1、加強配送,自建物流體系

“回家吃飯”目前與達達、蜂鳥、閃送等協力廠商平臺進行合作。家廚可以在平臺上發佈需求,協力廠商接單進行配送。

但協力廠商配送的成本越來越高。

“回家吃飯”將完善配送作為2017年上半年工作重點,已開始自建配送團隊。其自建配送現已覆蓋望京地區所有訂單和部分中關村訂單。

自建配送,“回家吃飯”要開始重資產模式了嗎?不。

2、“匠人計畫”“供給側食材提供”

“匠人計畫”,是在平臺內將明星家廚的好味道與運營方法擴散傳遞給其他家廚。意在豐富家廚菜式種類,優化家廚運營,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

“供給側食材提供”,則引進物美超市、多點平臺為家廚提供糧油等廚房基礎耗材。力圖通過規模化採購降低家廚成本。

這些舉措,對於“回家吃飯”而言,一方面是出於食品安全保障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其盈利方向的探索。

3、避開外賣平臺燒錢補貼的戰場

“我們做到30減15,他們能做到20減20,太可怕了,不知道怎麼賺錢。”,邵凱這樣評價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的瘋狂補貼。

兩家外賣平臺的燒錢大戰還在繼續,這也是“回家吃飯”的巨大競爭與威脅。普通外賣平均20元的客單價,對於“回家吃飯”的模式而言,是無法支撐其盈利的數字。

“他們大戰,流彈都會傷到我們”,邵凱表示,“回家吃飯”對此的策略是避開補貼戰場,培養用戶接受更高的客單價,篩選出粘性更高的用戶。

總之,“回家吃飯”需要解決的,一邊是各種自身問題,一邊是艱難的外部環境。團隊此時選擇自我深耕以熬過冬天。

用首席運營官邵凱的話來說,他們希望在這段時間沉下心來提升效率,以待爆發拐點的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