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那些橫行在海上的“怪獸武器”,有一款在中國

據報導, 俄羅斯已經開始對“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進行現代化升級和改裝, 為此撥款500億盧布(約合15.16億美元)。

上世紀80年代初, 為了與美國海軍全面抗衡, 履行遠洋作戰使命, 前蘇聯研製了二戰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基洛夫”級, 號稱“海上怪獸”。 與之同類的還有“海上之狼”、“裡海怪物”和“歐洲野牛”等, 它們的橫空出世, 都霸氣十足, 一度使各國海軍為之震驚。

“彼得大帝”號:海上巨獸, 威震四方

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艦體型超大堪比航母, 號稱“海上巨獸”。 據介紹, 該艦為前蘇聯首次採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面戰艦, 滿載排水量26396噸, 首次裝備了垂直發射系統和大量導彈, 並配有3架直升機, 其噸位之大, 火力之強, 一度使各國海軍為之震驚。 《簡氏防務週刊》將其定級為“戰列巡洋艦”。 直至今日, 它仍然是世界上除航母外威力最為強大的水面戰艦。

“基洛夫”級巡洋艦總共建有4艘, 目前只有第四艘“彼得大帝”號處於服役狀態, 另外三艘一直處於封存狀態。 俄羅斯計畫在完成“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升級與改裝後, 繼續對其餘兩艘巡洋艦進行改裝。

該級巡洋艦自從服役開始時就是世界第一大巡洋艦, 排水量是美國“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的兩倍還多, 比1961年完工的美國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排水量也多出近萬噸, 甚至超過一些輕型航母。 其火力也是絕無僅有的, 就以防空火力為例, 該艦裝備了SA-N-6、SA-N-9、SA-N-4三款防空導彈和“卡什坦”彈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統, 構成數道緊密連貫的防空網。 不過, 就現在標準而言, “基洛夫”級巡洋艦原有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都已經落後發射裝置的通用性欠佳。

在此次現代化改裝過程中, 俄羅斯將為其配備現代化無線電電子設備, 包括雷達、指揮和通信系統、電子對抗設備等。 而且, 俄羅斯還會為這艘巡洋艦換裝新型武器裝備, 原先的20套“花崗岩”遠端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將被最新型的通用艦載發射系統所取代。 新系統能夠裝填各種導彈, 包括反潛火箭魚雷、防空導彈和遠端巡航導彈, 艦載反艦導彈數量將由先前的20枚增加至80枚。 這一發射系統還可發射用於打擊航母的“瑪瑙”或“口徑”反艦導彈。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的防空能力也將得到加強, 改裝後艦上將裝備俄最新式遠端防空系統S-400所使用的導彈和其他近程防空系統。 升級後, 該艦將繼續保持全球火力最強導彈艦的稱號,

還能在技術水準上與西方艦艇持平, 成為能夠同時實施對海、對潛、對空、對陸攻擊的名副其實的“武庫艦”。 根據升級和改裝計畫,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導彈巡洋艦將從2018年開始重新服役, 服役期可延至2030年-2040年。

據俄羅斯專家稱, 儘管該計畫耗資巨大, 但俄軍方仍願為此埋單。 近年來, 出於捍衛本國戰略利益的需要, 俄海軍一直努力恢復其在各大洋的軍事存在。 但大型戰艦的缺乏, 常常使俄海軍有力不從心之感。 這也是俄欲重新讓重型核動力巡洋艦入役的重要原因之一。

U型潛艇:偷偷摸摸的“海上之狼”

在海戰平臺中, 與蘇聯“基洛夫”級同樣名聲赫赫的是納粹德國的U型潛艇。 U型潛艇是二戰中最神秘的武器, 偷襲是它唯一的戰術, 因此U艇又被人稱做“海上之狼”。 早在1906年初, 德國就建造了以柴油機為動力的U型潛艇。 據統計, 從1914年至1918年, 德國海軍用體積小(1000噸以下)、數量少(發動戰爭時僅有29艘)、速度慢(水面約12節, 水下不足10節)而且本身不堅固、容易遭受敵人攻擊的U型潛艇, 在戰後十周內,就摧毀了英國皇家海軍五艘戰艦。據統計,在整個一戰期間,德國利用潛艇擊沉的各種戰鬥艦艇共達192艘。戰爭中U型潛艇以其卓越的水下機動性和作戰能力在海上出盡了風頭。

二戰是德國U型潛艇的黃金時代,當時被稱為“潛艇戰教父”的鄧尼茨利用“狼群戰術”,在大海上與盟軍展開了殊死較量。德軍利用性能先進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海域有效地攻擊了盟軍的商船隊和護航船隊。僅在1940年,德國U型潛艇擊就沉了217艘船艦,總重達150萬噸。德國的潛艇狼群在美國海岸打破了原有的記錄。不過,德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在派出的39000潛艇船員中,32000名船員都喪生了。

