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第十二屆浙江國際武術比賽落幕 慢運動或將引領新風尚

武術,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代表性符號。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源遠流長, 迄今有4200年的中華文明史, 文武相承相傳。 近年來, 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 中國有近1億人群在練習武術,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武術”強身健體。

近日, 第十二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圓滿落幕。 作為“全國十大武術事件”之一, 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自2003年以來, 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二屆, 共吸引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五萬多名參賽選手參賽。

作為一項全民運動, 本屆傳統武術比賽幾乎涵蓋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包括武術社團、老年體協、青少年活動中心等。

而且選手年齡存在懸殊, 最大的86歲, 最小的才兩歲。

值得注意的是, 從此次浙江國際武術大賽的歷屆參賽選手的年齡層來看,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與其中, 且比重逐年攀升,

近幾年青少年占參賽總人數的比重已經接近70%。

和也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華武術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慢運動, 典型的代表就是太極拳, 和也一直是慢運動的宣導者, 希望借助國際傳統武術比賽的平臺, 可以更好的推廣慢運動理念和健康方法。

在中國, 動作舒緩的太極拳等運動健身方式曾一度是老年人的專屬運動。 但近些年來, 這項傳統的運動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環境下, 享受“慢運動”漸成為各階層人群追求的生活新風尚。

和劇烈運動相比, 慢運動的功效背後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一般劇烈運動後身體各器官可能需要一周時間才能恢復到常態, 而進行慢運動則完全沒有這種擔憂。

相對於專門的健身鍛煉來說, 很多慢運動都可以融入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當把慢運動成為生活習慣時, 長期堅持下去的健身鍛煉自然就不成問題。

英國《每日郵報》曾經報導, 丹麥研究人員用了12年時間跟蹤研究了1098名健康的跑步者和413名健康但沒有鍛煉習慣的成年人,

結果顯示, 經常進行劇烈運動的人患血栓的幾率與不鍛煉者差不多, 而常進行不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則最低。

而對於那些想以健身來塑造體型的愛美人士來說, 慢運動的作用更不容小覷。 2016年, 維秘超模卡莉·克勞斯就認為, 用拉力帶完成緩慢而有控制的訓練是塑造完美身材的秘訣。 同時, 運動專家亞當·紮克曼在其推出的新書《每週一次慢運動健身革命》中也指出, 每週只要20分鐘高強度的慢運動就可以塑造優美體型。

對此, 業內專家則表示, 於大多數人而言, 慢運動的減壓功能主要體現在心理調節, 健身的目的並不僅僅為了身體健康, 同時還要兼顧自己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調適。

而太極拳、瑜伽等舒緩的運動也能起到緩解心理壓力的效果。 表面上看來, 慢運動適合老年人的體質狀態, 但實際上, 它更適合年輕人的心理調節。 (易體網/專欄作者 杜康)

[關於易體網:專注體育創新領域報導, 在這裡易起解碼體育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