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東藏有一個“小延安”,不能錯過的一段紅色之旅!

暑期到, 肇慶豐富的山水自然風光、森林高覆蓋率的城市公園等等都是暑期遊玩及避暑好去處。 還有另一種旅行體驗, 能讓我們接受心靈的洗禮, 弘揚愛國主義教育, 特別是對放假的孩子更是好機會, 這就是紅色之旅。 為您盤點幾大紅色旅遊景點, 一起來看看: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閱江樓)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為廣東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葉挺獨立團於1925年11月21日在廣東肇慶成立, 團部設在肇慶閱江樓。 以葉挺為團長的獨立團, 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一支革命武裝。 在北伐戰爭中, 葉挺獨立團率先從廣東出發, 首戰碌田, 奇襲汀泗橋, 大戰賀勝橋, 攻佔武昌城, 所向披靡, 立下了赫赫戰功, 贏得了“鐵軍”稱號。

七星岩紅色旅遊點

南華亭——抗日教育之地

後樂亭——愛國教育之地

寶光洞——黨員骨幹學習基地

七星岩有“嶺南第一奇觀”、“人間仙境”之美譽。 當年, 七星岩閬風岩、聚星橋曾是葉挺獨立團野外作戰訓練的場所, 在北伐戰爭中能取得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的勝利, 就是得益於在七星岩聚星橋的訓練經驗。

鼎湖山紅色旅遊點

鼎湖山麓曾是葉挺獨立團野外作戰訓練的場所。 在這裡, 感受紅色文化與自然山水的交相輝映。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 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和“活的自然博物館”, 是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定位觀測研究站。 鼎湖山因山幽、林茂、水淨、氣清、景美成為避暑勝地;還因空氣負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釐米十二萬多個而被譽為“天然大氧吧”。

封開大旺海鷹軍事博覽中心

封開大旺海鷹博覽中心,位於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大旺村,距縣城區5公里。被譽為“潛伏多年的51號兵站”。以軍事觀光、軍事體驗、軍事訓練、拓展訓練為主,配套生態露營、野戰對抗、特色農家樂等項目,是軍事創意產業基地和紅色旅遊基地。

大旺海鷹博覽中心以弘軍事文化為己任,提煉深厚的軍事文化精髓,以“軍文化、兵精神、師威武”為核心,應用專業化的體驗式教育培訓模式,讓親臨之賓都能感受一種文化、收穫一種精神、養成一種品質、鍛煉一支團隊!

封開大旺海鷹博覽中心目前已經形成 “軍事體驗式旅遊、軍事文化研究院、黃埔青少年軍校”三大軍字品牌的業務格局,並竭力打造成國內“以軍事文化為核心的體驗式教育培訓基地”的第一品牌。

高要鼇頭村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

鼇頭村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2005年列為高要文物保護單位。1944年日寇在西太平洋軍事失利後,企圖通過高明、高要西進,打通粵桂戰線。為了阻擊日軍的西進,根據中共黨組織的安排,高明人民抗日遊擊隊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鼇頭村世德堂成立了抗日自衛隊。

德慶李光裕堂

光裕堂是羅陽大地主,民國時期德慶大商號“钜生隆”老闆,曾任德慶商會會長李寶林的宅第,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為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兩層建築,有前樓、前院、主樓、後樓和兩側副樓組成,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主樓三開間,與副樓、後樓間有天臺、走廊相通。1944年9月,日寇溯西江而上,德慶淪陷。11月底,日寇糾集偽軍約300多兵力圍攻光裕堂,自衛隊奮力抵抗,激戰數小時,譜寫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小延安” 德慶黃石洚村

黃石降村屬德慶縣高良鎮五星村委會所轄,坐落在馬圩河的發源地之一雲利河上游的大山深處。黃石降村地處德慶、封開、懷集三縣的交界處,向西是封開的黑石頂,往北是懷集的六龍坑。這一帶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其中主要有黃崗大山、大頂山、石羊頂、盤古頂、三叉頂等崇山峻嶺,地形隱蔽而險峻。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總部就設在這裡,支隊的文化出版機構“紅星出版社”也設在此。綏賀支隊在這裡開闢和建立了三河革命根據地,發動群眾剿匪反霸,開展武裝鬥爭,培養並積蓄了革命力量,領導了1948年2月28日舉行的德慶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故有“小延安”之美譽。

封開平崗古村

平崗村位於平鳳鎮,歷史久遠,村內有明代泰新橋、泰清泉、泰興街。泰新橋石木結構,建築精巧,橋廊結合,是廣東唯一的“廊橋”和“風雨橋”,科研和旅遊價值較高;泰清泉為一古井,泉水豐盈,清澈甘冽;泰興街,是明代平崗古市的延續,街貌古樸,店鋪林立,歷史年輪遺痕明顯。

