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聞」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的鄂爾多斯樣本

荒漠化治理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

2017年9月,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將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

這是大會首次走進中國。

這個市十幾年前荒漠化土地占國土總面積達90%!如今全市林草覆蓋度達到80%, 全市森林資源面積達到3480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到26.7%。 十幾年來生態的巨大改觀, 是這個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創造的一個綠色奇跡。

她呈現給人們的, 不僅是一片賞心悅目的綠色, 一個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的樣本, 更是一種科學改造自然、重塑秀麗山川的理想、胸懷和希望。

↑鄂爾多斯綠色大地。

“生態新政”擺脫長期困擾怪圈

曾幾何時, 在鄂爾多斯市8.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占全市總面積的48%, 被譽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裸露區和乾旱硬梁區占總面積的48%, 年降水量150—300毫米, 年蒸發量達2000—3000毫米。 “先天不足”的生態狀況, 不僅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 而且嚴重威脅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安全。

鄂爾多斯市委、政府重視生態建設。 上世紀50年代“禁止開荒, 保護牧場”, 60年代“種樹種草”, 70年代“農林水綜合治理”, 80-90年代“植被建設是最大的基本建設”, 生態建設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然而, 由於生產力水準的制約和認識水準的局限, 鄂爾多斯無法從根本上擺脫“惡化—治理—再惡化—再治理”的怪圈。

艱辛的探索, 深刻的反思, 讓鄂爾多斯摸索到了生態建設良性迴圈的入口。 2000年, 當時的伊克昭盟委盟行署(2001國務院批准撤銷伊克昭盟, 設鄂爾多斯市)召開了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會議——伊克昭盟農村牧區工作會議, 鄂爾多斯生態建設史翻開嶄新一頁。

先後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等一批國家生態重點工程, 形成了國家重點工程和地方林業生態工程雙輪驅動, 個體、集體、國家一齊上的新局面。 2005年以來, 地方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00多億元, 相繼啟動實施了“六區”(城區、園區、景區、通道區、生態移民區、新農村新牧區)綠化、“四個百萬畝”(百萬畝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匯造林、城市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和“四帶工程”(沿黃河綠化風光帶、環城區城鎮綠化帶、沿路沿線綠化帶以及毛烏素沙地和庫布齊沙漠綠化帶)等地方林業重點工程,

大力推進重點區域綠化工程, 完成高標準造林600多萬畝。

↑毛烏素沙地中的綠洲。

↑毛烏素沙地原貌(資料圖)。

目前, 境內毛烏素沙地治理率達到70%, 庫布其沙漠治理率達到25%, 毛烏素沙害基本消失, 庫布其沙漠趨於穩定, 丘陵水蝕明顯減弱, 鄂爾多斯生態狀況已經基本擺脫了長期以來惡化、治理、再惡化、再治理的困擾, 實現了由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大為改善的歷史性轉變。

在全國率先實施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推進“三區”規劃(農牧業優化開發區、農牧業限制開發區、農牧業禁止開發區),優化生產佈局,建設生態恢復區,轉移農牧民,減少農牧民,致富農牧民,減輕生態壓力,促進生態自我恢復。2000年以來,全市人口整體退出區達到2.3萬平方公里,生態建設實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恢復轉變。

明晰產權產業拉動催生綠富同興

明晰產權,特別是明確了允許繼承、轉讓和長期不變的政策,給了農牧民和社會投資者一種保證,使他們針對生態建設的特點,放心地搞長線投資。從而從機制上保證把生態建設變成富民工程,實現群眾致富與沙漠增綠的共贏。

近年來,這個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推行了集體林木劃撥到戶、小流域治理承包到戶、“五荒”治理拍賣到戶等生產責任制,同時實行兩權分離、分戶治理經營,相繼制定出臺了“個體、集體、國家一齊上,以個體為主”“灌、草、喬結合,以灌草為主”“誰造誰有,合造共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庫布其穿沙公路。

↑庫布其沙漠佈設的人工沙障。

“反彈琵琶,逆向拉動”,是鄂爾多斯生態建設的創新之舉,它使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相融合,綠了荒漠,富了百姓。

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在大力開展生態建設的同時,延長林沙產業鏈條,促進林沙產業發展,形成了“五化”(林板一體化、林紙一體化、林飼一體化、林能一體化、林景一體化)、“三品”(飲品、藥品、化妝品)的總體格局,初步構建起以人造板、造紙、生物質發電、飼料、飲食品、藥品、化妝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建成林沙產業原料林基地2900萬畝,建成規模以上林沙企業 20家,建成恩格貝、七星湖等一批生態旅遊景區。林沙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共贏。2016年,鄂爾多斯市林沙業總產值達44.5億元, 農牧民來自林沙產業的人均純收入達2700元。

