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不服氣!只有老淳安人才知道什麼叫“鏟籽樹”

“日暮伯勞飛, 風吹烏桕樹。 ”這是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裡寫烏桕的句子。

烏桕樹是老家人叫的那種“鏟籽樹”。

烏桕樹是過去生產隊一種經濟收入的樹種,

田頭地腳, 荒山野嶺都有它的“身影”。 好像也沒有見大人們刻意去種植這種樹, 只見過大人把長在莊稼地裡的小樹苗用鋤頭挖掉, 而讓那些生長在石頭磅上的樹苗慢慢長大, 慢慢粗壯起來, 任它們開花結籽, 生兒育女。

夏天, 烏桕樹枝長葉茂,

正好遮出一大片陰涼, 在田地裡勞動的農民, 酷熱之下有一處乘涼歇息之地, 口吹一哨聲, 涼風徐徐來, 吹幹身上勞動的汗水, 吹爽農人的心肺。

烏桕樹最大的用處是可以給人們帶來經濟價值。 烏桕的籽可以入藥, 可以榨油, 籽外層包著的一層白色臘,

是製造肥皂、油漆、油墨和蠟燭的原材料。 過去農村燈盞裡點的油是用烏桕樹籽榨出來的, 叫清油。 用清油點燈, 煙少, 明亮, 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 當年的生產大隊裡, 每個生產隊都有幾棵烏桕樹, 秋風起, 烏桕樹葉漸漸變黃, 慢慢地, 隨著冬天的來臨, 樹葉落光後滿樹白白的烏桕在寒風中搖曳, 到這個時候, 大人們就帶上“鏟籽刀”去“扠”烏桕了。

“扠”(采)烏桕籽是一種力氣加技術的活。 先要爬到粗而高的烏桕樹上, 雙腳踏牢樹枝, 身體靠在樹杈上穩定後, 再用磨得鋒利的“扠籽刀”(一種裝在竹竿或木棍上的像月牙一樣的刀, 刀口是朝上的。 )看准長滿烏桕的樹條, “喳—喳—喳”一條條扠下來, 樹下面有婦女和年紀大些的勞動力一條條撿起來, 還要把熟透了的, 在扠動中掉下來的一粒一粒散落在地上的烏桕籽撿到麥籽簍裡, 和撿好捆好的一條條桕子一起挑到生產隊裡去。

夜裡, 人們集中在生產隊的屋裡, 把烏桕籽從枝條上一粒粒捋下來, 第二天挑到供銷社賣掉, 生產隊就有了一筆收入。

扠桕籽也是一項很危險的勞動, 所以, 這種上樹的活一般都是年輕的男勞動力去幹。

烏桕扠完了, 冬天來了。 烏桕樹上還留有東東西西幾枝烏桕籽, 白得饞人, 白得耀眼, 這些烏桕籽是鳥嚮往的, 也是我們小孩子嚮往的。 鳥把烏桕籽當糧食, 我們把烏桕籽當錢看。

放學後,背上麥子簍,前山后山地去拾大人們沒有撿乾淨的烏桕籽,拾來了賣到供銷社,買來自己急需要的鉛筆、削筆刀等。

後來經濟好了,家鄉田野上的烏桕樹已經轟然倒在斧頭之下了。過年回家,後山上幾棵孤零零的烏桕樹,掛滿白晃晃的烏桕籽,站立在寒風中也無人理會了,只有嘰嘰喳喳的鳥兒偶爾光顧一下它們。

而今天,烏桕樹卻在縣城的公園裡佔據一席,供人們作為園林觀賞樹了,在公園裡看慣了烏桕樹的孩子,肯定沒有我們拾烏桕籽時那份感受。

版權歸淳安發佈所有,轉載須告知!

作者:王豐

圖片來自網路

千島湖傳媒中心淳安發佈編輯部編發

人人爭當“四個人”,共建康美千島湖

我們把烏桕籽當錢看。

放學後,背上麥子簍,前山后山地去拾大人們沒有撿乾淨的烏桕籽,拾來了賣到供銷社,買來自己急需要的鉛筆、削筆刀等。

後來經濟好了,家鄉田野上的烏桕樹已經轟然倒在斧頭之下了。過年回家,後山上幾棵孤零零的烏桕樹,掛滿白晃晃的烏桕籽,站立在寒風中也無人理會了,只有嘰嘰喳喳的鳥兒偶爾光顧一下它們。

而今天,烏桕樹卻在縣城的公園裡佔據一席,供人們作為園林觀賞樹了,在公園裡看慣了烏桕樹的孩子,肯定沒有我們拾烏桕籽時那份感受。

版權歸淳安發佈所有,轉載須告知!

作者:王豐

圖片來自網路

千島湖傳媒中心淳安發佈編輯部編發

人人爭當“四個人”,共建康美千島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