在平崗村側後古木蔥蘢、林蔭蔽日的鳳凰崗上,建有“炳輝園”。園內有李炳輝烈士祠,重修的李炳輝故居。李炳輝,字祖德,別號路德士,1908年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隨黃興率領的敢死隊參加廣州武裝起義,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年僅28歲,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烈士祠內有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胡漢民題詞的碑刻,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炳輝李烈士祠”牌匾,平崗古村是紅色旅遊聖地。

廣寧八一農場

“穿上軍裝,我是名軍人;拿起鋤頭,我仍是名戰士!”賈東亮言出必行。1997年底,在部隊幹了18年、已是空降兵某部通信處副團職參謀的賈東亮,懷揣10多萬元復員安家費,毅然選擇自主創業,隻身一人來到了拉練時曾經居住過的黃盆村,承包荒山野地,創辦了廣寧縣八一生態農場,人稱“空降農民”。

經過14年的艱苦創業,“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園果、園中一群雞、山腳一口塘、平地菜花香”……一幅如詩如畫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赫然呈現在人們面前,農場也先後成為當地的創業示範基地、農村黨員培訓基地、退伍軍人教育基地和勞模科技創業示範基地,每年免費接待上萬人次。

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紀念館

廣寧縣赤坑鎮赤坑社區交贊村有一間謝氏宗祠,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不僅記錄著歷史滄桑,更見證了一段光輝歲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華南戰場七支遊擊縱隊之一,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人民武裝部隊,是西江、粵北、桂北、桂東的湘南遊擊區我黨的政治、軍事鬥爭最高指揮機關,曾在司令部內作出過很多的重要決策,舉辦過各種政治、軍事學習班,為粵桂湘邊區培訓骨幹人員。在解放戰爭中,依靠邊區人民群眾,團結戰鬥,創建遊擊根據地,配合解放戰爭正面戰場的鬥爭,推翻國.民.党統治,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下了光輝的業績,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周其鑒 故居

周其鑒故居是西江地區我黨組建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廣寧支部舊址。周其鑒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肇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其鑒是我黨早期著名農民活動領導人之一,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袖之一。

由周其鑒任書記的中共廣寧支部,是西江地區第一個中共支部,也是廣東省最早建立的6個農村中共支部之一。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廣東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曾任廣東省農會西江辦事處主任、廣東省農民協會執委會常務委員、北江工農革命軍副總指揮、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委員等職。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後轉移到清遠,因當地反動地主告密而遭逮捕犧牲。

肇慶“紅色之旅”經典線路

城區線路

閱江樓(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高要學宮(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舊址:陳殿邦事蹟)——麒麟街54號(西江(中共西江特委機關、交通站)——七星岩(聚星橋、含珠徑是葉挺獨立團訓練的場所)

綏江線路

閱江樓(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廣甯南街鎮周其鑒故居(西江地區我黨組建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廣寧支部舊址)——廣甯南街鎮黃盆村(廣寧東亮夢園景區)——廣寧交贊村謝氏宗祠(廣寧赤坑鎮粵桂湘邊縱隊司令舊址)

西江線路

閱江樓(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德慶高良鎮李光裕堂(自衛隊抗日舊址)——德慶黃石洚村(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司令部)——封開平崗古村李炳輝故居(黃花崗72烈士之一)——封開大旺海鷹博覽基地(封開江口鎮大旺村)

暑期,來一場紅色之旅吧!

親子家庭教育更佳!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個視頻

致敬老兵!

發揚愛國主義傳統,

牢記先輩們的艱苦奮鬥,

珍惜今天的安定和幸福生活。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封開大旺海鷹軍事博覽中心

封開大旺海鷹博覽中心,位於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大旺村,距縣城區5公里。被譽為“潛伏多年的51號兵站”。以軍事觀光、軍事體驗、軍事訓練、拓展訓練為主,配套生態露營、野戰對抗、特色農家樂等項目,是軍事創意產業基地和紅色旅遊基地。

大旺海鷹博覽中心以弘軍事文化為己任,提煉深厚的軍事文化精髓,以“軍文化、兵精神、師威武”為核心,應用專業化的體驗式教育培訓模式,讓親臨之賓都能感受一種文化、收穫一種精神、養成一種品質、鍛煉一支團隊!

封開大旺海鷹博覽中心目前已經形成 “軍事體驗式旅遊、軍事文化研究院、黃埔青少年軍校”三大軍字品牌的業務格局,並竭力打造成國內“以軍事文化為核心的體驗式教育培訓基地”的第一品牌。

高要鼇頭村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

鼇頭村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2005年列為高要文物保護單位。1944年日寇在西太平洋軍事失利後,企圖通過高明、高要西進,打通粵桂戰線。為了阻擊日軍的西進,根據中共黨組織的安排,高明人民抗日遊擊隊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鼇頭村世德堂成立了抗日自衛隊。

德慶李光裕堂

光裕堂是羅陽大地主,民國時期德慶大商號“钜生隆”老闆,曾任德慶商會會長李寶林的宅第,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為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兩層建築,有前樓、前院、主樓、後樓和兩側副樓組成,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主樓三開間,與副樓、後樓間有天臺、走廊相通。1944年9月,日寇溯西江而上,德慶淪陷。11月底,日寇糾集偽軍約300多兵力圍攻光裕堂,自衛隊奮力抵抗,激戰數小時,譜寫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小延安” 德慶黃石洚村