工業與環保並重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蠃

鄂爾多斯還是一座資源型城市。

煤炭探明儲量2017億噸,占全國的六分之一,遠景儲量1萬億噸以上。已探明高嶺土儲量65億噸,占全國的二分之一,量大質優。探明天然氣儲量4.4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是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重要氣源地。

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鄂爾多斯曾經一度以高排放、高耗能為代價背上沉重的污染包袱,讓環境不堪重負,難以為繼。

如何實現工業發展與綠色環保並駕齊驅?十年前,鄂爾多斯就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本著“生態建設是最大的基本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響了一場提高地方煤礦資源回採率三年攻堅戰。

這場總投資近200億的攻堅戰,讓鄂爾多斯市煤炭工業脫胎換骨,實現了從“黑三角”到“中國最大的綠色工業園區”的華麗轉身。一條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的生態保護之路由此鋪開。

↑黃河南岸鄂爾多斯段護岸林。

從工業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入手,鄂爾多斯市委、政府堅決整合關閉了一批工藝落後的粗放型企業。在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粗放經營的工業企業被關停的同時,一條採用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的煤轉電和煤制油、氣、甲醇、烯烴及下游產品的迴圈產業在鄂爾多斯市逐漸形成。

2016年,鄂爾多斯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17天。作為以煤炭起家、以資源為主驅動的城市,這堪稱藝術。

一頂頂“重量級”榮譽桂冠相繼而至。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首批獲准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全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4A級景區——康巴什區。

在由工業格局由資源型向非資源型轉變的同時,鄂爾多斯真正做到了工業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同時,強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進展順利,《鄂爾多斯市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出臺。

這一切努力,旨在更大力度保護生態,更嚴措施治理環境,更高水準利用資源。

生態文明引領全域提升

生態興則文明興。多年的探索,讓綠色生態理念融入了鄂爾多斯人的血液,一以貫之地將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形成了豐厚的生態資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追求綠色、善待自然、崇尚環保的生態文化品格。

近二十年來,全市幹部群眾把“美麗鄂爾多斯”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係。如今,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全市幹部群眾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自覺行動,並呈現出神形兼備、豐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

↑遍佈鄂爾多斯的綠色走廊。

在與惡劣生態環境的博弈中,鄂爾多斯湧現出無數造林模範和先進群體,創造出許多生態傳奇。從“烏審召精神”,到“穿沙精神”;從鄂爾多斯集團治理“恩格貝”,到伊泰集團建設萬畝甘草園、億利資源集團開創荒漠化治理的“庫布其模式”,從烏日更達來,到治沙女傑王果香、全國勞模殷玉珍……一個個企業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斷湧現,接力譜寫綠色新篇章。

眼下,生態效益如涓涓溪流,為鄂爾多斯引來新的經濟活水。

正是依託純淨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文化積澱、高品質的城市配套,以康巴什為起點,鄂爾多斯由“門票旅遊”邁向“全域旅遊”。2016年,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8%和15%以上。

今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將在鄂爾多斯舉行。這是《公約》自1994年通過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鄂爾多斯,正舉全市之力承辦好這次會議,講好中國故事,為世界“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貢獻鄂爾多斯智慧。

藍天為卷,碧草為詩。在祖國北疆,鄂爾多斯正在繪製一幅生態之城的壯美藍圖,讓“鄂爾多斯生態”這張世界名片更加閃亮。

來源/新華社用戶端

【伊金霍洛旗天氣】週五 3月10日 農曆二月十三,今天晴,-7℃~8℃,西風2級;明天多雲,-6℃~8℃,東北風4到5級。

覺得不錯,請點贊↓↓↓

實現了由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大為改善的歷史性轉變。

在全國率先實施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推進“三區”規劃(農牧業優化開發區、農牧業限制開發區、農牧業禁止開發區),優化生產佈局,建設生態恢復區,轉移農牧民,減少農牧民,致富農牧民,減輕生態壓力,促進生態自我恢復。2000年以來,全市人口整體退出區達到2.3萬平方公里,生態建設實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恢復轉變。

明晰產權產業拉動催生綠富同興

明晰產權,特別是明確了允許繼承、轉讓和長期不變的政策,給了農牧民和社會投資者一種保證,使他們針對生態建設的特點,放心地搞長線投資。從而從機制上保證把生態建設變成富民工程,實現群眾致富與沙漠增綠的共贏。

