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浙江仙居隱藏了一座天峰,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攀登者也難以征服

當自由獨立的“旅友”開始有了探險精神、挑戰欲望, 於是鮮有人至的自然風景區裡出現了“驢友”的身影。

登山、攀岩、漂流、穿越, 他們戲謔自己是離開磨坊走向自然的“驢”。

背上行囊走在路上, 感覺這才逃脫開了一成不變的生活。

對於方浙來說, “驢友”只是他的眾多身份之一。 而在很多驢友心中, 他卻是一名行走在懸崖上的戰士。

仙居多奇山秀水, 常有驢友到這探訪時迷路被困。 2011年, 方浙帶頭建立了仙居應急搜救隊。

密林迷蹤時指引方向, 絕壁懸崖間牽起繩索, 他們解救被困人員272名, 參與仙居及全省各地志願活動203次, 服務10000多人次, 累計服務時間超過60000小時。

方浙是土生土長的仙居人, 喝著韋羌溪水長大, 小時候在山裡砍柴, 長大後登山、攀岩、玩攝影, 家鄉的每一塊岩石、每一座山峰, 他都了然於胸。

但讓他感受最深的, 是登頂天柱岩。

海拔919米的天柱岩坐落在淡竹鄉官坑縣, 又名天姥山, 傳為天姆所居, 屬韋羌山系。

200多米的柱身, 如一柄利劍, 一柱擎天, 直剌雲霄。

天柱岩脈由神仙居景區方向看去, 如一尊觀音坐像, 919米的高度又與觀音的陰曆出家日9月19日神奇地吻合, 所以又號稱觀音峰。

在當地老人們口中, “天柱岩頂上有口龍潭, 還有很多奇珍異寶”, 但誰也沒有征服過這座巍峨山峰。

直到2011年方浙把紅旗插上頂端之前, 登頂天柱岩一直被看作是件不可能的事。

天柱岩的柱體幾乎與地面垂直, 加之岩壁經過多年的侵蝕風化, 事群峰中侵蝕崩塌最嚴重的, 岩面十分陡峭,

幾乎沒有可以攀爬的地方。

岩體柱狀節理十分發育, 攀爬難度係數在台州的山體中數一數二。

方浙和來自台州各地的攀岩愛好者多次嘗試攀登天柱岩, 但均以失敗告終。

“這條線路是全新的, 必須要先開線。 ”

方浙專門從北京邀請了攀岩專家黃山來幫忙,

組建了一支32人的“天柱岩登頂小組”, 花了一年多時間, 研究各種攀登方案。

黃山開線經驗豐富, 是個不折不扣的攀岩愛好者。 為了節省上下山的時間, 黃山把自己掛在半山腰的岩壁上, 晚上睡在空中。 遇到岩壁陡峭的時候, 一天只上移了30米就體力透支。

經過14天的堅持,黃山排除萬難,為夥伴們開闢了一條新的路線。而方浙和另外8個“天柱岩登頂小組”的攀岩者也終於挑戰體能的極限,成功登上了頂峰。

而在此之前,他們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強化訓練,索降、上升等技能訓練以及大量的體能活動,每天都要做到身體承受不住才甘休。

“作為登頂天柱岩的仙居第一人,這種冒險成功後的喜悅,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方浙親自用GPS測得了天柱岩頂峰海拔的精確數字:919.8米。

