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1)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側緣, 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補脾:向心性推之, 用於虛症, 如脾虛泄瀉。

清脾:離心性推之, 用於實症, 如傷食、積滯。

清補脾:來回推之, 為平補平瀉。 用於虛中挾實症, 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調中, 消食積化痰涎, 補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積食、脾虛泄瀉、疳積、脫肛、虛喘嗽、慢驚風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離心性推之。

補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時宜用瀉法, 少用補法, 如肝虛應補時, 則以腎穴代之, 腎為肝之母, 補腎即補肝。

3.作用:平肝熄風, 解熱鎮驚, 開鬱除煩, 和氣生血。

4.主治:急慢驚風、感冒、目赤、昏閉、煩躁不安、脾虛泄瀉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離心性推之 補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臨床上極少用, 若須用時, 則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鎮驚搐。

4.主治: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眥紅、驚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無名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離心性推之(多用) 補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風解表、順氣化痰、利咽止咳、補益肺氣。

4.主治:作傷風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經實熱者宜清, 虛寒者宜補。

五、腎穴

1.部位:小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補腎:向心性推之。 清腎:離心性推之。

古書記載的清補法, 與此相反。

3.作用:補腎益腦、益氣養神、溫下元、止虛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遺尿、小便短赤、五更泄瀉、咳喘、腎虧骨軟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橫紋到拇指根部, 外側緣, 赤白肉際處, 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離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補)

3.作用:清胃熱、止嘔降逆、除煩止血。

4.主治: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熱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腸穴

1.部位:食指外側緣, 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 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腸——離心性推之。 補大腸——向心性推之。 清補大腸——來回推之

3.作用:調整大腸功能, 有固腸、澀便、止瀉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瀉、便秘、脫肛、肛門紅腫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