近年來,這個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推行了集體林木劃撥到戶、小流域治理承包到戶、“五荒”治理拍賣到戶等生產責任制,同時實行兩權分離、分戶治理經營,相繼制定出臺了“個體、集體、國家一齊上,以個體為主”“灌、草、喬結合,以灌草為主”“誰造誰有,合造共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庫布其穿沙公路。

↑庫布其沙漠佈設的人工沙障。

“反彈琵琶,逆向拉動”,是鄂爾多斯生態建設的創新之舉,它使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相融合,綠了荒漠,富了百姓。

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在大力開展生態建設的同時,延長林沙產業鏈條,促進林沙產業發展,形成了“五化”(林板一體化、林紙一體化、林飼一體化、林能一體化、林景一體化)、“三品”(飲品、藥品、化妝品)的總體格局,初步構建起以人造板、造紙、生物質發電、飼料、飲食品、藥品、化妝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建成林沙產業原料林基地2900萬畝,建成規模以上林沙企業 20家,建成恩格貝、七星湖等一批生態旅遊景區。林沙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共贏。2016年,鄂爾多斯市林沙業總產值達44.5億元, 農牧民來自林沙產業的人均純收入達2700元。

工業與環保並重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蠃

鄂爾多斯還是一座資源型城市。

煤炭探明儲量2017億噸,占全國的六分之一,遠景儲量1萬億噸以上。已探明高嶺土儲量65億噸,占全國的二分之一,量大質優。探明天然氣儲量4.4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是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重要氣源地。

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鄂爾多斯曾經一度以高排放、高耗能為代價背上沉重的污染包袱,讓環境不堪重負,難以為繼。

如何實現工業發展與綠色環保並駕齊驅?十年前,鄂爾多斯就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本著“生態建設是最大的基本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響了一場提高地方煤礦資源回採率三年攻堅戰。

這場總投資近200億的攻堅戰,讓鄂爾多斯市煤炭工業脫胎換骨,實現了從“黑三角”到“中國最大的綠色工業園區”的華麗轉身。一條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的生態保護之路由此鋪開。

↑黃河南岸鄂爾多斯段護岸林。

從工業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入手,鄂爾多斯市委、政府堅決整合關閉了一批工藝落後的粗放型企業。在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粗放經營的工業企業被關停的同時,一條採用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的煤轉電和煤制油、氣、甲醇、烯烴及下游產品的迴圈產業在鄂爾多斯市逐漸形成。

2016年,鄂爾多斯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17天。作為以煤炭起家、以資源為主驅動的城市,這堪稱藝術。

一頂頂“重量級”榮譽桂冠相繼而至。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首批獲准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全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4A級景區——康巴什區。

在由工業格局由資源型向非資源型轉變的同時,鄂爾多斯真正做到了工業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同時,強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進展順利,《鄂爾多斯市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出臺。

這一切努力,旨在更大力度保護生態,更嚴措施治理環境,更高水準利用資源。

生態文明引領全域提升

生態興則文明興。多年的探索,讓綠色生態理念融入了鄂爾多斯人的血液,一以貫之地將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形成了豐厚的生態資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追求綠色、善待自然、崇尚環保的生態文化品格。

近二十年來,全市幹部群眾把“美麗鄂爾多斯”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係。如今,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全市幹部群眾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自覺行動,並呈現出神形兼備、豐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

↑遍佈鄂爾多斯的綠色走廊。

在與惡劣生態環境的博弈中,鄂爾多斯湧現出無數造林模範和先進群體,創造出許多生態傳奇。從“烏審召精神”,到“穿沙精神”;從鄂爾多斯集團治理“恩格貝”,到伊泰集團建設萬畝甘草園、億利資源集團開創荒漠化治理的“庫布其模式”,從烏日更達來,到治沙女傑王果香、全國勞模殷玉珍……一個個企業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斷湧現,接力譜寫綠色新篇章。

眼下,生態效益如涓涓溪流,為鄂爾多斯引來新的經濟活水。

正是依託純淨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文化積澱、高品質的城市配套,以康巴什為起點,鄂爾多斯由“門票旅遊”邁向“全域旅遊”。2016年,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8%和15%以上。

今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將在鄂爾多斯舉行。這是《公約》自1994年通過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鄂爾多斯,正舉全市之力承辦好這次會議,講好中國故事,為世界“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貢獻鄂爾多斯智慧。

藍天為卷,碧草為詩。在祖國北疆,鄂爾多斯正在繪製一幅生態之城的壯美藍圖,讓“鄂爾多斯生態”這張世界名片更加閃亮。

來源/新華社用戶端

【伊金霍洛旗天氣】週五 3月10日 農曆二月十三,今天晴,-7℃~8℃,西風2級;明天多雲,-6℃~8℃,東北風4到5級。

覺得不錯,請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