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讓南鑼鼓巷成為北京胡同治理的“樣板間”

南鑼鼓巷街區是北京城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傳統胡同街區。 街區以南鑼鼓巷為南北軸線, 東西兩側各有8條呈“魚骨狀”排列對稱胡同, 由於看起來像一條蜿蜒曲折的蜈蚣, 所以南鑼鼓巷街區也叫蜈蚣街。 南鑼鼓巷稱南北走向, 東西寬8米, 南北長786米, 被稱為蜈蚣街的脊樑。

南鑼鼓巷街區歷史悠久, 文化遺產豐富。 這裡名宅大院聚集。 洪承疇舊居、清末大學士文煜的宅第、僧格林沁王府、榮祿府、毛澤東老師符定一先生的舊居、蔣介石行轅、茅盾故居、齊白石舊居、老志誠舊居……都散落在這裡。 這裡歷史名人輩出。 《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中國物理學界泰斗饒毓泰、中華民國副總統馮國璋、《新潮》雜誌創辦者之一楊振聲、著名書畫家詩詞學家張伯駒、“兩彈元勳”鄧稼先……都曾在這裡居住。 這裡書聲琅琅。 從“學識家塾”到“崇實小學”, 從鑲黃旗官學到前圓恩寺小學,

從靳雲鵬舊居到中中央戲劇學院, 從育青女子高級職業學校到進德中學, 從“求實學社”到“求實中學”……都從這裡傳出朗朗讀書聲。 據考證, 共產黨的秘密電臺還曾設立在帽兒胡同老門牌11號。 豐厚的文化底蘊, 潤育著一代又一代後人。

因為南鑼鼓巷街區代表了北京城的性格和特點, 其歷史形態是北京首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被2009年的《時代週刊》評為亞洲必去的25處旅遊風情體驗地之一。 但是隨著影響力的擴大, 南鑼鼓巷的遊客越來越多, 利潤豐厚的小吃店蜂擁而至, 開牆打洞的行為愈演愈烈, 無照經營的商戶逐漸增加。 慢慢的, 受“劣幣驅逐良幣”的影響, 商戶由50多戶增加到200多戶, 文化體驗業態受到嚴重侵蝕, 文創小店被特色小吃店取代,

本來不寬的胡同受到擠壓變得原來越窄, 巨大的客流量和雜亂無章的環境讓南鑼鼓巷不堪重負。 面對此種情況, 南鑼鼓巷主動申請退出3A景區資質並暫停接待旅遊團。 與此同時, 南鑼鼓巷的治理整頓開始升級。

2014年2月25日, 總書記來到南鑼鼓巷雨兒胡同, 先後走進四個四合院探訪住戶。 在視察南鑼鼓巷時, 總書記提出,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作為最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 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 結合全市全面整治開牆打洞工作, 南鑼鼓巷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 按照政府主導、政府參與、多元治理的工作格局, 制定了《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

規定了不可移動的文物名錄, 構建了歷史文化街區全面保護管控的格局。 同時, 加大“開牆打洞”治理力度, 做到“有恢復”:“開牆打洞”得到徹底封堵, 無留門留窗現象, 房屋恢復原貌, 因“開牆打洞”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同時得到恢復;做到“有美觀”:牆面平整美觀, 色彩風格協調統一, 門窗設置符合規劃, 堅固耐用, 建築材料符合標準;做到“有清理”:建築垃圾及時清運, 道路平整暢通。 最後按照“六無”的標準進行檢查驗收。

經過集中整治, 曾經的“小吃一條街”變了另一幅模樣。 灰牆、青瓦、木牌匾、古色古香。 曾經的磚頭路換成了青石板路, 外牆鋪上了青磚, 五顏六色的招牌被古樸的木牌匾取代。 商戶數量減少了, 低端產業退出了, 而具有民俗文化的體驗館和文創小店又回來了。 另外, 通過整體保護, 南鑼鼓巷街區風貌得到保護, 文脈得以傳承延續, 彰顯了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 這個炎炎夏日, 你可以徜徉於整片胡同, 到那裡探尋名人的故事, 撫摸歷史的肌理, 聽聽四九城發生的趣聞軼事……北京城區還有很多的文化街區和古韻胡同需要整治和保護, 而南鑼鼓巷的成功作為可以參考的“樣板間”提供了良好的示範。

而南鑼鼓巷的成功作為可以參考的“樣板間”提供了良好的示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