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年過半,手機圈這些關鍵字你不能不知道!

時間是過的真快, 一轉眼間2017年已過去了大半, 而在這半年中, 國內手機行業可以說是風雲變幻, 有的關乎企業自身的存亡, 有的對整個行業影響深遠, 有的光榮回歸, 有的黯然退場。 但是今天我們不想談某個品牌、某款產品的興衰榮辱, 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 來看看在這半年中, 國內手機市場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線下管道快速發展

經歷了智慧手機線上模式的洗禮, 國內手機市場站在了十字路口之上, 是繼續選擇以高性價比為特點的線上模式, 還是選擇注重切身體驗、追求完善服務的線下模式?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 很多手機品牌已經將管道重心轉移至線下, OPPO、vivo、華為等傳統線下品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於線下管道的擴張, 小米、一加、榮耀等互聯網品牌也開始線上下管道中有所動作。 預測資料顯示, 2017年國內整體手機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5.45億萬元人民幣,

線下手機銷量規模達到4.38億元。 可見, 線下管道的爭奪已經成為國內各大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 一場激烈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並且戰況會越來越激烈。

高端化路線此起彼伏

長期以來, 3000元是國產手機一直無法跨越的門檻,

一旦超過這個價格多數消費者會更傾向于蘋果、三星、索尼等國外品牌。 所以, 在面對新一輪的高端化時, 國產手機品牌需要拿出真正讓消費者買單的實力。 3000元以上的手機承載了更多的維度, 比如產品品質、產品體驗、品牌溢價以及品牌給消費者帶來的歸屬感, 這些也正是目前國內手機廠商所著重發力的點。 比如華為聯合徠卡推出的手機雙攝、聯合保時捷設計推出的限量版Mate9、vivo Xplay6、金立M2017等等, 都可以看作是合縱連橫的高端化舉措。

國際化進程再度加快

在MWC、CES等國際大展中, 來自中國的品牌總是能獲得更多關注的目光。 年初的MWC大展上, 華為、OPPO、努比亞、魅族、金立、中興等品牌都帶去了最新的產品或者是推出了全新的技術, 讓世界對來自中國的品牌刮目相看。 對於走出國門的手機手機品牌來說, 海外市場是一塊熱土, 南亞、北非、西歐、南美都是很好的生存土壤, 但熱土之上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專利方面, 而自身的技術研發實力、專利儲備就成為應對專利挑戰的“硬實力”;相互扶持、“抱團取暖”,

這也是面對專利挑戰時的一招好棋;而產品的差異化、創新功能、用戶體驗則考驗著企業的市場嗅覺。

天價代言人屢見不鮮

各大品牌紛紛從互聯網饑餓行銷模式回歸傳統行銷打法:請明星代言、砸重金做廣告, 為贏得未來市場份額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OPPO邀請鹿晗、楊冪、李易峰;金立邀請馮小剛、余文樂、吳剛、薛之謙;華為簽約梅西、努比亞簽約C羅.....廠商們最看重的就是明星的粉絲經濟以及市場號召力,希望通過明星效應提升品牌價值、擴大美譽度、拉動手機銷量。或許也可以說,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狀態,快速增長不復再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饑餓行銷已經沒有生存空間,期貨時代就快謝幕了、現貨時代已經拉開帷幕。而代言人作為拉動人氣、促進粉絲抱團的重要手段,在今後一段時間裡仍然會是手機廠家行銷的主流。

為贏得未來市場份額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OPPO邀請鹿晗、楊冪、李易峰;金立邀請馮小剛、余文樂、吳剛、薛之謙;華為簽約梅西、努比亞簽約C羅.....廠商們最看重的就是明星的粉絲經濟以及市場號召力,希望通過明星效應提升品牌價值、擴大美譽度、拉動手機銷量。或許也可以說,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狀態,快速增長不復再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饑餓行銷已經沒有生存空間,期貨時代就快謝幕了、現貨時代已經拉開帷幕。而代言人作為拉動人氣、促進粉絲抱團的重要手段,在今後一段時間裡仍然會是手機廠家行銷的主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