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功打入英國,卻在咸寧被“叫停”,共用單車又咋了?

6月初,

首批共用單車在咸寧投放

然而近幾個月,

關於共用單車的話題就一直沒消停過

有人關心商業模式,

有人關心未來前景

最多的, 還是關心城市秩序和道德問題…

為此, 共用單車相關話題

甚至還入選今年的高考作文…

(還好香報君畢業得早)

前兩天,

中國共用單車成功打入英國市場的消息,

也是刷了屏, 那叫一個自豪啊!

(據說把老外給樂懵了)

可是, 在出海擴張的同時, 國內杭州、咸寧等城市卻開始對共用單車叫停了。

咸寧叫停共用單車投放

在前天, 咸寧市對共用單車的投放提出了新要求——“緩一緩”。

自6月26日以來, 我市監管部門已扣押某品牌的共用單車400輛, 因其“未與監管部門接洽, 盲目投放影響道路公共秩序。 ”

據統計,

咸寧市目前共有三大共用單車品牌進駐, 總數接近3000輛, 儘管未近飽和, 但對市區交通已造成一定影響。 有關部門擔心“失控”, 因此未雨綢繆, 對“洶湧而至”的單車採取“預防”措施。 政府正與相關企業商談論證, 根據市場容量有序增投。

無獨有偶, 6月, 荊州市城管局以“亂停放、占道等被大量舉報”為由, 暫扣了上百輛“hello bike”單車。

7月10日下午, 杭州宣佈, 在該市相關管理條例沒有出臺之前, 不允許再新投放共用單車。

在武漢, “擴張之矛”與“監管之盾”的問題更加突出。 社區樓下, 公交站、地鐵站口, 紮堆亂放的共用單車不計其數。

十幾輛共用單車被丟棄在一單位大門口的花壇上

大量共用單車停在路邊

其實, “共用單車不准進社區”, 是多家共用單車公司的規定, 因為這會降低單車的周轉率。 不少社區裡, 共用單車可以隨意進出, 並亂停亂放, 給管理帶來不少麻煩。

交通部:鼓勵城市研究投放機制

針對“一些城市確實出現了車輛投放過剩的問題,今後會不會進行共用單車總量控制?”的問題,今年5月,交通部進行了回應:

鼓勵城市根據自身特點、公眾出行需求和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定位,研究建立與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公眾出行需求等相適應的車輛投放機制,引導運營企業合理有序投放車輛。同時也要求運營企業加強線下的運營調度,避免局部區域出現車輛嚴重過剩現象。

從這一表態看,咸寧、荊州和杭州的做法,是有據可依的。

共用單車氾濫,網友這樣說

@ 清晨的馱馬:這場面。沒辦法,需求多也不能投放這麼多單車出來。

@王什麼寧啊:每一項新事物的出現都會伴隨著一些問題,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慢慢得就會形成一種好的趨勢了。

@caroline_曼:有的地方多的沒用,有的地方用的一個沒有,管理有問題啊

@雲淡風清:共用單車公司不能只為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

@M奮鬥X:應該控制一下單車數量。感覺已經太多了。

@一隻耷拉眼:暗黑大片系列之被扔的共用單車~

@一隻胖比熊:自行車道上停滿了機動車,機動車道上出現了一大批自行車,先治理好了路況,才能享受便利出行吧,不然一出門處處都是危機……

擴張之矛vs監管之盾 怎樣破解?

觀點一:無規則,不共用

咸甯市城管局管理科科長童煥歡認為,有些單車密集停放,佔用公共資源,應屬占道經營,影響交通秩序和臨街商家營業。不守規則的“共用”行為讓管理部門為難。

來咸寧療養的北京市民譚先生說:一旦投放過度,要麼會出現共用單車和機動車爭道的危險景象,要麼大量閒置車將成為“路障”這兩種後果都弊大於利。

今年5月底,上海和天津自協共同起草《共用自行車服務規範》,僅“應按照車輛總數不低於5‰的比例配備維保人員”這一條,眾多共用單車企業的運維水準遠達不到該標準。

觀點二:亂與管,孰先後

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場人士指出:從自身發展的逐利性來講,企業自然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市場利潤。但共用單車企業在擴張階段,也許有意無意忽略了部分社會責任。

比如,新華社曾專門發文,對共用單車企業數十億元的資金池如何監管和保障安全的問題提出質疑,但無一企業對此做出回應。

今年4月,溫州出臺了本地版的共用單車管理規範,設立了包括成立獨立服務機構、建立車輛維保服務制度、企業購買保險等總共六項規定,既有針對性地解決市場亂象,也給行業留有發展空間。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企業在高歌猛進之時,應不忘社會責任。管理部門在出臺政策之時,也為企業考慮,留足市場空間。