德國海軍U型潛艇部隊官兵的艇上生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潛艇的一次出航作戰可能的持續時間將長達12周,在出發時前,潛艇通常會配備約14噸的各類給養品、燃料和魚雷武器彈藥。據稱,德國U型潛艇上,每個閒置角落都盡可能的存放著新鮮食品,如:雞蛋、土豆、水果、蔬菜、麵包和肉類等等,因為這些都將是首先被消耗的。除主食之外,德國海軍U型潛艇部隊官兵還能夠享用到咖啡、茶、牛奶、果汁和可哥飲料。一旦新鮮食品耗盡,那麼只能由罐裝食品接濟,此外還需補充一些必要的維生素。

U型艇上的休閒和娛樂也值得一提。在非戰鬥時間,艇員們非常單調與枯燥。除了打牌和看書,沒有其他的事可做。當潛艇處於水下航行狀態時,為了節省電源,艙內的照明燈光被盡可能的關閉。為了緩解艇員壓力,許多艇員都會在出發前挑選一些唱片帶到艇上,通過內部的廣播系統為大家播放。在戰時,收聽敵國的廣播是被禁止的,但潛艇官兵被特許可以收聽美國和英國的電臺的音樂和新聞節目。許多艇長還會安排一些比賽,並給予獲勝者一定的獎品,這也是十分收歡迎的。

地效飛行器:震驚美國的“裡海怪物”

與“海上之狼”相比,前蘇聯的“裡海怪物”更神秘。1966年,美國一顆間諜衛星在裡海岸邊偵察到了一個龐然大物:長106米,兩翼頂端間距42米,形狀像一架飛機,配有10台噴氣發動機。由於無法確定見到的到底是船還是飛機,美國情報機構把它稱為“裡海怪物”,並開始對其水上行動進行監控。

這種被稱為“裡海怪物”的前蘇聯秘密武器,是由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裡海怪物”主要用於是軍事用途,可用來發射導彈、反潛和突擊登陸。這種地效飛行器航程7500公里,能夠以800公里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攻擊火力強大,裝有6具 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前蘇聯軍方特別重視“裡海怪物”專案,特別是前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國防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他下令建造120架地效飛行器用以參加突襲任務。1972年A-90“小鷹”級地效飛行器問世,機長58米,機翼比“裡海怪物”更加精巧,使其能夠上升到空中300米。烏斯季諾夫1984年12月去世之後,地效飛行器的發展陷入了停滯,在發展計畫被取消之前,蘇聯只建造了三四架“小鷹”級地效飛行器。

近年來,地效飛行器重新引發國際工業領域的興趣。俄羅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已於2010年宣佈重新啟動“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的研製與測試工作。據介紹,在2010-2011年間將主要進行設計工作,從2012年起降進入更為細緻的第二階段——期間將開始試驗工作並建造一艘“足夠龐大的飛行器”。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大部分專家都將加入到“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的研製工作中。

歐洲野牛與96式坦克

氣墊登陸艇:霸氣十足的“歐洲野牛”

與名揚四海的前輩們相同,現代“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同樣霸氣十足。“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

資料顯示,該氣墊船的研製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位於聖彼德堡的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研製,主要用於運送戰鬥裝備和先遣登陸隊員。“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標準排水量480噸,滿載排水量555噸,航程300海裡,最大載荷130噸。可攜載3輛T-80型主戰坦克或8輛BMP-2型步兵戰車或10輛BTR-70型武裝運兵車。當用於兵力投放時,該艇可攜帶140名作戰人員及裝備,以及130噸重的物資。續航時間5天,滿載登陸時續航力1天,乘員27-31人。

除具有極強的運輸能力之外,“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還配備有精良的武器裝備,包括2門30毫米АК-630火炮、8套“針葉-1M”或“箭-3M”防空導彈系統、2套22管MC- 227型140毫米非制導彈藥發射裝置、20-80枚魚雷(數量由魚雷類型而定,使用機動式佈雷系統)。

雖然“歐洲野牛”最高時速可達63節,巡航速度也有55節,但“大排量”總是意味著“油老虎”,該艦油箱容量才56噸,航程僅300海裡。

目前,中國已經引進(包括生產線)並部署“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軍事專家杜文龍認為,“歐洲野牛”可以與056型護衛艦遠近搭配,島礁控制作用巨大。

在戰後十周內,就摧毀了英國皇家海軍五艘戰艦。據統計,在整個一戰期間,德國利用潛艇擊沉的各種戰鬥艦艇共達192艘。戰爭中U型潛艇以其卓越的水下機動性和作戰能力在海上出盡了風頭。