天柱岩上沒有傳說中的天池和老人,只有一人多高的灌木和虯枝。但眺望群山,巍巍天柱我為峰,西面仙霞嶺,東面括蒼山,交相輝映。

當第一次站在天柱岩上拍下日出的那一刻,所有的艱辛與汗水無疑都是值得的。

後來,這條線路成為了中國最高的大岩壁運動攀岩路線,為他們開線的黃山還因此拿下了中國岩蜥攀岩年度大獎。

方浙的攀岩之路還遠未止步,這次他想邀請更多的戶外愛好者,一起攀登天柱岩。

從淡竹鄉大坑出發,需要穿過茂密的樹林,大約耗時2小時抵達天柱岩腳。

山路險峻,有些是驢友長年累月行走而成,沿著陡直的山谷延伸。兩旁的灌木叢和不知名的野草野蠻生長,常常會遮蓋掉部分山路,讓人不敢輕易抬腳。

遇到千丈壁仞的時候,低頭往下望去,峰巒重疊,岩石陡峭。

天柱岩底到頂峰海拔919米,想要登上頂端需要到達海拔700米的高山上,再借助器械向剩餘的200米攀登。

天柱岩柱體通體90度挺立,對攀爬者的體力和意志力要求都比較高。

攀爬岩柱與攀岩、探洞、鐵道式攀登都類似,但又完全不同。

攀岩柱顯著特徵是器械攀登,在高度幾米到幾百米的獨立自然岩柱上,利用掛片卯點,使用鉤子、快掛、繩索等進行先鋒攀爬,跟攀的人使用器械和繩索上升或下降(SRT),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和冒險性。

圖蟲@蔡石/攝

但是一個攀岩愛好者,無論性別年紀,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去挑戰自我,融入自然,去看看“一覽眾山小”的瑰麗風景,這才是戶外運動的意義。

如果你有豐富的攀登經驗、個人能力以及冷靜的頭腦,不如試著來征服這座仙鄉大地上最巍峨的山峰。

圖片部分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經過14天的堅持,黃山排除萬難,為夥伴們開闢了一條新的路線。而方浙和另外8個“天柱岩登頂小組”的攀岩者也終於挑戰體能的極限,成功登上了頂峰。

而在此之前,他們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強化訓練,索降、上升等技能訓練以及大量的體能活動,每天都要做到身體承受不住才甘休。

“作為登頂天柱岩的仙居第一人,這種冒險成功後的喜悅,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方浙親自用GPS測得了天柱岩頂峰海拔的精確數字:919.8米。

天柱岩上沒有傳說中的天池和老人,只有一人多高的灌木和虯枝。但眺望群山,巍巍天柱我為峰,西面仙霞嶺,東面括蒼山,交相輝映。

當第一次站在天柱岩上拍下日出的那一刻,所有的艱辛與汗水無疑都是值得的。

後來,這條線路成為了中國最高的大岩壁運動攀岩路線,為他們開線的黃山還因此拿下了中國岩蜥攀岩年度大獎。

方浙的攀岩之路還遠未止步,這次他想邀請更多的戶外愛好者,一起攀登天柱岩。

從淡竹鄉大坑出發,需要穿過茂密的樹林,大約耗時2小時抵達天柱岩腳。

山路險峻,有些是驢友長年累月行走而成,沿著陡直的山谷延伸。兩旁的灌木叢和不知名的野草野蠻生長,常常會遮蓋掉部分山路,讓人不敢輕易抬腳。

遇到千丈壁仞的時候,低頭往下望去,峰巒重疊,岩石陡峭。

天柱岩底到頂峰海拔919米,想要登上頂端需要到達海拔700米的高山上,再借助器械向剩餘的200米攀登。

天柱岩柱體通體90度挺立,對攀爬者的體力和意志力要求都比較高。

攀爬岩柱與攀岩、探洞、鐵道式攀登都類似,但又完全不同。

攀岩柱顯著特徵是器械攀登,在高度幾米到幾百米的獨立自然岩柱上,利用掛片卯點,使用鉤子、快掛、繩索等進行先鋒攀爬,跟攀的人使用器械和繩索上升或下降(SRT),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和冒險性。

圖蟲@蔡石/攝

但是一個攀岩愛好者,無論性別年紀,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去挑戰自我,融入自然,去看看“一覽眾山小”的瑰麗風景,這才是戶外運動的意義。

如果你有豐富的攀登經驗、個人能力以及冷靜的頭腦,不如試著來征服這座仙鄉大地上最巍峨的山峰。

圖片部分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