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版“瑞士軍刀”,工兵有了它絕對得心應手

工兵鍬, 又名工兵鏟、軍鍬, 是一種常見的用於開溝掘土、鏟取什物的生產工具。 它的前身其實就是民用鍬。 它出現在職業化軍隊形成以後, 是專門生產的, 比普通民用鍬更加輕便、結實, 但型制和民用鍬沒有太大差別。

工兵鍬現已經有三代改進, 不過由於第一代鍬使用時間非常長, 再加上我軍的裝備通常是庫存充足, 所以很多地方部隊都還普遍使用一代鍬。

一代鍬的誕生可以說是生存的需要, 因為普通的鐵鏟木柄太長, 不易攜帶, 又容易暴露目標, 所以便在現在鐵鏟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小改動, 首先是在木柄遠離鐵鏟的最上端與鏟面平行開了一個貫通的小孔, 其次將木柄改為粗-細-粗流線形狀, 還在鏟面兩側也分別加了小孔。 四個小孔是為了使用繩子拴住鐵鏟在行軍包上, 在武裝泅渡、劇烈運動和長時間行軍中不易掉落, 流線型木柄也更適合手握。

在軍隊, 並不是每個步兵都需要攜帶鍬, 只是工兵、輜重兵和稍後出現的炮兵使用較多, 尤其是工兵的裝備量最大, 這也是軍鍬通常稱為“工兵鍬”的由來。 一般都是插在打好的背包上, 或者在背囊上有固定好的環扣中, 攜帶比較方便, 坐下休息也不受影響。

除了構築城砦溝壕, 安營掘灶外, 我們還會見到工兵鍬用來當作軍隊伙房的切菜、炒菜鏟, 但更為常見的還是用來煎雞蛋。

當然, 工兵鍬還有更腦洞大開的用途, 比如把工兵鍬作為應急標識, 引導步戰車快速穿越障礙。 如此萬能神器, 可謂一鍬在手, 勝利我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