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賓巨集設備貴人兵:藏在輕紡機械設備裡的匠心堅守

工匠名片

姓名:貴人兵

年齡:48歲

職務:佛山市賓巨集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工匠印記

2010年成立佛山市賓巨集設備有限公司, 自主研發了數位化寬幅織物分切/折疊設備、自動縫生產線等多個輕紡機械設備,

填補行業空白, 大幅提升了國內輕紡行業的機械化水準。 他以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精神開展了10余項研發專案, 取得22項實用新型專利成果和6項發明專利, 其專利產品全部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

貴人兵在生產車間檢查設備。

一卷醫用紗布擺上生產線後, 機器自動開料, 兩隻細長的鋼鐵“手指”將布料折疊出2釐米的小邊, 就成了一個個等待縫紉的手術巾腹部墊, 整個過程不到3秒。 這是我國首台用於折疊醫用手術巾的設備。 得益于貴人兵對這件“武器”的反復雕琢, 我國醫藥衛生材料行業打破了傳統的生產模式。

起源:創業需求激發研發靈感

開啟創業生涯之前, 貴人兵跟機械和紡織工藝打了12年交道。 他先後在宜昌市三峽棉紡廠、佛山市立笙紡織有限公司、佛山南洋電梯廠工作, 一步步從普通技術員成長為機械工程師, 這為其日後從事機械設備設計工作埋下了伏筆。

2006年, 貴人兵辭職創業,

卻苦於找不到適合的方向。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在醫用紗布巾製造廠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幾位工人把紗布碼到200層, 開料後合力折疊成一片片大型紗布巾, 整個過程完全依靠手工作業。

原來, 紗布邊緣容易露線, 製成醫療用品時需在周圍折出四道小邊, 否則容易造成醫療事故。 但棉紗具有彈簧一樣的韌性, 折疊後很快反彈, 當時尚無機械設備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貴人兵馬上意識到, 這個行業面臨的窘境, 或許可以成為他創業的突破口。

“中國的紡織工藝發展了數百年, 跟別人拼傳統產品我們沒有優勢, 反而可以開發新產品滿足客戶的要求。 ”於是, 他決定設計出專門用於製作醫用手術巾的設備, 提高該行業的工作效率。

創新:一台機器相當於7個工人

研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而是充滿了暗礁險灘。 就在當年, 貴人兵製成了第一台樣機, 但由於設計不合理, 機器無法達到客戶的要求。

一次失敗的經歷沒有阻擋貴人兵的腳步, 相反, 他很快就投入到新一輪研發中。 得知噴水能降低棉纖維的彈性後, 他進行了上百次實驗, 把最佳噴水量精確到毫升。 同時, 他還在機器裡增加了打邊定型的環節。 一開始研發團隊用尼龍和塑膠製作打邊工具, 但衝擊力不強;採用鋼鐵又會產生刺耳的噪音, 對工人造成損傷。 為此, 貴人兵反復試驗了近20種材料, 終於製作出適用的打邊工具。

2007年, 全國第一台數位化寬幅織物分切/折疊設備誕生。 該機器每天能折疊一萬片手術巾腹部墊,

相當於7個工人的產量。 此外, 機器還能縮短生產製作時間, 避免了人工污染, 且小邊尺寸能精確到毫米。 “可以說大大提升了行業的生產水準。 ”談及自主研發的機器, 貴人兵語氣裡難掩自豪。

升級:精益求精打造更優產品

如今, 數位化寬幅織物分切/折疊設備已走進100多家生產廠家, 在國內佔據了80%至90%的市場份額。 儘管客戶對賓巨集的產品大加讚賞, 但貴人兵本人並不滿足。 他認為一名工匠應當具備創新精神, 時刻關注並滿足市場的最新需求。 因此, 他在原設備的基礎上又衍生了多款新機型。

最近一年多, 貴人兵一直致力於開發集分切、折疊、縫紉等功能於一體的自動縫生產線。 一旦成功, 醫用手術巾將能實現生產製作一步到位。 “也就是說一卷紗布放上去,出來的就是可以使用的產品,這樣一條生產線相當於15個人的產量。”

產品性能越高,需要攻克的難題越多。貴人兵打趣道:“研發的過程可謂過五關斬六將,我愁到頭髮都發白了。”但無論面臨多少難關,他始終堅持以工匠精神對待每一個環節,推動產品性能日趨完善。

文圖丨佛山日報見習記者丘媚

編輯丨鐘靜文

“也就是說一卷紗布放上去,出來的就是可以使用的產品,這樣一條生產線相當於15個人的產量。”

產品性能越高,需要攻克的難題越多。貴人兵打趣道:“研發的過程可謂過五關斬六將,我愁到頭髮都發白了。”但無論面臨多少難關,他始終堅持以工匠精神對待每一個環節,推動產品性能日趨完善。

文圖丨佛山日報見習記者丘媚

編輯丨鐘靜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