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退役武警眼中的故宮:這裡是故宮的練兵場,騎馬射箭猶如戰場一般

去故宮遊玩過的, 不知對這座建築有沒有印象, 它位於故宮東部景運門外、奉先殿南一片開闊的平地上。 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初建, 當時的規模不比現在, 現在的規模是雍正八年(1730年)建成, 這就是“箭亭”。 看故宮地圖的人或許有人留意到, 與箭亭相對應的西部建築非常多, 而東部只有“箭亭”一棟建築向南是一片開闊的空地, 這是為什麼呢?

故宮地圖箭亭的位置

為什麼要在這建一座這樣的大殿呢?還要用“亭”字來命名呢?箭亭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的地方。 箭亭名為「亭」, 實質上是一座獨立的大殿。 其面闊5間, 進深3間, 黃琉璃瓦歇山頂, 四面出廊。 殿內20根朱漆大柱直接承托梁架, 減少了斗拱層疊的層次, 是宮殿建築大式做法中比較少見的。 箭亭東西兩側山牆磨磚對縫, 不開窗;南北兩面各辟菱花扇門, 南5北3共8扇。

箭亭的前面一片開闊

大殿當中設有寶座, 寶座的東面有臥碣1座, 刊刻乾隆十七年(1752年)上諭, 其內容為要求滿清貴族「衣服語言, 悉遵舊制」, 「操演技勇, 時時練習騎射」, 並告誡子孫要「永垂法守」。 並鐫刻於碑石之上, 置於箭亭內寶座東側, 以使子孫後代時刻銘記。 箭亭前寬敞開闊, 為殿試武進士閱技勇之處,

屆時需考試馬步、射弓、刀石, 平時也成了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的場所。

箭亭

嘉慶十三年(1808年),清仁宗顒琰又立石碑於殿內西側,再次告誡子孫“不效漢俗”。 修建箭亭之目的在於防止滿族受漢族同化而致祖制湮滅。 乾隆和嘉慶皇帝都曾在此射箭並操演武藝。

咸豐元年(1851年), 皇帝曾在此閱十五善射。 清初規定, 特許在大內騎馬的王公大臣凡入東華門者, 一律在箭亭前下馬, 因此, 箭亭周圍的空曠之地也是當時拴歇馬匹之處。

從珍寶館方向看箭亭

箭亭猶在, 但清王朝卻不復存在了。

現在的箭亭成了今天遊客觀賞 的一個景點。 清王朝怎麼也想不到, 不管怎麼的告誡都阻止不了他們覆滅的命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