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做好促銷活動,日銷售額直達百萬——並不誇張!

除卻各種節日要做促銷外, 年中與年終也是免不了進行大促的。 童言君作為一個知心xx, 常聽店主抱怨大促不掙錢等, 秉著好人做到底的心態, 這不, 請來了專業人士講解“如何設計一場年中大促”, 接著看, 見分曉!

我們來看一下該活動的方案概要:

首先, 這是一場預計舉辦在7月底的大型親子嘉年華活動, 眼下就開始著手活動預熱並以門票預售的形式展開。

■ 活動內容:

1. 存15元得20元全場抵用券+4次SPA卡。

預存15元就可獲得20元活動當天的抵用券, 外加4次市值約合200多元的SPA卡, 給消費者的感覺絕對是物超所值。

2. 參加完嘉年華活動, 送108元大禮包。

完整來說是指這場嘉年華有多個廠商的展區, 展區內會涵蓋“遊戲+銷售”的功能, 當日遊園的顧客憑藉手中的入場門票, 每參與一個展區的遊戲互動, 都可以獲得小禮品, 還會獲得一個章戳, 集齊一定數量章戳就可以換取108元的大禮包。

3. 存1000送1000, 存3000送4000。

預存1000元獲得1000元的奶粉尿褲抵用券, 可在下次消費時使用。 其中奶粉每600元可使用100元, 尿褲每包可抵20元。

4. 充值抽獎, 最大獎iphone7。

即參與充值的會員獲得抽獎機會, 每充1000獲得一次機會, 獎池裡最大獎勵為iphone7這樣具備極大吸引力的物品。

5. 其他

此處可針對門店內的單品進行小型的促銷設計, 譬如“雅培買三送一”等等。

■ 優點分析:

① 活動最難的地方在於“邀約”。

往往我們做了大力度的活動, 結果顧客根本連人都沒來。 而此處的活動則是以一種低門檻的邀約形式, 讓顧客先是花了錢買門票, 而這門票的代價卻又是物超所值。 這就保證了顧客對票價的認可, 而購買了門票的顧客到場率可要高的多。 同時, 門票的售賣使得該活動變得可預見、可控制。

② 參與遊園遊戲到最後領取大禮包的設計達成了消費者駐留, 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流量承接”。

當活動引進來流量如果沒有好好設計, 客戶可能用完手中的抵用券就走了, 根本沒有意義。 而各個遊戲環節的展區實際上都是增加每一筆交易的可能性, 讓顧客長時間在門店內駐留, 從而使流量承接變得更可靠。

③ 預存與贈送其實就是促進會員辦理, 實現消費鎖定。

贈送的部分以“滿減券”的形式發放, 增加了顧客再次消費的可能, 防止會員流失。

④ 最後一個優點是大獎刺激。

多少有人沖著博取大獎的心態而增加儲值數值。

■ 調整建議:

預存加送的規則過於複雜且容易讓顧客產生警惕性。 比如說“奶粉每600元可用100元”,

那麼顧客要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消費6000才能將贈送部分的1000元全部消耗完畢。

因此建議, 將活動贈送的部分改成現場可直接拿走的實物。 比如標價1000元的電子琴、500元的榨汁機, 那麼顧客儲值後就直接將金額達到1000元的贈品領走。

另外, 對存儲的部分也進行限制, 比如消費100,可抵用50,;或者模仿移動話費的返還規則, 每月500元的額度儲值至會員卡。

這些作法, 一是使流程更直觀, 突出活動現場的刺激性;二是簡化了活動規則, 避免顧客因為資訊獲取不足產生誤會。

一家連鎖門店通過一場合適的促銷活動, 從而達到百萬的日銷售額度並不誇張。 看完上述的活動設計, 大家是否覺得這就是一場完美行銷方案呢?不好意思,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完美行銷方案。 並且在方案之外, 我們更應該重視下面這三個環節:

一.PDCA的管理迴圈

針對上述的活動方案, 我們來為它設定一個目標:當日營業額50萬。 這個目標明確後, 衍生出另一個目標, 就是“當天到店數1000人”。

通過這個目標我們來分解成任務——假設我有10家門店, 活動預熱期還有20多天,那麼我每天每家門店能成功賣出5張券即可,且通過售票過程的溝通,讓導購著重推薦顧客充值預存。

目標確定之後,也就是培訓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母嬰店都會執行,而恰恰是執行之後的“檢查”環節容易讓人忽略。

“檢查”分為兩個部分:

(一)對部署的檢查。活動方案逐層下達後,高層管理應該做的是到店檢查,抽查導購們對活動的理解,對如何有效開展活動的正確認知,管理們從中就能發現是否存在問題。我們常說,允許有60%的創意+100%的執行,而不能是100%的創意+60%的執行。

(二)我們要對方案進行檢查,也要對執行的內容進行檢查。比如我們設定的目標是每天合計售出50張卡,而三天過去了,售出量不到150張,問題出在哪?這時候就要跟店長、跟導購溝通。

可能會有導購提出“存15得20的力度不夠,換成存30得50+8次SPA卡行不行?”、“存1000送1000的抵用券是每次奶粉600元才可用100元,都是套路,換成直接禮品行不行?”諸如此類的建議。又或者,方案本身沒什麼問題,導購有沒真正行動起來將活動推廣?店長有沒將客戶資料明確分配?這些,都是通過檢查可以發現的問題。

