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入伏可以吃中藥嗎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一般來說喝中藥是為了治療疾病的, 所以為了治病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喝的, 也有很多人認為夏季不適合喝中藥, 喝了會導致上火, 那麼入伏可以吃中藥嗎?喝中藥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入伏可以吃中藥嗎:

疾病的治療是不分時間與季節, 有其病用其藥,

病分陰陽, 有寒熱之分, 藥也分陰陽, 也有寒熱之分。 中醫師在診病處方時會根據病人疾病陰陽寒熱性質選擇恰當的方劑, 通過合理的藥物加減變化, 使得整首方劑在寒熱溫涼上符合患者疾病陰陽性質。 說通俗一點兒, 就是天熱或者病人罹患某些熱症的時候, 中醫師會在方劑中適當加上一些寒涼性質的藥, 減去某些溫熱性質的藥, 從而達到“熱者寒之, 寒者熱之”的治療效果。 而且某些寒性病變, 如寒邪凝滯導致的痛經、腹痛、關節疼痛, 或陽氣虛衰導致的下肢冷痛、腹瀉等疾病, 最好的治療時節恰恰是伏天。

至於有些人說三伏天不適合喝中藥, 可能是考慮到中藥不易保存的問題了!

建議, 每天的中藥量, 當日服用完, 儘量不要過夜。 可放入冰箱保存, 服用期間的禁忌, 請按照醫生的醫囑執行。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一般來講, 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 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 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 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 一般而言, 治療虛症和腸胃病, 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 則通常在飯後30分鐘服用為佳, 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 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 也應飯後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 其中, 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

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 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 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另外,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 其實, 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中醫理論認為,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 即藥湯煎後立即濾出, 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 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 才應該“熱服”, 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 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 則應該“冷服”, 以免引起刺激。

現在已經開始入伏了, 這意味著天氣也會越來越熱, 溫度越來越高, 那麼入伏可以吃中藥嗎?喝中藥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1、喝中藥忌吃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 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 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 吃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 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喝中藥忌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 難以消化。

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 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吃中藥時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濕藥, 或健脾暖胃藥, 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喝中藥忌喝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 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 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 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減低療效。 尤其在服用 “阿膠”、“銀耳”時, 忌與茶水同服, 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 影響人體吸收。 如平時有喝茶習慣, 可以少喝一些綠茶, 而且最好在服藥 2~3小時後再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