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營學到了更多的科學知識

我有幸參加了全國高校科學營湖大分營的活動。 7月13日, 來自全國八個省份的二十三支隊伍陸續抵達長沙, 我們懷著激動而充滿期盼的心情,

來參加為期七天的科學夏令營。 轉眼間, 活動結束, 當動車帶我們緩緩駛出長沙, 我們帶著不舍, 也帶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收穫。 長沙獨特的風土人情與科學營豐富多彩的活動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受。

我在湖大科學營學到的, 是求真務實, 艱苦奮鬥的大學精神。 走進大學, 代表著步入一個嶄新的平臺, 不一樣的機遇與挑戰。 羅安教授說, 從高中到大學, 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 它意味著我們將從跟隨初中老師亦步亦趨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 大學的學習是自主的學習, 是敢於質疑, 不斷形成自己見解的學習。 大學的學習, 目的在於通過分析, 實驗, 推論, 用科學的精神解釋自然, 追求真理。 而溫和教授——羅翟耀學長則提出,

大學是更寬廣的涉獵面積和更深入的專業研究, 既要深入社會, 關注社會, 又要堅持刻苦鑽研, 學有所長, 富學深造, 向專業領域發展。 大學只是人生另一場旅途的起點, 在大學不斷的實踐中去掌握一門技能, 去培養自己獨立完善的人格。 來者可諫, 作為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中生, 我們應主動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敢於標新立異的創新精神, 不畏艱苦的奮鬥精神。

我在湖南大學科學營學到的, 是應不斷培養, 時刻保持的創新精神。 國之未來在人才, 在教育, 在創新。 一個人一個社會, 要保有向前發展的動力, 就是必須時刻具備創新精神。 在湘楚大地上, 熊國第一位國君熊澤及其後代是漢江流域最早的開發者。

胡遂老師指出, 楚地的先民受制于不利的自然地理條件, 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湖湘文化自其發源以來便有著一種憂患意識, 一種艱苦奮鬥, 勇於開闢的精神。 今天我們作為踏上這片土地的年輕人, 所謂來者可追, 我們怎麼能不汲取先人的精神, 學會創新, 大膽創新。 在羅教授的講座中便提到, 創新的大學學習是從知識的接受到知識的創造。 我們應該在學習之中保持興趣靈感, 刻苦鑽研實踐, 善於批判總結, 才能在先人的經驗之中得以突破, 才能不斷創新。

我在湖大科學營學到的, 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精神。 湖南自古是人才輩出的, 從周敦頤王夫之等想巨匠, 左宗棠等晚晴重臣, 到近代的毛澤東劉少奇等共和國奠基人,

他們無論處境, 都“身無半畝, 心憂天下”。 馬積高教授有言:學有因革, 通變為雄, 試忖度朱張意氣, 毛蔡風神。 今天我們走進長沙, 走進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是追尋著先人的精神, 在無數先人的成仁取義之中, 感受那一份厚重的社會責任感, 偉大的家國情懷。

在湖南大學的這段時間, 我深刻地感受到, 在一所大學的優秀, 不在於它是否擁有嶄新的教學樓, 現代化的生活設施, 而在於大學之中有多少歷史的沉澱和多厚重的文化, 在於有多少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有多少值得學習的寶貴知識財富。 一座城市, 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文化的力量熔鑄在我們民族的血液裡, 昔人踏歌而去, 後生卻尋著先人的腳步而來, 正如這滾滾的湘江,

數風流人物, 後浪推前浪, 一朝又一朝。 走進湖大, 是學習一種即將在大學校園裡接受的新思維, 是科學精神, 是往昔智者給我們不竭的精神力量, 去創新, 去迎接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