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7世界過敏日:關注兒童過敏

2017年7月8日是第13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為了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 共同預防過敏性疾病, 2005年, 國際變態反應組織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 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今年世界過敏日當天, 世界過敏日高峰論壇暨中國兒科醫師過敏培訓專案論壇在京召開, 會後特別組織的中國兒科過敏座談會, 有幸請到了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申昆玲教授和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的趙京主任帶大家一起聚焦兒童過敏性疾病。

有關報告顯示, 全球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 患病人群占世界總人口的20%~30%。 據瞭解, 我國約有2.7億人受到過敏問題的困擾。 並且, 我國兒童過敏的發病率已猛增至30%左右。 過敏性疾病是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 是由於機體的敏感性過高, 在血液中產生針對某種特殊過敏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抗體(IgE),

進而在機體的不同部位產生不同的過敏性症狀。 過敏性疾病通常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濕疹、蕁麻疹、結膜炎、食物過敏、藥物過敏以及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等。

兒童過敏有什麼特點?

與成人有何不同?

兒童過敏有什麼特點?與成人又有什麼不同?兒童由於免疫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 因而比成人更容易過敏。 趙京教授表示, 過敏性疾病大致可以分為皮膚過敏、吸入性過敏、食物過敏和全身過敏反應。 其實過敏性疾病的機制都是一樣的, 但是兒童過敏性疾病有其特點, 比如過敏性哮喘, 兒童的哮喘有80%~90%是由過敏引起的, 成人哮喘可能僅有一半是過敏導致。 過敏性鼻炎則是成人發病較多, 兒童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一般是在上學年齡,

與外界接觸多了以後才逐漸增高。 食物過敏方面, 兒童容易出現對牛奶蛋白的過敏,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 機體會逐漸出現耐受。 而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在我國發病率目前不是很高。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申昆玲教授

申昆玲教授介紹, 過敏這個詞在古希臘就有文字記載, 但至今, 過敏的機制和治療仍在研究探討中, 對於食物過敏, 近期國外有研究提倡早期小劑量的接觸, 可使機體產生耐受, 有助於避免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隨後申教授又補充道, 兒童過敏與成人過敏還有一大不同點, 就是皮膚過敏, 兒童容易發生牛奶蛋白和雞蛋蛋白過敏導致的濕疹, 這在成人是很少見的。 當然, 這也會伴隨著兒童的成長、年以系統的發育成熟而逐漸耐受。 但是如果過敏當時沒有及時控制, 症狀會逐漸加重, 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 甚至出現哮喘。 申教授說, 這很可能導致一部分過敏性疾病患兒的氣道出現不可逆的慢性損傷,

使得他們成年後出現慢性過敏性氣道疾病。

生活環境太乾淨導致過敏增加?

如今, 社會進步了, 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生存環境越來越舒適, 越來越乾淨了, 為什麼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卻在上升, 症狀也呈加重趨勢呢?一部分研究過敏原因和機制的學者認為重點在“人類自身”, 從而提出了“衛生假說”。即認為孩子在早期接觸的微生物少,後期容易得過敏性疾病。針對衛生假說,申教授認為,目前,該假說存在爭議,但是有一些國家是認可該假說的觀點的。以東德和西德合併後過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發病率的變化,以及城市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顯著高於農村為例,說明了衛生假說有一定的道理。

趙教授表示,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準已大大提高,人類社會不可能為了不患過敏性疾病而倒退回環境髒亂的時代,感染性疾病減少,過敏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

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趙京主任

最後兩位專家均認為,就我國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感染性疾病在減少,過敏性疾病確實在增加。但是,兩種疾病最終將達到一種平衡,國外很多國家的資料證明,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將會進入平臺期,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恐慌。

如何提高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識別率

面對兒童過敏性疾病,大家最關心的無非是診斷和治療。對於如何提高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識別率,首先要加強公眾教育,增加公眾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過敏性疾病在機體的不同部位會反映出不同的症狀,大眾應該提高過敏性疾病的意識,比如兒童長期反復咳嗽,如果按感冒治療效果不明顯時,要想到會不會是過敏引起。其次是通過過敏原的檢測來識別。趙主任談到,有些過敏原檢測是定性的,只能判定陽性或陰性,但是有很大可能檢測結果為陽性卻沒有過敏症狀。目前,協和醫院已有比較成熟的變態反應科,北京兒童醫院已經成立了變態反應門診,首都兒科研究所也在著手開展專科門診。兩位專家建議,兒童發生過敏性疾病時,儘量到專科醫院、專科門診診斷治療,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兩位專家還特別強調,儘管兒童過敏性疾病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家長們要理性的看待過敏原檢測的結果,不要對兒童過敏給予過分的診斷和治療,不足或過分的診斷治療都是不可取的。