觀點三:同努力,望多贏

今年4月,枝江市引入摩拜單車,成為全國首個共用單車示範縣市。

針對諸多亂象,枝江市出臺了相關准入標準,規定共用單車企業的運營車輛須具備GPS智慧鎖,運營平臺須具備車輛的即時定位、精准查找等功能,且用戶須實名認證並實行信用管理機制。

摩拜單車公關經理吳皓說:“現在武漢的車輛數和騎行次數之比為1:10,而在枝江這個比例達到了1:20。可見經過智慧管理之後,中小城市共用單車使用率顯著上升,維護管理效率也得以增強。”

咸甯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共用單車企業可通過有效地自我約束與管理優化,實現與中小城市管理體系的順暢聯通。監管部門將做好“引路人”和“裁判員”,給共用單車行業發展提供一條“優質車道”。

關於共用單車在咸寧

你怎麼看?

歡迎下方留言↓

領導說了!你們點個

香報君的工資就漲五毛!

愛不愛,看行動~

針對“一些城市確實出現了車輛投放過剩的問題,今後會不會進行共用單車總量控制?”的問題,今年5月,交通部進行了回應:

鼓勵城市根據自身特點、公眾出行需求和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定位,研究建立與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公眾出行需求等相適應的車輛投放機制,引導運營企業合理有序投放車輛。同時也要求運營企業加強線下的運營調度,避免局部區域出現車輛嚴重過剩現象。

從這一表態看,咸寧、荊州和杭州的做法,是有據可依的。

共用單車氾濫,網友這樣說

@ 清晨的馱馬:這場面。沒辦法,需求多也不能投放這麼多單車出來。

@王什麼寧啊:每一項新事物的出現都會伴隨著一些問題,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慢慢得就會形成一種好的趨勢了。

@caroline_曼:有的地方多的沒用,有的地方用的一個沒有,管理有問題啊

@雲淡風清:共用單車公司不能只為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

@M奮鬥X:應該控制一下單車數量。感覺已經太多了。

@一隻耷拉眼:暗黑大片系列之被扔的共用單車~

@一隻胖比熊:自行車道上停滿了機動車,機動車道上出現了一大批自行車,先治理好了路況,才能享受便利出行吧,不然一出門處處都是危機……

擴張之矛vs監管之盾 怎樣破解?

觀點一:無規則,不共用

咸甯市城管局管理科科長童煥歡認為,有些單車密集停放,佔用公共資源,應屬占道經營,影響交通秩序和臨街商家營業。不守規則的“共用”行為讓管理部門為難。

來咸寧療養的北京市民譚先生說:一旦投放過度,要麼會出現共用單車和機動車爭道的危險景象,要麼大量閒置車將成為“路障”這兩種後果都弊大於利。

今年5月底,上海和天津自協共同起草《共用自行車服務規範》,僅“應按照車輛總數不低於5‰的比例配備維保人員”這一條,眾多共用單車企業的運維水準遠達不到該標準。

觀點二:亂與管,孰先後

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場人士指出:從自身發展的逐利性來講,企業自然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市場利潤。但共用單車企業在擴張階段,也許有意無意忽略了部分社會責任。

比如,新華社曾專門發文,對共用單車企業數十億元的資金池如何監管和保障安全的問題提出質疑,但無一企業對此做出回應。

今年4月,溫州出臺了本地版的共用單車管理規範,設立了包括成立獨立服務機構、建立車輛維保服務制度、企業購買保險等總共六項規定,既有針對性地解決市場亂象,也給行業留有發展空間。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企業在高歌猛進之時,應不忘社會責任。管理部門在出臺政策之時,也為企業考慮,留足市場空間。

觀點三:同努力,望多贏

今年4月,枝江市引入摩拜單車,成為全國首個共用單車示範縣市。

針對諸多亂象,枝江市出臺了相關准入標準,規定共用單車企業的運營車輛須具備GPS智慧鎖,運營平臺須具備車輛的即時定位、精准查找等功能,且用戶須實名認證並實行信用管理機制。

摩拜單車公關經理吳皓說:“現在武漢的車輛數和騎行次數之比為1:10,而在枝江這個比例達到了1:20。可見經過智慧管理之後,中小城市共用單車使用率顯著上升,維護管理效率也得以增強。”

咸甯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共用單車企業可通過有效地自我約束與管理優化,實現與中小城市管理體系的順暢聯通。監管部門將做好“引路人”和“裁判員”,給共用單車行業發展提供一條“優質車道”。

關於共用單車在咸寧

你怎麼看?

歡迎下方留言↓

領導說了!你們點個

香報君的工資就漲五毛!

愛不愛,看行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