二戰是德國U型潛艇的黃金時代,當時被稱為“潛艇戰教父”的鄧尼茨利用“狼群戰術”,在大海上與盟軍展開了殊死較量。德軍利用性能先進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海域有效地攻擊了盟軍的商船隊和護航船隊。僅在1940年,德國U型潛艇擊就沉了217艘船艦,總重達150萬噸。德國的潛艇狼群在美國海岸打破了原有的記錄。不過,德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在派出的39000潛艇船員中,32000名船員都喪生了。

德國海軍U型潛艇部隊官兵的艇上生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潛艇的一次出航作戰可能的持續時間將長達12周,在出發時前,潛艇通常會配備約14噸的各類給養品、燃料和魚雷武器彈藥。據稱,德國U型潛艇上,每個閒置角落都盡可能的存放著新鮮食品,如:雞蛋、土豆、水果、蔬菜、麵包和肉類等等,因為這些都將是首先被消耗的。除主食之外,德國海軍U型潛艇部隊官兵還能夠享用到咖啡、茶、牛奶、果汁和可哥飲料。一旦新鮮食品耗盡,那麼只能由罐裝食品接濟,此外還需補充一些必要的維生素。

U型艇上的休閒和娛樂也值得一提。在非戰鬥時間,艇員們非常單調與枯燥。除了打牌和看書,沒有其他的事可做。當潛艇處於水下航行狀態時,為了節省電源,艙內的照明燈光被盡可能的關閉。為了緩解艇員壓力,許多艇員都會在出發前挑選一些唱片帶到艇上,通過內部的廣播系統為大家播放。在戰時,收聽敵國的廣播是被禁止的,但潛艇官兵被特許可以收聽美國和英國的電臺的音樂和新聞節目。許多艇長還會安排一些比賽,並給予獲勝者一定的獎品,這也是十分收歡迎的。

地效飛行器:震驚美國的“裡海怪物”

與“海上之狼”相比,前蘇聯的“裡海怪物”更神秘。1966年,美國一顆間諜衛星在裡海岸邊偵察到了一個龐然大物:長106米,兩翼頂端間距42米,形狀像一架飛機,配有10台噴氣發動機。由於無法確定見到的到底是船還是飛機,美國情報機構把它稱為“裡海怪物”,並開始對其水上行動進行監控。

這種被稱為“裡海怪物”的前蘇聯秘密武器,是由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裡海怪物”主要用於是軍事用途,可用來發射導彈、反潛和突擊登陸。這種地效飛行器航程7500公里,能夠以800公里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攻擊火力強大,裝有6具 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前蘇聯軍方特別重視“裡海怪物”專案,特別是前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國防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他下令建造120架地效飛行器用以參加突襲任務。1972年A-90“小鷹”級地效飛行器問世,機長58米,機翼比“裡海怪物”更加精巧,使其能夠上升到空中300米。烏斯季諾夫1984年12月去世之後,地效飛行器的發展陷入了停滯,在發展計畫被取消之前,蘇聯只建造了三四架“小鷹”級地效飛行器。

近年來,地效飛行器重新引發國際工業領域的興趣。俄羅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已於2010年宣佈重新啟動“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的研製與測試工作。據介紹,在2010-2011年間將主要進行設計工作,從2012年起降進入更為細緻的第二階段——期間將開始試驗工作並建造一艘“足夠龐大的飛行器”。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大部分專家都將加入到“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的研製工作中。

歐洲野牛與96式坦克

氣墊登陸艇:霸氣十足的“歐洲野牛”

與名揚四海的前輩們相同,現代“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同樣霸氣十足。“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

資料顯示,該氣墊船的研製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位於聖彼德堡的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研製,主要用於運送戰鬥裝備和先遣登陸隊員。“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標準排水量480噸,滿載排水量555噸,航程300海裡,最大載荷130噸。可攜載3輛T-80型主戰坦克或8輛BMP-2型步兵戰車或10輛BTR-70型武裝運兵車。當用於兵力投放時,該艇可攜帶140名作戰人員及裝備,以及130噸重的物資。續航時間5天,滿載登陸時續航力1天,乘員27-31人。

除具有極強的運輸能力之外,“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還配備有精良的武器裝備,包括2門30毫米АК-630火炮、8套“針葉-1M”或“箭-3M”防空導彈系統、2套22管MC- 227型140毫米非制導彈藥發射裝置、20-80枚魚雷(數量由魚雷類型而定,使用機動式佈雷系統)。

雖然“歐洲野牛”最高時速可達63節,巡航速度也有55節,但“大排量”總是意味著“油老虎”,該艦油箱容量才56噸,航程僅300海裡。

目前,中國已經引進(包括生產線)並部署“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軍事專家杜文龍認為,“歐洲野牛”可以與056型護衛艦遠近搭配,島礁控制作用巨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