兒童過敏常見症狀

兒科過敏醫師陣營的新鮮血液

對於目前我國醫生診斷和治療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水準,申教授首先給予了肯定,我國醫生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水準較前已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並且,為了使兒童的過敏性疾病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即將開展兒童過敏醫師培訓專案。通過搭建中國兒童過敏醫師的培訓平臺,計畫將來自兒童專科醫院、兒童呼吸科、兒童耳鼻喉科的中青年骨幹醫師作為主治兒童過敏的一線核心力量,為醫生帶來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的專業教育培訓,讓我國兒童過敏疾病的診治逐漸向國際領先水準靠近。在這項培訓中,主要做4件大事。第一就是針對對不同級別的兒科醫生,進行不同程度的過敏知識的分層培訓,該專案目標在2018年底覆蓋2000名醫生,為兒童過敏醫師陣營輸送新鮮血液。第二,是對兒科過敏醫生專業資質的認證。該項目將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CMEA)提供國內認證,由世界過敏組織(WAO)和亞太兒科呼吸學會(APPS)提供國際認證。第三,學術界正在編寫教材,為將來不同級別醫生的培訓提供標準的材料。第四,就是加強對社會公眾的教育,提高家長及病人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

最後,申教授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一起為推動我國兒科過敏診治領域的發展添磚加瓦。使更多的孩子遠離過敏的困擾、健康成長,讓未來更多的家庭受益。

編輯、排版:《醫師報》畢雪立

從而提出了“衛生假說”。即認為孩子在早期接觸的微生物少,後期容易得過敏性疾病。針對衛生假說,申教授認為,目前,該假說存在爭議,但是有一些國家是認可該假說的觀點的。以東德和西德合併後過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發病率的變化,以及城市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顯著高於農村為例,說明了衛生假說有一定的道理。

趙教授表示,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準已大大提高,人類社會不可能為了不患過敏性疾病而倒退回環境髒亂的時代,感染性疾病減少,過敏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

首都兒科研究所呼吸內科趙京主任

最後兩位專家均認為,就我國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感染性疾病在減少,過敏性疾病確實在增加。但是,兩種疾病最終將達到一種平衡,國外很多國家的資料證明,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將會進入平臺期,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恐慌。

如何提高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識別率

面對兒童過敏性疾病,大家最關心的無非是診斷和治療。對於如何提高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識別率,首先要加強公眾教育,增加公眾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過敏性疾病在機體的不同部位會反映出不同的症狀,大眾應該提高過敏性疾病的意識,比如兒童長期反復咳嗽,如果按感冒治療效果不明顯時,要想到會不會是過敏引起。其次是通過過敏原的檢測來識別。趙主任談到,有些過敏原檢測是定性的,只能判定陽性或陰性,但是有很大可能檢測結果為陽性卻沒有過敏症狀。目前,協和醫院已有比較成熟的變態反應科,北京兒童醫院已經成立了變態反應門診,首都兒科研究所也在著手開展專科門診。兩位專家建議,兒童發生過敏性疾病時,儘量到專科醫院、專科門診診斷治療,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兩位專家還特別強調,儘管兒童過敏性疾病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家長們要理性的看待過敏原檢測的結果,不要對兒童過敏給予過分的診斷和治療,不足或過分的診斷治療都是不可取的。

兒童過敏常見症狀

兒科過敏醫師陣營的新鮮血液

對於目前我國醫生診斷和治療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水準,申教授首先給予了肯定,我國醫生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水準較前已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並且,為了使兒童的過敏性疾病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即將開展兒童過敏醫師培訓專案。通過搭建中國兒童過敏醫師的培訓平臺,計畫將來自兒童專科醫院、兒童呼吸科、兒童耳鼻喉科的中青年骨幹醫師作為主治兒童過敏的一線核心力量,為醫生帶來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的專業教育培訓,讓我國兒童過敏疾病的診治逐漸向國際領先水準靠近。在這項培訓中,主要做4件大事。第一就是針對對不同級別的兒科醫生,進行不同程度的過敏知識的分層培訓,該專案目標在2018年底覆蓋2000名醫生,為兒童過敏醫師陣營輸送新鮮血液。第二,是對兒科過敏醫生專業資質的認證。該項目將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CMEA)提供國內認證,由世界過敏組織(WAO)和亞太兒科呼吸學會(APPS)提供國際認證。第三,學術界正在編寫教材,為將來不同級別醫生的培訓提供標準的材料。第四,就是加強對社會公眾的教育,提高家長及病人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

最後,申教授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一起為推動我國兒科過敏診治領域的發展添磚加瓦。使更多的孩子遠離過敏的困擾、健康成長,讓未來更多的家庭受益。

編輯、排版:《醫師報》畢雪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