黃石降村屬德慶縣高良鎮五星村委會所轄,坐落在馬圩河的發源地之一雲利河上游的大山深處。黃石降村地處德慶、封開、懷集三縣的交界處,向西是封開的黑石頂,往北是懷集的六龍坑。這一帶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其中主要有黃崗大山、大頂山、石羊頂、盤古頂、三叉頂等崇山峻嶺,地形隱蔽而險峻。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總部就設在這裡,支隊的文化出版機構“紅星出版社”也設在此。綏賀支隊在這裡開闢和建立了三河革命根據地,發動群眾剿匪反霸,開展武裝鬥爭,培養並積蓄了革命力量,領導了1948年2月28日舉行的德慶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故有“小延安”之美譽。

封開平崗古村

平崗村位於平鳳鎮,歷史久遠,村內有明代泰新橋、泰清泉、泰興街。泰新橋石木結構,建築精巧,橋廊結合,是廣東唯一的“廊橋”和“風雨橋”,科研和旅遊價值較高;泰清泉為一古井,泉水豐盈,清澈甘冽;泰興街,是明代平崗古市的延續,街貌古樸,店鋪林立,歷史年輪遺痕明顯。

在平崗村側後古木蔥蘢、林蔭蔽日的鳳凰崗上,建有“炳輝園”。園內有李炳輝烈士祠,重修的李炳輝故居。李炳輝,字祖德,別號路德士,1908年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隨黃興率領的敢死隊參加廣州武裝起義,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年僅28歲,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烈士祠內有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胡漢民題詞的碑刻,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炳輝李烈士祠”牌匾,平崗古村是紅色旅遊聖地。

廣寧八一農場

“穿上軍裝,我是名軍人;拿起鋤頭,我仍是名戰士!”賈東亮言出必行。1997年底,在部隊幹了18年、已是空降兵某部通信處副團職參謀的賈東亮,懷揣10多萬元復員安家費,毅然選擇自主創業,隻身一人來到了拉練時曾經居住過的黃盆村,承包荒山野地,創辦了廣寧縣八一生態農場,人稱“空降農民”。

經過14年的艱苦創業,“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園果、園中一群雞、山腳一口塘、平地菜花香”……一幅如詩如畫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赫然呈現在人們面前,農場也先後成為當地的創業示範基地、農村黨員培訓基地、退伍軍人教育基地和勞模科技創業示範基地,每年免費接待上萬人次。

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紀念館

廣寧縣赤坑鎮赤坑社區交贊村有一間謝氏宗祠,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不僅記錄著歷史滄桑,更見證了一段光輝歲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華南戰場七支遊擊縱隊之一,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人民武裝部隊,是西江、粵北、桂北、桂東的湘南遊擊區我黨的政治、軍事鬥爭最高指揮機關,曾在司令部內作出過很多的重要決策,舉辦過各種政治、軍事學習班,為粵桂湘邊區培訓骨幹人員。在解放戰爭中,依靠邊區人民群眾,團結戰鬥,創建遊擊根據地,配合解放戰爭正面戰場的鬥爭,推翻國.民.党統治,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下了光輝的業績,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周其鑒 故居

周其鑒故居是西江地區我黨組建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廣寧支部舊址。周其鑒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肇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其鑒是我黨早期著名農民活動領導人之一,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袖之一。

由周其鑒任書記的中共廣寧支部,是西江地區第一個中共支部,也是廣東省最早建立的6個農村中共支部之一。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廣東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曾任廣東省農會西江辦事處主任、廣東省農民協會執委會常務委員、北江工農革命軍副總指揮、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委員等職。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後轉移到清遠,因當地反動地主告密而遭逮捕犧牲。

肇慶“紅色之旅”經典線路

城區線路

閱江樓(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高要學宮(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舊址:陳殿邦事蹟)——麒麟街54號(西江(中共西江特委機關、交通站)——七星岩(聚星橋、含珠徑是葉挺獨立團訓練的場所)

綏江線路

閱江樓(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廣甯南街鎮周其鑒故居(西江地區我黨組建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廣寧支部舊址)——廣甯南街鎮黃盆村(廣寧東亮夢園景區)——廣寧交贊村謝氏宗祠(廣寧赤坑鎮粵桂湘邊縱隊司令舊址)

西江線路

閱江樓(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德慶高良鎮李光裕堂(自衛隊抗日舊址)——德慶黃石洚村(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司令部)——封開平崗古村李炳輝故居(黃花崗72烈士之一)——封開大旺海鷹博覽基地(封開江口鎮大旺村)

暑期,來一場紅色之旅吧!

親子家庭教育更佳!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個視頻

致敬老兵!

發揚愛國主義傳統,

牢記先輩們的艱苦奮鬥,

珍惜今天的安定和幸福生活。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