有一句話說的好,實踐出真知。只要沒到活動的那一天,我們的方案都可以進行調整。

為什麼沒有完美的活動方案?因為每家門店的情況都不盡相同。

所以說,沒有所謂的完美設計,唯有經過用戶回饋並進行合理調整的方案,才是最適合該門店的活動方案。

二.供應商邀約

像上述這樣以營業額數十萬甚至百萬計的活動,光靠母嬰門店自己支撐顯然是比較吃力的。因此,供應商邀約就擺上了話題。母嬰門店一般也會尋求供應商的支持,但一般都是以簡單談話形式一對一的邀請,而我們建議的是,讓這種供應商的邀約“標準化”。

譬如在這樣的大型活動上賣活動的冠名權、賣廣告展位。還可以將門店對供應商的邀請變成反向供應商向門店的報名,而門店則根據供應商給予的活動的形式、優惠的力度從中篩選最優者入選。這樣就極大的調動了供應商的積極性,也能讓活動更具品質。當然,門店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規模進行合理的規劃。

三.學會算帳

做活動的事先都應該對活動成本有所估算,不僅要算還要會算。

■ 拿“充值1000送1000元券”這個活動來說,乍看下折扣力度好像高達50%,但其實用於買奶粉滿600才能抵用100,所以消費者要消費滿6000才能用完這1000元券,折扣其實是16%。

■ “預存1000送價值1000元的電子琴一台”,這台電子琴實際成本可能只要300元。並且預存部分每滿100能用50,即這300元的成本可以帶來2000元消費。折算下來,這個活動的最終折扣是15%;而如果預存部分是每個月返還500,那麼在未來兩個月該顧客肯定還要回來消費,因此這個活動的最終折扣是30%。

這樣的演算法只是得到一個大概的資料,實際上,由於大活動的影響,廠商給的回點更多了,又或者是店內產品均價上調了一定比例,都在不同程度上減輕了折扣力度所帶來的影響。

無論資料上的計算多麼精細,在我們看來這都只能算是“小帳”。門店老闆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這樣大型活動所帶來的用戶背後的價值——無論是從會員鎖定、吸納消費、改善流動性、做大聲勢等方面,還是從擠壓競爭對手,鼓舞團隊士氣等等都具備更深層次的戰略意義。

活動預熱期還有20多天,那麼我每天每家門店能成功賣出5張券即可,且通過售票過程的溝通,讓導購著重推薦顧客充值預存。

目標確定之後,也就是培訓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母嬰店都會執行,而恰恰是執行之後的“檢查”環節容易讓人忽略。

“檢查”分為兩個部分:

(一)對部署的檢查。活動方案逐層下達後,高層管理應該做的是到店檢查,抽查導購們對活動的理解,對如何有效開展活動的正確認知,管理們從中就能發現是否存在問題。我們常說,允許有60%的創意+100%的執行,而不能是100%的創意+60%的執行。

(二)我們要對方案進行檢查,也要對執行的內容進行檢查。比如我們設定的目標是每天合計售出50張卡,而三天過去了,售出量不到150張,問題出在哪?這時候就要跟店長、跟導購溝通。

可能會有導購提出“存15得20的力度不夠,換成存30得50+8次SPA卡行不行?”、“存1000送1000的抵用券是每次奶粉600元才可用100元,都是套路,換成直接禮品行不行?”諸如此類的建議。又或者,方案本身沒什麼問題,導購有沒真正行動起來將活動推廣?店長有沒將客戶資料明確分配?這些,都是通過檢查可以發現的問題。

有一句話說的好,實踐出真知。只要沒到活動的那一天,我們的方案都可以進行調整。

為什麼沒有完美的活動方案?因為每家門店的情況都不盡相同。

所以說,沒有所謂的完美設計,唯有經過用戶回饋並進行合理調整的方案,才是最適合該門店的活動方案。

二.供應商邀約

像上述這樣以營業額數十萬甚至百萬計的活動,光靠母嬰門店自己支撐顯然是比較吃力的。因此,供應商邀約就擺上了話題。母嬰門店一般也會尋求供應商的支持,但一般都是以簡單談話形式一對一的邀請,而我們建議的是,讓這種供應商的邀約“標準化”。

譬如在這樣的大型活動上賣活動的冠名權、賣廣告展位。還可以將門店對供應商的邀請變成反向供應商向門店的報名,而門店則根據供應商給予的活動的形式、優惠的力度從中篩選最優者入選。這樣就極大的調動了供應商的積極性,也能讓活動更具品質。當然,門店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規模進行合理的規劃。

三.學會算帳

做活動的事先都應該對活動成本有所估算,不僅要算還要會算。

■ 拿“充值1000送1000元券”這個活動來說,乍看下折扣力度好像高達50%,但其實用於買奶粉滿600才能抵用100,所以消費者要消費滿6000才能用完這1000元券,折扣其實是16%。

■ “預存1000送價值1000元的電子琴一台”,這台電子琴實際成本可能只要300元。並且預存部分每滿100能用50,即這300元的成本可以帶來2000元消費。折算下來,這個活動的最終折扣是15%;而如果預存部分是每個月返還500,那麼在未來兩個月該顧客肯定還要回來消費,因此這個活動的最終折扣是30%。

這樣的演算法只是得到一個大概的資料,實際上,由於大活動的影響,廠商給的回點更多了,又或者是店內產品均價上調了一定比例,都在不同程度上減輕了折扣力度所帶來的影響。

無論資料上的計算多麼精細,在我們看來這都只能算是“小帳”。門店老闆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這樣大型活動所帶來的用戶背後的價值——無論是從會員鎖定、吸納消費、改善流動性、做大聲勢等方面,還是從擠壓競爭對手,鼓舞團隊士氣等等都具備更深層次的戰略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